首页

华盛论文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经济论文

产业化视域下我国茶叶经济的发展策略探究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18-08-13所属栏目:经济论文

  

  摘要:我国是闻名于世的茶叶大国,茶叶经济在南方不少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推动茶叶经济的产业化,有效地促进茶叶产业的更好发展和壮大,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笔者重点分析了国内茶叶经济当前的发展状况,提出了产业化视阈下发展国内茶叶经济的相关策略,希望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果。

  关键词:中国茶叶经济;茶叶产业化;发展策略

  茶位列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行列中,是人们生活中经常消费的一种物品。我国有着悠久的茶叶生产、加工历史,拥有辉煌灿烂的茶文化。与茶文化相关的茶具、茶器、制茶设备与茶叶旅游等都是茶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茶叶经济与茶叶产业化

  1.1茶业经济

  它指的是茶叶加工、生产、消费、分配、销售等多个领域的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的总称。如何有效地促进茶叶产业化,进一步发展我国的茶叶经济,稳步增加它的销量,提升茶叶品质,是茶叶企业和相关部门亟需考虑和借鉴的重要问题。我国是茶叶的原产地,茶叶生产的优势地位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目前国内茶园面积已经大于四千万亩,茶叶产量超过了220万吨,这两项数据都居于全球第一位。已经注册了四万多个茶叶类商标,茶叶企业数万家。2015年出口了15万吨茶叶左右,茶叶变成了部分贫困山区与具有茶种植优势的相关地区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1.2茶叶产业化

  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茶叶产业化指的是立足于茶叶市场的发展导向,充分发挥茶叶资源的诸多优势,为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有效地整合与凝聚茶叶生产、种植、流通、科研、销售等诸多环节,由此形成了茶叶经济的产业链。它利用专业化的生产加工、区域化的营销布局、规模化的服务与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同担,把农工贸销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茶叶产业布局。茶叶产业化的主要内容是,把茶叶的销售、加工、生产、消费密切联系起来,把农业、工业与服务业于融为一体,促使茶叶从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产业,从无序粗放的增长方式转变为有序集约型的发展方式,切实增加茶叶经济的综合效益和市场影响力。

  2茶叶产业化的主要问题

  2.1品牌建设力度不够

  虽然国内有数万个注册商标,但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缺乏知名的茶叶品牌。比如英国立顿公司自己的茶叶产品销售总额大于国内数万家茶企的总产值。国内90%以上的茶叶企业在品牌建设与销售规模方面,明显存在不足,年销售额低于五百万元。国内百强茶企的总销售额刚刚超过国内茶叶总销售额的10%。与此同时,国内茶叶产业缺乏较高的集约化、规模化程度,必须有效地提升它的产业水平。

  2.2良种茶苗培育少

  福建省无性系茶叶的种植面积只达到了总面积的44.5%,大部分茶园依旧采取种子繁殖的方式,植株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生长差异,鲜叶原料嫩度、粗细不够均匀,不利于茶叶采摘,能够被加工成名优茶的鲜叶或者芽,远远无法满足茶企的加工生产需要。比如,2003年福建省全省的名优茶比重低于10%,造成了茶叶价格低,无法获得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2.3加工组织程度低

  首先是茶叶生产加工的小作坊,规模比较小,此类小买卖业已不能满足茶叶经济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首先是小规模、分散化的经营销售与传统的生产制作采摘方式,很难解决低投入、低收入、低产出的问题。其次是生产规模比较小,只能采用陈旧的加工设备,标准化生产比较缓慢,无法提高自身的劳动生产率,不能有效地提升产品的总体质量。再次,茶产品的综合利用与深度开发才刚刚起步,茶叶产品缺乏较高的附加值低。

  2.4科技力量比较弱

  虽然国内有数万家茶叶企业,然而真正引领国内茶叶市场发展变化的战略型企业非常少,茶叶产业化缺乏自己的龙头企业,不具备明显的龙头效应。比如闽东地区当前严重缺乏高素质的茶业科技人才,市县茶叶技术推广机构只有36个技术人员,整体来看乡镇一级没有开展茶叶技术指导与推广的人员,科技人员的知识、年龄比较老化,平均年龄达到了46岁,超过50岁、55岁的分别达到了51.8、43.2%,不到30岁的只达到了5.3%,出现了十分突出的人才断层现象。

  3产业化视域下我国茶叶经济的发展策略

  3.1培育推广茶叶品牌品牌

  意味着信任和信誉,代表着市场竞争力与号召力。应该大力茶叶品牌建设战略,依托自身的产业基础与资源禀赋,顺应茶叶市场的强烈需求,打造优势明显的茶叶生产加工基地。还要培育多家茶叶生产加工营销方面的领军企业,创建市场竞争力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茶叶标志性品牌。在地域性名品牌通用性的产业化背景下,大力地创设和维护个性化品牌。茶叶企业经营生产的过程,也是它建设、推广和维护茶叶品牌的过程。市场营销过程中的茶企形象传播,展现了推广、塑造茶叶品牌的成效。品牌构成的外延与内涵应该得到动态化的创新与拓宽。

  首先是聚集优势,汇聚全力,大力促进茶叶生产经营管理的主打产品与产业化品牌。比如闽东地区的茶叶品牌比较混乱,拓展茶叶市场的空间非常有限,应立足于地域特色与发展战略,对品牌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把当地大量的茶叶品牌集中到天山、太姥山、坦洋这三大主打品牌;其次是借助科学技术和先进工艺,争创各种名牌。将着眼点置于科技进步领域,推广、引进诸多新的实用技术,切实提升产品自身的科技含量;第三是强化名牌茶叶宣传与形象设计的力度。在包装设计方面应该做到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精致优雅,以吸引潜在客户,维护当前客户。此外要大力宣传,比如印刷各种宣传册,设置专门的茶叶展柜,在公交、高速道路旁打广告牌,利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媒体等多种渠道,积极地宣传本茶叶品牌等。

  3.2加快茶标准化

  进程应该将茶叶生产种植户,尤其是大户当作重点,打造层次分明的茶叶种植培训网络,重点抓好以名茶机械化种植生产、低产改造、无公害栽培等多种技术为核心内容的茶叶适用技术培训。促进茶叶无害化、标准化、良种化发展。密切结合创建标准茶园的工作,健全和改进从茶园到茶杯的标准体系与生产规程,强化宣传贯彻茶叶标准化体系的力度,推动全程标准化加工生产。促进茶叶的综合利用与深加工,逐步推动茶业技术的换代升级。大力整合机械制茶、机采茶叶与茶园机耕,逐步提升茶叶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应该逐步促进茶叶的综合利用与深加工。大力更新和创新科技,采取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思想,推动茶叶精细、深入的生产和加工,开发特色鲜明的地区性茶保健品、茶饮料与袋泡茶。当然,茶叶企业还应该尽可能依托茶叶,开发茶洗洁精、茶牙膏与茶洗面乳等;就茶叶的综合利用而言,应该将其晒成茶渣,制作熏香或其他用途,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茶叶资源。

  3.3以茶文化促进产业化

  我国茶叶种植、加工、消费茶叶的历史非常悠久,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近些年来,随着休闲业、观光业与旅游业的逐步发展,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态茶园旅游、观光也应运而生。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开发和挖掘茶文化资源,依托茶文化开展各种活动;办好茶叶生态游、文化游、茶叶展销展示、茶艺茶博览、健康与饮茶等多种活动;尽可能地利用各种媒介和舆论的影响力,大力倡导茶为国饮的理念,提升它的影响力,吸引更多消费者参加茶叶消费和茶文化活动,推动茶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既要传承茶文化,又要大力弘扬和创新茶文化。把茶文化传承与茶产业发展有机地融合起来,让品茶、采茶与栽茶等传统的乡风民俗与民间技艺持续地发扬光大,创设“醉美”茶园,吸引游客的积极参与。讲好茶故事,逐步增强我国茶叶在全球茶叶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让世界通过小小的一片茶叶感受和触摸优秀传统文化的律动和脉搏,感知当代中国的蓬勃发展活力。

  3.4强化建设科技队伍

  应该提高和增强科技队伍的水平和能力。首先应该加大市县乡三级茶叶加工市场技术员与农技人员的力度培训,打造适宜于茶叶产业化与市场经济需要的专业化茶叶技术力量。其次应该强化对茶农的加工市场技术培训,开展绿色证书工程培训活动,增强他们的茶叶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再次,要加速繁育和推广优质高效茶叶品种,做好品种提纯与保护,深入地研究茶叶病虫害消长的相关规律。大力促进以生物防治为核心的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健全和完善市县乡三级茶叶病虫报告监测网络;此外,应该推广和运用机采技术,提升采摘工效,可以稳步破解采工不足、需要较高采摘费等多个问题,切实增加茶叶生产种植的济效益;最后,大力推广科技水平较高的制茶设备,鼓励各茶叶加工企业采取适用性强、科技水平较高的茶叶生产加工成果。结语综上所述,国内企业应该持续增强茶叶产业的集约化与规模化水平,打造茶叶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上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俞其坤,唐小林.我国茶业产业化发展策略[J].现代商贸工业,2009,(10):33-34.

  [2]许佳淇.我国茶叶产业化经营的经济学分析[J].福建茶叶,2016,(4):73-74.

  [3]高云才.人民日报经济时评:撬起茶产业发展的杠杆[N].人民日报,2017-6-1:10.

论文发表问题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