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18-07-30所属栏目:社科论文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闻图片往往凭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成为受众优先选择的信息接收方式。近年网络图片栏目应势而生,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成为不可小觑的媒体力量。网络图片栏目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图片编辑特点,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本文试从传播学、新闻编辑等方面探究网络图片栏目的图片编辑能力与思维。
关键词:网络图片栏目,图片编辑,新媒体,传播
被称为“第五媒体”的新媒体具备的时效性和巨大信息网等优势慢慢改变着大众的阅读习惯。具有独立采写权的纸媒网站延续着对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立论的风格、角度和侧重点。而网络门户网站,则在近年推出了以许多图片报道为主栏目。图片栏目可以作为一种拥有独家资源和新闻途径并可以深度报道的栏目平台,因此,门户网站常把图片栏目作为提升网站形象和加强报道深度的品牌栏目。
虽然没有独立的文字记者采写权,大量活跃在社会第一现场的自由摄影师,让图片栏目以另一种用纪实照片纪录报道的形式聚集社会百态。所以在网络图片栏目中,图片编辑的职责尤为重要。图片编辑不仅是一个职业,同时也是一种传播活动。编辑将获得的信息内容整合重组,将他们通过大众媒介传播开来。“选择内容这一步也许是媒体运作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将媒体称为‘把关人’,而不是过滤器……大众媒介是信息在社会流通过程中的主要把关人。”①
图片编辑需要有过硬的新闻素养、敏锐的新闻嗅觉,对新闻走向有可控能力,才能做到信息价值的最大化。而如果没有正确的新闻评判能力,往往会引起暴力舆论等不良传播效果,可见新闻编辑在信息传播和舆论导向中“把关人”的角色是极其重要的。图片编辑对照片做出专业评价的同时,还要协调好每个环节如文字编辑、美编、摄影师等的执行工作。
一、新闻策划与沟通能力
首先是编辑与摄影的沟通,图片编辑不能被动地从摄影师或图片库里选择图片,而是在拍摄前期的策划中就要初步定下拍摄主题、对象、内容、时间、预算以及预期取得的社会效果等多个方面。“越重要的报道,图片编辑的操控越要前移,从得到新闻线索的那一刻起,编辑与记者的思维火花就要一起碰撞,必要的时候,编辑与记者一起出现是得到最佳报道效果的保证。因为编辑出现在现场时,不仅仅是对新闻的体察更加直接准确,对记者的拍摄建议更加具体到位,往往还能发现新的新闻线索和报道角度。”②
在重大题材或持续性报道中,图片编辑还要及时把握时间动向,对报道角度和立场做出及时调整。如在灾难报道中,要是想深入跟拍一个相关亲属是不容易的。这是对摄影记者和编辑沟通能力的考验。一是在突发灾难面前,亲属容易情绪失控无法配合拍摄;二是很多亲属避开媒体,不愿再揭伤疤,很难与他们深入沟通。一个网络平台能否做出出色的图片新闻,往往在于图片编辑是否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新闻洞察力等。图片编辑应从社会环境、政治、文化等多方宏观把控,顺应时代需要,做好受众定位,并让策划付诸实践,对新闻热点快速反应,才能做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二、淡化舆论引导和价值判断
传统纸媒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常常肩负深度报道,以及对新闻梳理、整合、评价并进行舆论引导的重任。而网络图片栏目编辑更注重对事实的陈述和还原。腾讯图片《活着》栏目以严肃的新闻态度、良好的社会效益成为网络图片栏目发展的典范。以同样报道地域性的群体为例。《活着》栏目第776期《在毛坦厂陪读》,报道了被称为“亚洲最大高考工厂”毛坦厂中学的陪读家长们。而在每一位考生背后都有一个几乎倾其所有的家庭。
在这所位于安徽六安的高中里,陪读现象非常普遍,学校有近一半的学生有家长陪读,到了高三更高达80%。家长们为了让孩子在这场也许是人生最公平的竞争中挤过独木桥,甘愿放弃原本的工作和生活来到这里陪读。报道由19张图片组成,每张图的下方有对图片内容简单的描述。图片内容大多是陪读家长平时的生活和工作写照。
文章的图片描述也多为图片主人公的身份交代和原话引用。而《南方人物周刊》第533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探索》报道了中国北京、湖南等地区养老行业现状。除了图片外,文字稿件以北京、湖南地区社区养老驿站为例,描述了在这里老人的生活状态和社区运营情况。文章最后由专业人士对“全龄化社区”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怎样构建健康发展的全龄化社区进行了总结。而网络图片栏目编辑一般不会进行这类总结、推断和展望。
传统纸媒的编辑,需要拥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在报道中具备采写和分析能力,在编辑一组好照片的同时也要推出一篇符合媒体新闻立场的报道。而网络图片栏目的文字往往以陈述为主,没有太多的舆论引导,在网络这样互动性强又自由开放的环境中,把更多价值判断交给读者。
三、网络图片栏目的优化发展
(一)扩大图片采集来源,为“公民记者”提供平台
在图片来源上,可以分为“优质来源”“一般来源”。“优质来源”是网络图片栏目与大型的图片社或专业摄影记者合作,开发一些专业性较高的长期新闻跟踪项目,进行全方位的报道。“一般来源”则是依托自媒体,在自由摄影师或摄影爱好者的网络空间发掘优秀选题或作品。但在这一来源中,栏目更应该扩大自己的征稿宣传,让活跃在生活中的非专业摄影师熟知这个平台。让摄影师们变被动为主动,并不是等待拍摄完的作品被发现,而是主动地发掘身边的新闻素材。在“一般来源”中,栏目可以与大学、摄影工作室、摄影培训班等合作,开展定期宣讲,培养栏目签约摄影师的后备力量。
(二)探索更多传播途径,让栏目走向国际舞台
“自媒体”强调用户的自由化和个性化,社交网站的信息推送也多以用户的订阅或关注为主,如豆瓣小组、微信公众号。不同社交网站的客户群也不同,这就要求网络图片栏目不拘泥于门户网站一个平台,可以以栏目为主体,在微信、微博、豆瓣等社交平台上实现同步信息推送,并利用社交平台良好的互动性得到更多人的关注。线下的活动往往可以更直白地宣传栏目文化,树立品牌形象。不止是慈善,大型摄影展览、青年扶持计划、发起众筹等项目都可以尝试。《中国人的一天》摄影师储永志凭借作品《耍猴人》在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中获奖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也预示着随着参与国际性展览,与国外媒体合作等传播途径的探索,网络图片栏目真正走向国际化指日可待。
(三)更加明确品牌定位,注重社会效益
栏目风格的定位明确才能让栏目本身具有鲜明的品牌效应。比如美国《国家地理》的图片、《三联生活周刊》的插画、《Lens》杂志的排版都具有标志性和品牌特色。这样更容易形成自己固定的受众群,有利于栏目的规范发展。这就不仅要求图片编辑单纯地定位图片风格,而要从选题、栏目包装、版面设计、信息推送方式、文字风格等多方面协调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使栏目形象有整体性。社会效益一定是检验栏目质量的重要标准。最典型的代表是解海龙《希望工程之“大眼睛”》在《中国青年报》发表时,迎来了中国教育的新时代。增加图片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深入社会的每个角落,栏目用实力发声才能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
网络图片栏目是网络时代发展的衍生品。摄影的平民化拓展了图片和信息的来源,低门槛的平台让越来越多自由摄影师完成了新闻梦想。图片编辑用一张张大幅照片诉说这个鲜活的世界。人生百态、形形色色,网络图片栏目已经不仅是一个传播平台。它的发展创新并完善了网络传播模式,传播范围的扩大也让它承载了更多社会责任。
注释:
①[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M]河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50.
②方仁.视觉传播时代晒晒报纸图片编辑“长”与“短”———访南方周末图片总监李楠[J].传媒观察,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