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盛论文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论文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19-08-24所属栏目:教育论文

  

  摘 要:《中国制造2025》提出,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 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 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其中多个重点领域均涉及到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也随之加速。但现实情况是,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毕业生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如何解决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企业用工稳定的问题、劳动者收入的问题、劳动者自我价值实现的问题。以上4个问题的核心矛盾在于高职教育 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企业实际需求的人才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弥补这个差距,采取“学徒制”培养模式是一个积极 的举措。

  关键词:人才培养;学徒制;发展模式

  通过调研,根据装备制造业对人才的要求,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面向现代装备制造业,具备较扎实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技术和技能,具有诚信守纪、吃苦耐劳、敬业爱岗、团结进取等方面的职业素养,能胜任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设备的使用操作、安装调试、检测维修及生产管理等岗位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靠合理的课程体系、必须而够用的课程内容、完善的师资队伍、完备的专业实训条件的有力支持。目前, 我校机电专业实训的条件还很薄弱,双师型教学队伍还不完善,难以支撑起课程的实施,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人才培养质量离目标还有差距。

  笔者曾到某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调研,该部门负责人说:“企业有大量的用工需求,但对于学校推荐到企业参加实习、实训的大专毕业生说‘不’,为什么呢?大专生留不住。”据了解,企业以往也招收过大专生,但是大专生的技能水平还不如中专生,理论知识也不如本科生,造成了大专生的夹生地位。进入企业后, 大专生和中专生干一样的活,拿一样的工资,很多大专生就感觉呆不下去了。然而坚持下来的大专生在工作

  1-2年后的晋升速度上是明显优于中专生的。

  我们又咨询了企业用工的具体流程,据介绍,企业从学校或社会招收新员工后,首要都要进行企业的岗前培训,经过安全培训和基本的操作培训员工可直接作为操作工上岗,在一线工作1-2 年后,再根据员工的技能水平选择接受高一级的技能培训,通过考核后进一步确定其技术岗位。能否把企业的内部培训引入到高职的日常教学中?这对加速学生毕业后直接与企业对接有多大的促进作用?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高职教育是培养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然而受到高职院校自身硬件、软件实力的影响,部分高职院校很难达到人才培养计划规定的水平,有的连基本的实训都保证不了。缺少实训或仅有简单、低水平的实训环节,技能从哪里来?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人才的培养是国家、高职院校、企业、个人发展的统一需求。(高职院校+ 企业)联合培

  养=人才(社会企业需要+ 实现个人价值)公式中的每一环节都十分重要,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学徒制” 培养模式任重道远,也迫在眉睫。

  1 现代学徒制的现状

  现代学徒制是由企业和高职院校共同推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以校企合作的工厂环境内(包含企业生产现场、校中厂、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主的模拟工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的虚拟工厂),学生(学徒)在老师

  (师傅)的指导下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校企合作是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基础,其要求的工作环境是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或在学校以校办工厂或模拟工厂中,其指导老师必须是双师型专业教师。现代学徒制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目前,各省均发布了相应的指导性文件推动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并设置了部分高职院校试点。

  2 机电学院校企合作现状

  为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我校机电学院结合自身各方面条件,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上展开了积极探索。目前机电学院开设的三个专业均引进了企业方开展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的培养模式上看,采取企业为主,院系为辅的模式。企业方负责大部分理论基础课、部分专业 课程的教学,全 部的实训教学,同时承担向生产制造型行业、企业推荐学生开展实习的部分工作。院系由于师资力量欠缺,仅仅承担少量课程的教学、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工作。这种重企业、靠企业、弱院系的模式也许短期的效果较好,见效快,能够培养出具备一定操作技能的学生,但长期看无疑是得不偿失的,不注重自身的提升,不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课程建设,仅仅依赖外部企业的支撑是不可取的。

  笔者统计了近年由企业方安排的实训项目、时间安排、师资安排,培训人数。通过统计,企业方所投资的设备利用率十分的低,培训的项目相对简单、时 间短、师资不足、参加培训学生收获十分有限  

  3 发展模式探究

  从校企合作过渡到实际意义上的“学徒制”有相当一段路要走。怎么走?什么时间走?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开展工作。

  3.1 体制建设:国家、院校、企业三方合作

  基础设施的投资包括满足学生技能培训的机器、设备、场地等配套设施,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利用企业的优势资源在目前流行的做法,但问题很多,效果不明显。一般意义上说,企业是以追求创造利润为目的,亏本的买卖没人会做,很多形式上的校企合作都是由于利益的冲突最终半途而废。如何激发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需要国家、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学校的多方努力。

  高职院校立足自身发展,要避免平均化,应利用有限的力量重点支持发展3-5 个专业方向的建设,哪怕只有一个成功了都是宝贵的经验。通过自身建设的经验积累,形成独具特色的重点专业,形成特色专业的示范效应,逐步完善内涵建 设,形 成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

  以上两种发展模式可齐头并进,取长补短。

  3.2 硬件建设:百花齐放,重点建设,分步实施

  高职教育以培养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实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要保证实训的顺利开展,各种基础实训设备、综合实训平台必须具备。同时,实训室的管理水平、实训室的利用率都要跟上,利用实训室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

  3.3 软件建设:师资建设,梯队化

  确定了发展思路后,有了硬件资源的支持,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重中之重,很多高职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直接参加工作,没有实际工作经验,而现代学徒制所要求的双师型教师就必须进行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的结构性要合理,要形成梯队,形成老带新的格局。学校要在制度上规范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途径、待遇,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逐步形成老中青、高中低结构的教育梯队。

  3.4 产、学、研的结合:分层次,分阶段

  (1)产、学、研之路。

  依靠行业、企业的支持,为青年教师制定行业实践计划,送青年教师进企业先学技能,学成之后在学校辅助技师进行实训教学,逐步成长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学校的高层次教师利用自身专业理论优势,开展针对企业项目优化、创新研究,形成校企深层次的合作关系。

  (2)学、研、产之路。

  在没有企业合作的情况下,教研室要大力促进开展教学研究、专业研究、项目研究,在学科带头人的领导下从小范围的实验室逐步形成与教学相结合的工作室、加工厂、产业集团,以产养学、以产促学。

  参考文献

  [1]戴剑.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单片机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7,(17).

  [2]赵明,邓恩.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路径探析———以金融专业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7,(32).

  [3]田茂松,李丽明.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设计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7,(31).

论文发表问题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