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19-11-15所属栏目:经济论文
这篇审计工程师论文发表了我国审计制度的问题以及对策建议,近些年关于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研究较为热点, 主要集中在大数据审计、审计信息系统建设和审计信息化。对于科研事业单位来说,审计师一项重要的工作,加强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是新时代新形势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审计工程师论文,科研事业;内部审计;对策
内部审计制度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依据,是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管理作用的法律保障。
1新形势对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对继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总要求,加强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是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的重要一环,在新形势下,加强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是进一步落实绩效管理,降低风险,保障事业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2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主要存在问题
2.1内部审计制度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2.1.1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不健全目前现有的内部审计依据主要包括《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及《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大量具体准则,而对于科研单位来说,除了依据《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外,还需要按照资金来源实行项目经费管理,遵守相关的会计制度以及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规则办法,但这些规定、办法等强制力或者法律约束力偏低,存在滞后性[1]。
2.1.2科研单位内部审计与单位发展不相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研单位经费的来源不再是政府支付的单一渠道,承担的科研项目涉及各个领域,导致经费来源的多元化趋势明显。现有的规章制度与科研事业单位的发展不相适应,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欠缺强有力的法律和制度支撑,常常遇到依据不明确,标准不统一的状况,无形中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阻碍,使内部审计的约束、监督、教育等功能不能充分发挥[2]。
2.2内部审计缺乏科学、先进的审计方式及手段
2.2.1审计标准多样化,缺乏科学的管理规范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制度的实行,导致科研事业单位的审计标准多元化,没有系统化科学的实施计划,很多都是根据项目的需要或者国家政策的变动所开展的,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偶然性,标准的不统一导致审计结果不能共享,使审计工作和结果缺乏公信力。
2.2.2审计工作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大部分科研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围绕财务收支情况展开,而对于项目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则很少,内容过于单一,预算执行监控、专项经费监督能力较弱,对于研究领域广泛的科研项目经费监控缺乏针对性,在一定程度上出现重审计轻管理、重结果轻过程、重问题轻建议的倾向。
2.2.3审计方式和手段相对落后目前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主要是事后审计,采取包括询问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听取被审计单位汇报情况,查阅相关内部控制文件,观察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分析财务报表、账册、会计凭证等财务资料,抽查有代表性的业务案卷等方法,使用技术过于单一,使许多内部审计工作只停留在了解基本情况、统计基本数据,以及差错防弊等初级阶段,导致审计结果不能服众[3]。
2.3内部审计独立性与客观性难以实现
2.3.1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设置不规范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科研单位未设立专门内部审计机构,有的虽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但基本没有配备专门的内部审计人员,而是与财务使用一班人马,难以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4]。2.3.2内部审计机构工作职责不清按照国际注册内部审计职责规范要求,内部审计机构职责权限要从业务上、行政上分别隶属于不同委托主体。
从委托理论角度分析,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作为独立运行部门,直接对事业单位法人负责。而目前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随意性较大,人员不专业,大部分科研事业单位没有专门的内部审计人员,仅仅是将审计机构挂靠于某个管理部门,人员兼职,导致审计人员的职责混乱,工作目标不明确,隶属关系不明确,以至于出现审计工作有职无权、无法开展的情况[5]。
2.3.3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受限科研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一是许多参加审计的人员都是兼职,且本身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是业务骨干,审计工作难免总被打扰,极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二是职责不分导致独立性不强。由于审计与财务是两个不同的专业门类,从实践来看,审计监督的对象主要是财务运行状况、财务人员素质等,而财务人员兼任内部审计人员,容易导致监督错位或者缺失,造成审计监控的偏差,影响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结果的公信力[6]。
2.4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2.4.1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由于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导致在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配置上过于草率,内部审计人才队伍建设严重滞后,财务人员兼职较多,缺乏专业性的内部审计人才队伍。
2.4.2人员专业结构不尽合理从目前的现状分析来看,科研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是由会计、财务、审计专业的人员组成,缺乏科研专业知识或者科研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不能很好地把握科研单位贯穿于科研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各项审计的工作环节,无法完成越来越复杂多样的审计工作的评价和监督。
2.4.3缺乏人才后续培养机制目前内部审计人才继续教育的机会有限,特别是近年来审计内容多、任务重,以及培训经费的缺乏,致使很多科研单位内部审计人员没有机会参加审计系统的继续教育,专业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素质得不到得高。
2.4.4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目前存在部分审计人员立场不坚定,原则性不强,且易受单位领导的干扰的现象,其很难发挥审计工作独立监督的职能,特别是遇到违规违纪行为时,容易丧失客观的判断,从而影响内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5缺乏责任追究制度和激励机制
2.5.1责任追究不到位没有把责任追究制度作为实施内部审计的工作保障,或者追究错位、不到位,导致很多审计结果也仅仅只是纸面上的东西,有关责任人得不到必要的追究,使得整个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得不到控制,警示作用严重削弱。
2.5.2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从当前各科研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进展实效来看,审计工作牵扯面广,责任重大。但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责权利不对等,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对内部审计工作奖惩不到位或者缺位,是造成审计工作相对滞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3改进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对策建议
3.1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3.1.1提高对内部审计制度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内部审计制度化建设,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要不断提高对内部审计制度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纠正错误认识,理清工作思路,把内部审计制度化建设列入重要工作议程,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确保单位事业快速健康发展。3.1.2必须坚持科学、规范的原则内部审计工作也要求审计人员在进行基础审计工作时,对发现的每一个审计问题都要从单位内控制度上寻找其存在的根源,要对审计取得的各类资料和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实质性的测试,这种做法既可以起到风向标或导向的作用,又可以查出真相,恢复事物的本来面目,减少审计风险。
3.1.3依法制定完善内部审计制度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的实施,各单位对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和完善,使之更具可操作性,更便于执行落实。只有依法制定与完善各项内部审计制度,才能保证制度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才能充分发挥其监督、控制、评价、服务的职能。
3.2提倡和树立科学的审计方式和理念
3.2.1转变内部审计观念,树立科学的内部审计理念一是要突破重审计轻管理、重结果轻过程、重问题轻建议的传统审计思维定势,改掉“习惯成自然”的做法。二是要提高服务意识,加强审计人员与被审单位的沟通,建立融洽的工作气氛,便于获得准确真实的审计信息和证据,从而利于及早发现问题提高审计效率。
3.2.2扩展内部审计范围,实行全面内部审计内部审计要突破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模式,开展项目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从事后审计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转变,要主动事前参与,事中检查,事后评价,全程跟踪审计,做到“财政资金走到哪里,审计就延伸到哪里”。
3.2.3创新内部审计方式和手段要借助信息化推动审计技术方法创新。加快开发适于科研事业单位标准化操作的内部审计软件,对采取的数据可以分析、核对和评价,并形成审计决定,以推动科研单位内部审计更上一层。
3.3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3.3.1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实现审计的独立性按照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的规定,一是要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科学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把审计部门从挂靠的部门中独立出来,实现组织上的独立。二是“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充分的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控制作用。3.3.2展示审计成果,提高内部审计地位和权威性科研事业单位要根据《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赋予内部审计机构必要的处理、处罚权,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和权威性。同时审计部门要加强横向与各科研部门、纵向与各级领导的沟通,尽可能地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努力提高内部审计工作地位,进而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3.4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3.4.1加强培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一是要定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确保内部审计人员能随时补充更新相关知识,及时掌握先进的内部审计方法和技术,不断增强审计技能;二是加强交流与沟通,通过以老带新、内审外审结合的做法,进行经验和心得交流,互帮互学;三是要重点实施审计专业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出一批查核问题的能手、分析研究的强手、计算机应用的高手和精通管理的行家里手。3.4.2加强审计队伍的作风建设审计工作者要坚持用审计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提升职业道德素质,遵守财经法规,才能保证内部审计的客观公正性,维持内部审计的良好形象和公信力,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控制作用。
3.5完善和落实激励与责任追究制度
3.5.1建立内部审计激励约束机制科研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一套工作质量考核标准,包括审计职业道德、审计程序规范、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工作效率和审计效果等,对内部审计人员及其审计业务质量进行定期评比考核。根据考评结果对审计工作成绩显著、质量优秀的特定审计项目和表现突出的内部审计人员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对违反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审计制度准则、审计工作程序,有重大工作过失或谋取不当利益的审计人员进行责任追究,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
3.5.2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就是要坚持“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职务、权力和责任一体化原则。一是强化领导岗位责任制,使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从领导机制上加以保证,做到不仅是分管领导重视内部审计制度化建设,而且是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整体重视;不仅是哪一级领导班子重视,而且是各级领导班子层层重视。并将内部审计制度化建设纳入单位和部门的目标管理,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二是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一把手负总责”的原则。三是不能把内部审计报告作为内审工作的终结,要对后续的内审工作进行强化和绩效改进。
3.5.3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建立事前、事中和事后3阶段质量控制制度。事前做好审计的预备工作,建立科学的审计项目的选题制度,根据重要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效益性原则和增值性原则,选准审计项目,认真编制审计方案和程序;事中的关键是抓好审计证据的质量,应采取适当抽样的方法和各级复核的程序,获取具有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证据,为证实审计事项和撰写审计结论提供依据;事后要突出审计报告的编制复核和审计结论的执行情况,审计报告应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反映审计事项,报告应针对被审计单位的工作活动和内部控制的缺陷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意见,以推动本单位各项工作的全面进步。
3.5.4加强整改和回访,确保审计工作落到实处审计整改是审计成果运用的体现,审计的目的不仅仅是发现揭露问题,更重要的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落实整改才能实现审计的目的。因此,要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不能出完报告就万事大吉,要及时做好审计回访,切实把问题整改落到实处,使审计成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春淦.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财经界,2015,20:312~313
[2]张兰萍.浅析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7:85~86
[3]崔君红.加强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刍议.中国农业会计,2013,11:29~30
[4]苏宁英.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新西部(下半月),2009,11:71~72
[5]刘玉杰.强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思考.中国商界,2010,12:102~104
[6]马翠莲.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探析.现代商业,2009,29:42~243
作者:闫立金 王农 邹玉娜 杨秀文 蔡彦明 单位: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推荐阅读:《审计与经济研究》刊登有关审计、会计、财务管理、宏观经济、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理论性文章,为广大审计、经济理论和实务工作者提供丰富及时的学术研究动态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