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22-05-12所属栏目:经济论文
市场活动的中心是商品的供应和需求,所以市场中商品的有效供应,与商品需求之间形成均衡的关系,不仅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和谐健康发展,同时对生产目的的实现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起着绝对的推动作用。商品在生产完成之后,只是单纯处在生产领域,而如何进入到消费领域中,则要通过市场进行交易,同时在这个交易交换的过程才能够最终体现商品的价值所在。对于消费者而言,同样要经过市场进行商品的购买,以此来实现消费的需求。在市场交易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进行商品的买卖交换,从而体现了商品供应和需求的经济现象,而同时商品供应和需求两者也是在交换过程中所产生,在市场活动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1新零售背景下的市场商品供应
市场商品供应会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如科技、生产、价格、政策等因素,以下将进行详细阐述。
1.1科技因素
在市场商品供应的过程中,对科学技术的应用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同时也是供给能力高低的重要体现。正是由于科学技术在生产中处于核心地位,所以第一生产力非其莫属。在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中,生产技术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市场供应的总数量。在发达国家中,往往比较重视科技研究项目以及研究开发支出数量等,这些都能够无形中提高社会供给能力,是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方式。
1.2生产因素
在市场商品供应过程中,生产因素是最基础的因素,没有生产就更不能谈供应,没有生产就没有贸易量。所以,对市场商品的供应进行研究,必须要从生产因素抓起,要抓住商品生产过程中的内在规律,以不断与市场的需求保持同步,提高商品的竞争力。
1.3价格因素
商品的价格在调节商品供给时是最直接的方式,同时也是调节的有力杠杆。商品供给与市场价格呈现正比例关系,市场价格升高则商品供给会增加,反之则会相应减少。具体表现为,市场商品价格高,而生产商就会进行多生产,以提高供给量,不断满足社会所需;相反,市场商品价格降低,生产商的利润也会随之降低,而随后便会减少生产或者不生产,导致了社会供给量的下降。另外,商品供给增加,供大于求的现象就会发生,商品的过渡剩余,价值得不到实现;对于生产商而言,想要即刻变现,便通过降价或者变相套餐捆绑销售,导致了市场价格的下降;而商品供给减少,供不应求的现象发生,商品数量不能满足社会所需,人们争相抢购,生产商会提高价格,以获取最大化利润,则市场价格也会随之上升。所以价格因素与市场商品供应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1.4政策因素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来稳定社会的发展,通过鼓励人们进行储蓄以及对基建项目的投资来发展经济,以及扩大化生产,无形中提高了商品的供给量。为了鼓励某商品的生产,提高供给量,政府可以通过补贴、减税、投资等各种方式来推动生产,从而增加供给,反之政府可以通过增税、提高利率等减少供给。另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扶持战略产业、对产业结构进行相应调整等手段来进行总供给的增加,增加商品的生产量。总之,政策因素与市场商品供应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也是决定市场商品供应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
2新零售背景下的市场商品需求
市场商品需求,从字面意义可以理解,是人们对于市场商品的需求、需要,这里的需求是在一般情况下的数量,是有界限的,而需求欲望的数量并不包含在内。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是存在于有支付能力和购买能力的人的基础之上。一般情况而言,市场商品需求具有以下5个显著的特点,即可变性、多样性、社会性、层次性、逐波性。其中可变性,指的是人们对商品的需求是会根据不同的环境、因素等进行改变,不是保持固有模式一直不变;多样性指的是由于消费群体的差异,对于商品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这就导致了商品需求的多种多样,即多样性;社会性,指的是人们对于商品需求会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变化,这是社会性的特点所在;层次性,其所指由于人们收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消费群体也会产生层次化,所以人们对于商品需求也会进行多层次的选择;逐波性,其所指由于地区差异所在,导致了产品的发展像波浪一样一波一波的发展。
3新零售背景下的市场商品供求关系
3.1市场商品供求关系的定义
商品的供求关系,指的是商品的供应与需求两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两者之间既对立又保持统一。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商品供应是在商品需求的基础上而产生的;第二,商品需求从很大程度上推动着商品供应。在市场商品供求关系的过程中,三种关系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即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买者和卖者的关系、商品和货币的关系。
3.2市场商品供求关系的状态
市场商品供求关系的状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供小于求,供不应求;供大于求;供求平衡。首先,供小于求即供不应求,具体指的是,在某一个时间段内,市场中商品的供应,即商品的供应总数量,要小于此时间段内人们对商品的所需总数量,即供给量小于需求量,这时卖方就占据了有力的地位,即卖方市场时期。其次,即供大于求,与供不应求完全相反,在一个时间段内,市场中商品的供应总量要大于此时间段内人们对商品所需的总量,即供给量大于需求量,这时卖方处于优势地位,是买方市场时期。最后,即供求平衡,顾名思义,是商品的供给与人们对商品的需求达到了平衡的状态,但是这个平衡状态,是相对的平衡,而不是完全绝对的平衡,是体现在特定条件之下的,这时的市场中买卖双方的关系是对等的,是相对稳定的。
3.3市场商品的供求关系
商品供应和商品需求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而发展的,商品供应是满足商品的需求,而商品的需求同时又引起了商品供应。供给才能决定需求,供给和需求两者同时发生。在这个过程中,供给是在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必须要符合需求的方向,这样的供给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有具体的需求,供给才能更具有目标性和方向性,如果一味地供给,而与需求的方向不一致,则供给的商品会因为没有市场销路而停止。对于市场商品的供应和需求,两者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通过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体现出来的。所以市场商品的供求关系,是通过利用商品之间的关系,而实质体现的是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马克思说过,基于市场商品的供求关系上,以下几种关系得到了体现:商品与货币的关系、买方与卖方的关系、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等。而以上这几种关系中,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均得到了体现,两个因素共同组成了商品,而伴随着货币的出现,两个因素之间存在的矛盾也发生了转变,上升为商品和货币的矛盾。所有的商品都是通过货币进行体现,而也只有货币才能将商品的价值进行体现,用货币去购买相应的商品,从而体现出商品的实际价值,最终市场活动中的商品和商品的交换,转变为了商品和货币的交换。对于物体实体而言,商品和货币两者都可以称之为是同一个物体,而物体是不能自己去到市场中进行交换和交易的。之所以两者能够在市场中进行交换,完全是靠它们的所有者,商品和货币的所有者将其带到市场中去进行交换。商品所有者与货币所有者进行交换,商品所有者得到货币,而货币所有者得到等价的商品。从上述的交换过程中可以看到,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买方(即消费者)和卖方(即生产者)的关系,同样可以表述成商品的需求者以及供应者的关系。马克思将商品供应和商品需求总结为:商品供应即商品的生产者和卖方的综合体,而商品需求即商品的消费者和买方的综合体。所以综上所述,市场中商品的供求关系是商品在生产中生产消费关系在市场中的真实体现,所以生产决定着消费,这里的消费可以指消费对象、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社会生产与消费需要两者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供给是为了需求而生,同时需求无形中引起了供给,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最大化的满足需要,而对生产进行发展和推进,是最大化满足需要的有效手段。消费的前提条件是生产,生产水平的程度与人们需要满足的程度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
《浅谈新零售背景下的市场商品供求关系》来源:《商展经济》,作者:于惠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