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盛论文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文史论文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激发兴趣和巧借量表方法探究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22-04-20所属栏目:文史论文

  

  在写作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写作信心不足、内容与主题脱节、文字表达不够流畅。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积极探索,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在教学中融入写作,利用写作评价量表规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激发兴趣和巧借量表方法探究

  一、提升写作动力,激发写作兴趣

  (一)激发兴趣,爱上写作

  笔者曾经有一位学生,遇见写作就发愁,通常一篇作文只能写一百多个字,而且没有一个主题,不知所云。后来,笔者发现他很喜欢篮球,特别关注篮球赛事,对国内外的篮球明星也非常关注,谈起篮球来头头是道,并且分析一些赛事时条理清晰,观点独到。笔者让这位学生就篮球写一篇文章,详细讲解一场篮球比赛,并在班会课上给大家解说,结果大获成功。笔者给他分析原因,主要是他对篮球感兴趣,平时关注篮球,储备了大量的篮球知识,对篮球运动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在写有关篮球比赛的作文时,信手拈来,有话可说,自然能写出精彩的文章。其实,只要学生平时多关注生活,多一些自己的思考,并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就不愁没有写作素材。

  (二)扬长避短,树立信心

  学生往往在乎教师的认可,辛辛苦苦完成一篇作文,若是能够得到教师的些许表扬和肯定,那对学生来说,无疑是莫大的鼓励。学生的写作兴趣需要教师的呵护,教师的一句肯定的评语、课堂上的一次表扬,以及在课堂上朗诵某位学生文章中一句或一段优美文字等,都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很有可能在学生心中播撒下一颗写作的种子。有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听到老师表扬我的文章写得好,我非常开心,暗下决心,接下来还要写出更好的文章。”每位学生身上都有优点,每篇作文也都有可取之处,扬长避短,会使学生在写作的道路上更加信心满满。

  (三)师生互动,示范引领

  针对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如果教师写作能力很强,学生自然心生佩服,就会主动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写作任务。所以经常性开展师生互动写作,相互出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并相互点评,横向比较,学生参与写作的意愿就会极大提高。与此同时,对语文教师的写作能力也是一种检验和提升,教师的文章不但要比学生写得好,更要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有一次,在师生互动环节,笔者请一位学生出题,并规定在课堂时间内完成,他就出了一个题目:《我》。这个题目得到了全班同学一致通过,其意图很明显:一方面要考考老师;另一方面想知道老师是怎样一个人。笔者和学生一起写作,并在课堂上朗读了自己的文章,同时选了几位学生朗读各自的文章,并请出题的学生点评。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写作意愿很强,并且越来越喜欢写作。

  (四)积极发表,助长兴趣

  学生通常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渴望自己的文章得到认可。除了来自教师的日常表扬肯定,文章若能被报刊杂志录用发表,或者在作文比赛中获奖,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真正爱上写作。比如我们班学生参加了“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主题征文活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很高,部分学生还斩获了大奖,并且有学生的文章在公众号上发表,这极大地点燃了其写作热情,感染和带动了许多学生。

  二、融入课堂教学,渗透写作方法

  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关于知识点的学习,还有写作方法的学习。如笔者在教学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关于百草园的片段描写,笔者先让学生大声朗诵,体会其美感,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这段文字的语言美和情感美。接下来笔者让学生说出这段文字哪些地方写得好,并说明理由。有学生认为有些句子运用了很多修辞,形象生动;有学生认为有些句子调用了人的很多感觉器官,独具韵味;有学生认为有些句子按照了一定的顺序,层次井然。这以后让学生写这样的句子,学生便有了深切的体会,句子也变得灵动起来,兴趣被激发起来了。再者,让学生品味其情感,学生自然而然地说出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笔者顺势引导学生写一段景物描写,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有学生这样仿写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写景片段:不必说绿茵茵的草地,一丛丛金灿灿的油菜花,晶莹如白玉的银杏果;也不必说布谷鸟在枝头歌唱,慵懒的蜗牛伏在菜花上,强壮的工蚁忙忙碌碌地搬运粮食。单是临近水边的这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蟋蟀在芦苇丛中鸣叫,萤火虫在半空中追逐嬉戏,靠近岸边的水面上成片成片满是浮萍,绿油油的,随着水波起伏荡漾。用木棍拨开,便能看见小小的石斑鱼在石缝中穿梭。这篇习作充分调动了各种感官,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把小作者眼中的景物尽收眼底,并重点写出了临近水边的景物,主次分明。通过这样的练笔,学生在课堂中学会了如何描写景物,这样就在课堂中渗透了写作教学。学生在以后碰到写景的文章,就知道采用何种写作手法了。在写作教学中笔者是一步步慢慢引导的,如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写作教学,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并服务于中心。其实细节描写之前已经学过了,笔者首先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点,接着让学生从以前学过的课文中去寻找细节描写,并说说其有什么作用。有学生指出,《阿长与〈山海经〉》中有个片段写阿长吃福桔,这个片段里有对阿长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这样的描写虽然字数不多却是传神之笔,把阿长一瞬间的动作神态语言放慢、放大描写,让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从而更好地认识一个朴实的、对生活充满美好向往,但同时又迷信的阿长。这个实例让学生真切地认识到细节描写的作用,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探究其写法,举例说明细节描写可以通过多角度描写、多用修辞、抓住准确传神的动词、适当地运用环境描写等方法细化生动。最后让学生写一个片段,下面是学生的一篇看图(父亲给孩子撑伞,自己却淋湿了)细节描写片段:雨下得更大了。穿着白衬衣的父亲拎着皮包走在一个小男孩的旁边。他把伞罩在男孩头顶,伞布上的水却滴滴答答落在肩膀上,晕染成一片片浑浊的色块,被雨水浸得湿透的衬衫紧紧贴在身上,彻骨的冰凉。一路上,小男孩开心地与父亲聊着天,父亲微笑着望着他,又把伞往他那边挪了挪。这个片段学生运用各种人物描写手法,一个爱孩子的父亲形象就跃然纸上了。这样在课堂中就很好地渗透了写作方法并运用实践了。通过这样由浅入深的训练,学生对写作便不会望而却步了,文章片段自然生成,切实提高了写作水平。

  三、运用评价量表,提高作文质量

  一篇作文完成了,需要修改润色才能提高作文质量,具体在作文写作过程中可以借助评价量表来进行。笔者曾经让学生写一篇记人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翁老师一边看一边回答着。这时,我也想问个问题,可小鲍一直在问,我只好回到座位上。小鲍的问题持续到快下课,看到他激动地回到座位上,我可恼了。对于这段文字如何评价呢?按照以往的做法,基本上就是教师凭经验判断,学生凭直觉断定。即使感觉到有问题,也难以理清问题所在。这时笔者设置了一张评价量表:学生根据这个评价量表尝试做了修改润色:翁老师一边仔细地看着题,一边将头微微地侧耳倾听,右手拿着一只红笔细细地划着几个句子,眉头轻轻地皱着,时不时地回答着小鲍的问题。小鲍一副不问到下课不罢休的表情,脸上洋溢着一种收获的喜悦,我几次站起来想去问翁老师问题,可是小鲍同学却死死地占住了翁老师,似乎有问不完的问题,看到他俩一问一答的和谐画面,我也只好带着几丝不甘,几分不满悻悻地坐下。当铃声呤呤地响起,小鲍才若有所思地回到位置上,用笔轻轻地敲着头,似乎在消化着老师的讲解。看到他这样子,我有些闷闷不乐地暗想,要是都他这样子,我们还有什么机会问问题呢?笔者依据评价量表对修改后的语段进行分析,并指出修改后的优点。这样学生既掌握了写作的手法,又有了成就感,一举两得,以后碰到类似的作文也就知道如何修改润色了。总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要能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利用课堂教学加以引导,凭借评价量表进行修正,并学会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就能真正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荣生:写作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邓彤.微型化写作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3]唐建新.写作教学的艰难探索——关于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写作部分的编写[J].语文教学通讯,2017(3B).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激发兴趣和巧借量表方法探究》来源:《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作者:严小莉

论文发表问题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