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21-12-14所属栏目:文史论文
作为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时期的语言功能无论是在语音、词汇方面,还是语法、语法交际方面都处于发展较为迅速的时期。如果错过了这一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或是幼儿在这一时期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那么孩子在将来出现语言障碍的概率将会大大增加,也可能会出现不好的语言交际习惯。基于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行口语训练的过程中,既要做到准确、明晰和规范,还要使语言“儿童化”,使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儿童化之后的语言不仅有利于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提升,还能很好地提高幼儿的口语交际能力以及理解和表达能力。语言儿童化对于幼儿语言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对幼儿语言习惯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口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前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口语教学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语言表达过于成人化
在高职校园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由于接触到的人大多是成人,幼儿大多是虚拟出来的对话对象,因此导致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过于成人化,大多数学生在口语表达中缺乏鲜活性和生动性。在以往的生活中,他们习惯了使用简单、明确、理性的交流方式,但这却忽视了幼儿本身的成长特点,忽视了他们与成人之间的不同,这种语言表达的口语化在之后的幼师教学中,无形之中给幼儿接受口语教学增加了难度。
(二)气息训练被忽视
在口语教学训练中,气息训练往往很容易被忽视。然而,气息和声音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他们就像是发动机和机器的关系一样,二者不可分割。口语表达的力度、亮度、清晰度以及音色的优美、甜润和持久,都与气息有着密切的联系。气息的控制和呼吸的方式对于语言表达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
(三)交际中缺少情感因素
在当前的幼师口语训练中,大多数是采用的模拟成人的程式化训练,这种训练在主观上往往缺乏情感投入,其体态语的运用也不合理。这种教学方式无法匹配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不能适应幼儿的情感状态和认知能力。
二、儿童化语言的特点
(一)儿化语的高频率使用
在儿童化语言中,其区别于成人语言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儿化语的高频率使用。儿化语的使用,能够很容易表达出喜爱和亲切的情绪和情感。这非常符合学龄前儿童的身心特点。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他们并不像成人那么理性,他们的情感和情绪表达是强烈而鲜明的,又是直白而稚嫩的。因此,幼儿教师在口语训练中,尽可能多地使用儿化语,对于拉近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来说非常重要,它是缩短师生心理距离的直接助力。不仅如此,使用儿化语还能促进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让幼儿在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语言交际,使他们在放松的情绪下进行语言运用。
(二)语速慢,语气词较多
语速慢,语气词较多,这是儿童化语言的另一个重要特点。由于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反应速度都比较慢,所以如果教师的语速过快,是不利于幼儿接收交流信息的。而适度的夸张和运用语气词,不仅能活跃教师僵硬的语气,也能降低儿童对于教师语言语气的反感情绪,对为幼儿打造轻松和谐的交流环境非常有益。在儿童化的语言中,夸张主要是包括语意的夸张和语气的夸张两方面,其不同程度上都有渲染气氛、突出个性,强调特点的作用。利用夸张,来强调事物的突出特点,在渲染环境的同时,使语言的感染力大大增强,从而使得儿童对于所讲的事或物有更深的印象,且不会轻易忘记。
(三)生动且趣味性较强
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可以知道,幼儿的思维方式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对于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有很强的依赖感,他们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主要是靠这些形象。为此,教师在传授幼儿知识时,所运用的语言一定是要具有鲜明个性的。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要注意其视听形象性,体态要具有美感,要使语言语气充满趣味性,力求唤起幼儿对于所授事物的具体感知。以这种方式引导和鼓励他们去调动各种感官,然后进行思维、联想、想象、回忆以及行动等一系列的认识活动。儿童化语言的趣味性,是由幼儿自身身心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儿童化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区别于成人语言的一个重要依据。
三、口语训练过程中儿童化语言的运用
对于幼儿教育而言,无论是教师还是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口语训练都是提升其幼儿教育素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口语训练中,学生除了要掌握职业化口语训练的基本内容,有良好的普通话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运用儿童化语言进行口语交际。学前教育专业的口语训练主要包括语音基础和语言技巧两个方面的训练。因而要探究口语训练中儿童化语言的运用,也应当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下面本文就从这两个部分来具体分析儿童化语言运用的具体措施:
(一)语音基础训练
在口语训练中,打好语音基础显得格外重要。为此,在口语训练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训练学生对于声母和韵母的发音以及声调,这是其掌握儿童化语言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在音节语音掌握良好的基础上,学生再去掌握各种变音,儿化音以及语气词的变音,也会相对变得比较容易。这样的训练,也能使学生掌握的儿童化语言更加自然纯正。只有打好了语音基础,训练朗读的各种技巧才能事半功倍。
(二)语言技巧训练
儿童化语言技巧的训练,实际就是朗读技巧的训练。其主要是包括重音、停顿、语速等技巧的训练。其主要可以通过儿歌、讲故事以及儿童戏剧表演等形式来完成。1.儿歌训练。在儿童化语言技巧的训练中,儿歌其实是语言训练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和关键的一步。儿歌通常是具有短小、押韵、通俗易懂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儿歌是非常容易让人记住的。也正是因为它比较容易学习,所以更容易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儿童化语言的语感状态。促使学生更快地走进语言情境,感受童真、童趣。让学生在体验童趣的过程中,表达童真。例如,在儿歌《小猫》的训练学习中,它有一段内容是这样的:小猫,小猫,本领真大。一生下来,就会画画。画的什么画?喏,五个瓣的梅花。在进行这首儿歌的训练时,学生们应当注意的是,儿歌中的语调大多是声调,而两个猫字的发音是轻声。但是“大”和“花”两个字,却是有语音变化的实声。而出现叠读的“画”字,则是先实后虚,第二个“画”字是轻声,要进行虚读。整体来看,前面的节奏是两个节拍,后面两句是三拍。在唱的过程中,要注意儿歌的语调是曲折渐升的,也要注意适当加入体态动作,要自然且流畅。2.讲故事训练。讲故事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作为一名幼师所要掌握的基础技能。由于幼儿教学中所讲的故事都是童话故事,为了便于幼儿理解,幼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还要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努力去营造和还原故事的意境,是幼师讲故事的重点和难点。良好的故事意境,能更好地感染和打动儿童,能够更快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快地进入故事的情节之中。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也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思维也是一种“叙事性思维”。所谓叙事,通俗地来说就是讲故事。故事中蕴含的生动有趣的情境,是幼儿获得知识领悟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无论是从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还是从叙事本身的特点来看,叙事在幼儿教育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是幼儿教师提升口语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更是其进行幼儿教学的基本教学方式。儿童戏剧表演作为幼儿园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活动形式,在幼儿园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要想把儿童戏剧表演得情趣盎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就要在“演”上面下一定的功夫。儿童戏剧表演与讲故事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但是讲故事的重点在于“讲”,他强调的是语气的自然柔和,语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有致以及声音造型的鲜明;而表演,要求的是模仿要生动形象,表情要自然多变,动作要夸张且准确,所表演的形象要栩栩如生。这两种训练方式,都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挑战性,但是对于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技巧,其锻炼效果是较为显著的。讲故事更多是强调口语的运用能力,而儿童戏剧表演更强调幼儿教师的体态语。在学前教育的口语训练中儿童化语言的运用中,体态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训练的过程中,其基本要求就是要具有大方的台风,优雅的姿态,自然的表情以及恰当的手势。在这种体态语的训练中,即兴表演的训练方式是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胆量的最佳训练方式。良好的体态语,对于儿童化语言的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进行口语运用训练的同时,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这种体态语训练,使二者相辅相成,这对于挖掘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口语训练中儿童化语言的运用能力都是非常有利的。
四、结语
据上文所述,幼儿教师的口语能力,对于幼儿的语言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口语的运用能力和良好的体态语都是其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这要求在对幼儿教师进行口语训练教学中,教师要以儿童化语言的特点为出发点,设置合理的儿童语言环境,重视对于儿童化语言的训练。幼师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地将口语运用和体态语合理结合在一起,采用合理且科学的策略进行教学。力求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运用语言的兴趣都能得到提高,进而使他们在学前教育中就能很好地运用口语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情感意向等,使这段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为孩子往后的成长发展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丁志娟.儿童化口语教育的艺术魅力[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02):166-167.
[2]周社辉.浅议幼儿教师语言的文学美[J].学前教育研究,1998(03):47.
[3]李桂玲.教师语言态度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J].文学教育(中),2014(02):77.
《幼儿教师口语训练中儿童化语言的运用》来源:《试题与研究》,作者:卫静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