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盛论文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文史论文

儒家与道家思想中的建筑审美比较研究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21-12-04所属栏目:文史论文

  

  该文通过选取儒家与道家两个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哲学流派,结合古今中外的建筑案例,深入分析孔子与老子的哲学思想对建筑设计的指导意义,意在当下这个建筑设计全盘西化的环境下提炼出传统文化中有指导意义的思想,启发未来的建筑设计者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

儒家与道家思想中的建筑审美比较研究

  1 儒家思想研究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经历了孔子、孟子等儒学大师的深入研究,在历代皇帝的大力发扬下,早已在百姓心中根深蒂固,“仁”的观点更是在千百年中作为最强大的思潮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作为源远流长的哲学思想也深刻影响了古代乃至近现代的建筑文化。该节中我们试图选取恰当的角度,通过分析儒家思想文化对建筑的影响,来深入探究建筑的外在形式背后的内在思想文化,以及儒家思想文化对建筑外在形式的影响[1]。

  2 思想内涵

  如果我们对每个时代所产生的哲学思想进行思考,会发现每种思想的产生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比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由于无产阶级产生并蓬勃发展,规模浩大,同时马克思本人也受到德国古典哲学的深刻启发,其中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回到儒家思想,我们会发现儒家思想的产生与当时封建社会基于宗族礼法和血缘关系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

  儒学思想的核心离不开“仁、义、礼、智、信”的儒家五常,以及“中庸”的处世之道,所谓的“仁”,也就是“爱人”。在个人层面,孔子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亲和,遵从礼制,同时也要做到表里如一。在群体与国家层面,孔子将“仁”的概念进一步引申,认为统治者要施行“仁政”,宽厚待民,“以德化民”,反对粗暴的“苛政”,认为只有“仁政”才能让国家富强,人民富足[2]。

  儒家思想中的“义”,是教化民众去做符合时宜之事,不做不义之事,不取不义之财。可以理解为狭义的“仁”。认为小团体内的人,比如同一国家的国民,要一起去做符合大家利益的事,不做损害自己所在团体的利益的事,一起对抗别的敌人。

  “礼”作为整个儒家思想的外在表现,具备严格的等级性,认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是等级森严的伦理规范。本义是祭祀祭奠时的礼法规章制度,后被儒家思想引申为等级森严的伦理制度,礼乐教化等制度的规范。

  3 基于儒家思想的建筑理念

  “中庸”和“仁、义、礼、智、信”的观点对中国古建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故宫,坐北朝南的大型宫殿建筑群,中轴线为北京城的中心,外朝由北到南的三座宫殿,太和殿最为雄伟壮观,是皇帝举行盛大仪式的地方,皇帝登基等大事均在太和殿举行;中和殿是皇帝接受文武百官朝拜的地方,也兼具着皇帝举行盛大仪式时提供休息之处的功能;保和殿则是科举制度进行殿试的地方。三座大殿之后则是“内廷”,遵循“前朝后寝”的礼制,“内廷”作为皇帝与妃子们的寝宫。第一座是乾清宫,规模最大,最为繁复,作为皇帝的寝宫[3]。交泰殿,作为皇后生日时收受贺礼的场所。坤宁宫则是皇后的寝宫。

  民间的建筑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虽不及皇家宫殿雄伟壮观,但也是礼制庄严,尊卑有序,四合院要求坐北朝南,正房两侧接有耳房,其中居住的是家中长辈或地位较高者,东西侧的厢房居住的是家中晚辈,尊卑有序,不可颠倒。

  (1)礼制庄严,尊卑有序。

  如前文中所述,“礼”的观点是儒家思想的外在表现,主要表现的就是严苛的等级观念,从而导致在建筑的形制及规范上也有一系列繁复的要求,如建筑的地理位置,方位朝向,建造顺序,形体差异,色彩规定等方面。从宏观布局到细节构件,摆放装饰,无一不体现着长幼有序,尊卑有别[4]。

  比如,在儒家思想中,定红黄青白黑为正色,由此奠定了色彩在建筑方面的秩序。《礼记》在颜色方面有记载,规定九品及以下官员不得使用丹漆,九品到六品的官员房屋的梁栋只能使用粉色和青色做装饰,二品以下的官员可以在梁上画五彩花朵,柱子用素油。二品以上的官员正屋可以放置望兽。黄色为尊,黄色琉璃瓦只有皇帝的宫殿可以使用;绿色则对应于王府等级的建筑,民居只能使用灰色。

  (2)遵循自然,天人合一。

  儒家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天人合一”的观点,其中的“天”主要是指自然规律,“人”主要是指伦理构建的社会规范。中国建筑文化的外在表现是追求人与自然与建筑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表现方法具体分为两个发展方向,即顺应自然与师法自然。顺应自然也就是建筑的整体构建需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3)仁爱天下,中庸之道。

  如前文中所叙述,“礼”是儒家文化的外在表现,“仁”是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核[5]。“中庸”的思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建筑文化,例如,受中庸思想的影响,历代皇城都处于中原腹地。建筑内部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也会采取挑高屋顶的技法以模糊内部与外部空间,挑高的屋顶与外墙相互配合,构造出的空间既非外部也非内部,但同时又拓展了内部与外部的空间[6]。

  4 儒家思想对建筑审美的影响

  儒家思想在影响民族性格的同时也深刻影响了建筑审美,以强调等级,推崇中庸,调和矛盾为主要表现。

  4.1 强调等级

  儒家思想的阶级性是重要的思想核心,君臣父子,长幼尊卑的等级观念深入人心。在皇家园林的建造中,大多采用正方形或矩形来进行整体设计,在中轴线上建造主要的大型的功能性建筑,并以此为尊,在两侧安置规模较小的次要建筑,以此为卑,反映了严苛的等级制度,同时也造就了审美的层次性。故宫是集大成之作。同时避暑山庄,颐和园,圆明园也都深刻反映了尊卑分明的审美观[7]。

  避暑山庄的布局与故宫相似,也是由中轴线进行左右对称布局,层层院落彼此包裹,突出主要建筑,弱化次要建筑。

  颐和园是皇家园林的集大成之作,在前山区进行对称布局,在后山区因地制宜,但同时又不失与轴线的交互与标准的制式,前山区的建筑层层围合,重点突出佛香阁的庄严大气,同时佛香阁作为整体园林中最高的建筑,提供了需要时刻仰视的视角,进一步使人感到庄严[8]。

  4.2 推崇中庸

  推崇中庸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对礼法的强调与对于礼制的追求,上至皇家园林,下至普通民居,处处都追求着建筑群的中轴线与对称。颐和园被北宫门到佛香阁到凤凰墩的轴线贯穿,老百姓居住的四合院也要求坐北朝南,左右对称[9]。建筑作为思想文化的投射深刻体现了儒家文化对于中庸之道的追求。

  4.3 调和矛盾

  儒家文化对“和”的追求也深刻影响着建筑审美,具体表现是要求各部分的形象比例相互协调,结构与装饰相互协调。如曲阜孔庙就是其中的集大成之作。

  曲阜孔庙雄伟壮观,在细节之处更是能体现出巧思与协调,主体建筑大成殿规模庞大,庄重华丽,为了与建筑相协调,四周建造了二十八根雕龙石柱,每根接近六米之高,一米之粗,每根柱子上的两条龙呈奔腾翻飞之状,加强了主殿的庄严感。

  5 道家思想研究背景

  老子所代表的道家思想,是古代中国另一深刻影响了民族性格与中华文化的哲学流派,相应的,老子的思想也被诸多建筑大师,如隈研吾等人所推崇借鉴,该节我们基于传统的经典文本,选择其中的较小的角度,冷静深入地考察中国传统思想,更真实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容和意义;探索老子的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中外建筑的影响,以此达到回溯经典,为未来的建筑发展寻找方向的目的。

  该节选取老子思想中的“大巧若拙”观点为切入点,深入探究并思考这一思想真正的含义及对建筑的影响,希望对当代的创作有所启发。

  6 思想核心

  “大巧若拙”见于《老子》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在中国的古代艺术领域,“大巧若拙”常用来讨论艺术的创作和欣赏,是老子辩证美学在艺术领域的集中体现[10]。

  这一思想中的“大”,也不是简单的规模上的大,而是指老子思想的核心———“道”。这里所说的“巧”,并不是“巧”字的本义,“巧”字的本义是“灵巧”,“巧妙”,但老子所否定的“巧”是指“智巧”,也就是所谓的小聪明。

  而所谓的“拙”,也就是古朴,不加修饰的美[11]。

  从审美上来看,“大巧若拙”所崇尚的是一种近乎原生态的,不加修饰的,浑然天成的美。

  7 基于大巧若拙的创作理念

  近年来,崇尚无为而治,大巧若拙这一观点的建筑师活跃于国际一线,创作出很多引人深思的作品。如着名的女性建筑师妹岛和世,完整继承了其老师,着名建筑师伊东丰雄建筑风格的轻盈,并且借助其女性身份,将这一建筑风格大力发扬,创作出的作品轻盈、精致而优雅。隈研吾作为日本最着名的建筑师之一,认为建筑要回归本质,尽可能简单[12]。

  7.1 回归建筑的本质

  建筑的本质本来应该是居住,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同质化越发严重,进而导致建筑的同质化也越发明显,人人都居住在相同的方格子中,完全忽视了人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人变成了独立于环境存在的个体,这与建筑的初衷不符。

  越南建筑师建造的a21工作室与周遭的环境深度融合,创造性地使用了格栅木地板代替瓷砖,使建筑进一步亲近自然,阳光可以透过屋顶直射向地板。居住者可以与自然环境深度融合(见图1)。

  7.2 充分考虑环境,因地制宜

  我们将“天人合一”的观点引申到建筑学领域,就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在设计时将人与自然放在同样高的地位,让人与自然产生充分的交互(见图2)。

  设计师王澎在对杭州南宋御街的修复中,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大规模的走访,他认为在修缮的过程中要尊重中山路自己原有的性格。这就使得整个修缮过程脱离了简单的建筑设计,而是充分考虑了周遭环境,使环境与城市设计更加和谐。建成以后恢复了中山路的历史气息[13]。

  7.3 采用本地材料,顺应当地情况

  设计师们在建造毛寺生态实验小学时,充分考虑了当地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最终采用了芦苇、茅草等本地化的材料进行建造,使得整个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十分恰当(见图3)。

  如图4所示,越南建筑师在建造昆嵩的印度支那餐厅时,充分考虑了越南的风土人情,受到鱼篓的启发,运用竹子进行建造,既能在炎热的夏季最大限度地实现通风,又能起到遮风挡雨的效果,营造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空间[14]。

  8 结语

  该文通过选取儒家与道家两个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哲学流派,结合古今中外的建筑案例,深入分析孔子与老子的哲学思想对建筑设计的指导意义,意在当下这个建筑设计全盘西化的环境下提炼出传统文化中有指导意义的思想,启发未来的建筑设计者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

  参考文献

  [1]詹绕芝基于东方园林思维的当代建筑空间营造研究[D] .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6.

  [2]陈陶.“禅髓自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3.

  [3]傅志前.从山水到园林--谢 灵运山水园林美学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儒家与道家思想中的建筑审美比较研究》来源:《文化创新比较研究》,作者:李轶璇; 张军

论文发表咨询问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