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21-11-29所属栏目:工业论文
摘要:对于保护环境这项工程来说,必须要有环境监测作为项目的保障。环境监测是指运用监测数据针对环境的质量、对污染的治理提供客观的评价依据的工作。目前来说,环保工作不仅仅是需要各单位部门重点关注的工作,作为国家的重点项目,环保工作也吸引到不少商业化公司的青睐。很多公司为了能够树立企业的正面形象,都希望以低廉的价格参与到一些国家项目中,而与这些企业合作也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解决一部分器械问题。但是对于部分企业来说,商人逐利的本性难改,在制造环境监测器械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为降低成本用残次材料并伪造数据以次充好的情况,这也为国家的环境监测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关键词:环境监测;信息化;质量控制
1引言
由于环境保护领域的工作正进入攻关阶段,国家和各省近年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和历史可追溯的要求。环境监测的质量是重中之重。同时,近年来环境监测领域的质量控制情况在专项检查和监测下可能会更加严重。本文探讨了环境监测全过程通报的发展可能性,建立了全过程可追溯控制系统。从全过程质量控制系统溯源、过程质量监控系统溯源、物联网应用、大数据质量控制方法等组成方面,分析了LIMS系统功能在实验室信息管理领域的扩展范围。在此基础上,按照从仪器端到系统端再到监控端的步骤,探讨了有效的实施路径和方法,并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完成了有效的质量控制的全过程。
2信息化背景下环境监测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和各个省市针对环境监测也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对于环境质量的标准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针对环境监测中对于检测样品的替换和干扰、数据作假等现象也规定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对于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质量,在2017年印发的《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中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从2018年开始,针对环境监测数据的造假行为也展开了整顿行动。为了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不少地方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开展一系列整顿行动,为了确保环境监测工作中对于环境质量的监测及时准确、对于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和真实性要有一定的保障。虽然国家省市各级颁布和实施了各类质控措施和法规,在环保严查的背景下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环境监测领域的质控形势依然严峻,同时对环境监测领域的监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监测活动和数据造假行为此起彼伏,覆盖了全程质控的多个环节。对于环保检测器材方面,由于不少地方都是让公司进行承担制造工作,而商业化的公司为了自身的利益原因在许多制造环节上都存在造假的情况。虽然许多环境监测机构都对环境监测器材的要求较高,对于制造公司也要求对方提供一定的数据资料,但是对于商业化的公司来说,利益至高无上,因此不少地方的环境监测器材都出现了数据造假、器材制作偷工减料的情况。和这些情况相似的环保器材造假和数据作假的问题还有不少,而在具体的环境监测的过程中,还存在具体的环境监测方法有所不足、环境监测使用的样品不够充分、环境监测的数据不够全面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让有关监管部门在监测的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而信息化的发展则为解决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一定的途径。目前,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结合人工监测的方法,实行有效地全程留痕质控手段和溯源管理。随着国家和省级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环境监测领域的信息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网络监测措施、大数据分析、遥感分析等技术的运用越来越明显。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不断增加,数据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在很多方面都是一个突破。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水平高低不一,实验室设备的联网和自动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实验室样品分析的质量控制过程相对成熟和完整,但样品采集过程的质量控制;对人机材料的因素综合测量方法缺乏一种综合的过程质量控制方法和多成分、多工序可追溯的方法。
3环境监测全程质溯源系统的建设
对于环境方面的监测问题可以采取现场监测的方法,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能急躁,需要循序渐进,缓慢推进全程质控溯源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根据现场所收集到的监测信息进行分析,将现场信息与实验室所得到的信息相结合,利用各种各样的监测手段将环境变化的全部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在监管的过程中以全程质控溯源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为首要目标,再利用收集到的信息将各个环节连通,推进环境监测系统的全局建设。只有将全程质控溯源信息化系统逐步健全发展起来,才能够促进人机结合监测办法的推广,实现针对环境监测和资料全面收集的质量保证和数据真实性保证。例如,在针对环境污染源头的检测过程中,可以将全过程分为三个部分:基本元素、管理平台、流转过程。其中,基本元素部分包括的是相关参与的监测机构、监测人员和监测对象、器材等;管理平台部分包括的是监测机构的管理、监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管理以及对应的系统正常运行维护等;流转过程部分包括了机构与公司之间的合同签署、研究和制定方案的过程、人员和仪器的准备等。只有这几个过程集合在一起,才能够确保监测全过程都有覆盖,保证从现场采样到实验室分析的全过程监测,同时不同层次的检测内容和标准可以更加谨慎地保证监测内容的合理化和质量化。只要确立了全程质控溯源系统,就可以通过系统来将环境监控的任务进行分配,在系统的合理安排下进行现场监控和实验室的监控工作,因此我们需要保证监控人员可以保存完整的监控数据,在监控的过程中全程质控溯源系统需要保证监控人员可以通过己方的系统端口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抽检。在任务发布和分配的过程中,良好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也可以通过系统进行统一的分配,在具体的监控过程中可以根据系统所记载的具体信息进行评价,根据他们的不同表现做出不同的评价,这也有利于监管单位根据监管的实际需要对监管人员进行更好地工作分配和内部管理。伴随着监控数据的不断获取和分析,监管内容可以得到不小的应用。在信息时代下,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手段也可以作为具体的全程质控溯源系统的分配和辅助的补充。在目前为止,已经有许多监管平台在使用大数据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而在网络监测、气象信息收集和预测等方面,大数据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全程质控溯源系统的建设可以和大数据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手段进行结合,对于现场使用的检测仪器和现场的样本收集过程的监测,监测人员的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就可以使用大数据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手段来进行,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我们可以利用逐渐成熟的人工智能手段对这些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以确保能够让环境的监测和质量控制过程能够更加规范和安全,数据真实可靠。想要建立健全全程质控溯源系统,就必须针对现有的监控设备进行一定的检测和提升。对于监测器材需要在通过筛选的前提下针对已经落后的、需要被淘汰的器材进行一定的更新换代,让这些监控器材能够具有数据收集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持续获取和分析监测数据,可以强制执行监管内容。在信息时代,收集和分析大数据的手段也可以作为整个过程质量控制体系的分布和补充。到目前为止,许多法规平台利用大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大数据在网络监测、天气信息收集和预报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构建全面的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可以与大数据收集和分析手段相结合。通过对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对现场测试仪器和现场采样过程进行监控,也可以对监控人员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我们可以逐步利用成熟的人工智能对这些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从而确保环境监测和质量控制过程能够更加规范和安全,数据真实可靠。要建立和完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就需要对现有的监控设备进行测试和完善。对于监控设备,我们需要对陈旧过时的设备进行升级,假设实现了安全检查,这样监控设备就可以收集和分析数据。在整体设计过程可追溯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实现更有效的控制,也要逐步测试用户模型,提高用户自动化水平。要实现有效的质量控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就必须从头到尾贯彻执行规章制度,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干预。同时必须具备自动流量、智能匹配、过程质量控制和人员评价等功能。各种类型的数据可以自动创建表单,并以标准化的方式提交给用户确认。确认数据可以根据表单的格式自动创建不同的报告。从仪器环境和测量的结果可以自动转移到用户的灌装系统。各级用户可以在用户过程中自动跟踪数据源,从节点中获取相关数据,实现数据的全自动化,简化使用。同时,利用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操作程序和中间数据实际上是自动记录能够感知用户的操作过程和性能水平,然后确保用户的能力和资格自动评估,使得用户的分类。从业务单位的角度来看,质量控制要求不仅是必须达到的标准,而且是提交给监管当局证明其清白的证据。建立全面的过程质量监控体系可以使各业务单位规范自己的业务流程,也有助于保持监管链尽可能完善,无论是哪一方面的控制还是历史可追溯性,都可以提供相关要素,而提供过程早期预警的各种机制也可以帮助公司人员防止可能的事故和制止故意欺诈。从监管的角度来看,质量控制要求不仅全面,而且简单、易于验证。整个质量控制过程不是为了收集大量的原始数据,而是为了确保这些数据能够按照监管要求快速、轻松地汇集和监督,起到威慑作用,在工作中取得真正的成果。因此,整个过程质量监控体系实施的最后一英里,是监管机构和业务单位信息流的通道。通过构建和应用SAAS系统和通用的跨系统接口,可以实现数据与信息之间,从采集到监控的高效路径,最终实现从始至终的质量控制。
4结束语
随着信息应用水平的发展和提高以及相应的国家环保产业监管水平的提高,对环境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围绕环境监测的各个环节建立统一的质量监测体系,是提高监测水平和行业监测环境保护能力的基本方法之一。本文重点阐述了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监测体系的设计理念、实施方法和途径。在这一建设理念中,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实践,为最终实现有效的质量控制和建立可靠准确的数据系统提供有效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柏仇勇,胡冠九,袁力.创新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初探[J].中国环境监测,2008(4):l~3.
[2]朱余,陈曦.关于环境监测市场化问题的思考[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2003(4):466~467.
[3]李国刚,赵岑,陈传忠.环境监测市场化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环境监测,2014(3):4~8.
《信息化背景下环境监测全程质溯源系统建设探究》来源:《绿色环保建材》,作者:许淼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