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21-10-25所属栏目:文史论文
文学是对人类现实生活的反映和再现,是人类通过文本世界握现实人生的方式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外国文学不断涌现出新的跨学科研究专题、文学与现实融合的话题,信息智能时代跨领域的多元化表现形式,各种文学思潮也在相互激荡中透析新语境下作家们对历史现实的再现和反思。外国文学研究应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话语体系下的外国文学研究体系,凸显中国学术的主体性和创造性。[1]面临新时代新文科的变局,外国文学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应有前瞻性善于识变、应有问题意识积极应变、应有求解思维主动探究积极求变,以跨学科视域重新审视外国文学教材与教学,进行学科融合与创新,从文本世界中善于启发和触达学生在现实中面临的人生困惑,勇于探索和寻求自我其解决困惑的心灵路径。
一、外国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现状分析
外国文学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核心必修课程,其课程目的是在立足于本土文化的同时,在多元文化视域下学会倾听,保持开放,打开壁垒。
(一)课程体系固化——应用性不强
目前国内较多高校的外国文学课程教学中虽则有意识到课程体系需与时俱进,也需在全球化的视域下基于核心素养,立足于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前提下从而设定具体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及课程评价体系等。但课程体系因人文学科性质受限,虽有能力技能的目标驱向,但课程实践性与应用性较弱,短时间时间内也很难呈现一定的显性效果,其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对标衔接密合度并不高。再则课程内容大多受限于主讲欧美文学,弱化亚非文学,课程类型大多为必修课,未开设或很少设置选修课;相关平行课程开设随意性较强。
(二)教学模式僵化——互动性不足
外国文学课程在提倡教学改革的同时仍存在于概念先行,理念空悬,教学仍常见于课堂传递接受模式讲授,课程建设与教学管理、教师的工学以及学生的学与用之间存在种种矛盾,这些课内课外的教学手段的多用与少用,教学设备的禁用与限用,教学设计的有用和无用之间,教师很难去探究到一个较为合适的平衡点兼顾所有的课程考核及评价体系,容易致使教学模式僵化,教学互动不足,效果有限。
(三)教学产研石化———显性成果缺失
学生若学习动力不足,缺乏自主学习力即便在合作探究开展课外研讨也容易浑水摸鱼,缺乏有效性,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课程设计的受限,教研相促就难免缺乏可行性,产研结合缺乏论证过程,课程的考核方式因课程性质受限,而在考核的过程中很难定性与定量结合,最终又采用传统的考核形式,学生的学习成果难以以作业变作品,考核评价标准难以对其学生在学习外国文学课程后是否具备相关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和认定。
二、新文科视域下的外国文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文学既是人类学也是社会学,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在新文科时代变革的当下,应识时代之变,顺市场之求,究传统文科之源,厘清新文科人才培养目标,固教育之本培人才质量之元,突培养模式之围拓人才之新出路。
(一)新文科视域下的外国文学课程教学的守正
1.异质文化中树立本土意识。以文学为载体的异质文化的交流和对话是在立足于各自的文化身份基础下追求一种文化开放与包容的平衡与和谐。作为文学研究者应具有放眼全球的大视野与立足于民族精神的本土文化意识。以本土文化为参照坐标之交点,以西方范本为横轴,以我国文化精神和实际国情为众轴,选择有利于反思当下现实问题的经典文本和有效解读方式找到其聚焦点,兼顾以源文化为参照体系,比较译文和源文本的差异,比较异质文化中不同读者在接受输出上的差异,有效促进外国文学教学的问题意识、本土意识和比较意识的培养。2.文本细读中培养问题意识。教师应通过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有针对性地引导启发学生立足文本,在文本细读中合作探究,积极思考,敢于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文本细读首先需要获取阅读直感,再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文本细节的多层隐喻及细节语言的“能指”功能,一篇好的文学作品,其语言体式上往往具有表意功能、表象和表现三重功能。[2]3.课程思政中培养辩证思维意识课程思政建设是在新时代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课程思政中的外国文学教学应以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以全息育人为根本,在文化差异中树立文化自信,充分挖掘文本中的德育价值和文化精髓,辩证地提炼价值性知识和挖掘文学的教化功能,引导启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而培育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新文科视域下的外国文学课程的创新
外国文学课程内容较为常规化,其文化差异、文本语言、叙事方式、叙事视角及模式等,容易让学生产生疏离感和陌生化,若按部就班常规教学,则原本学生对其文本就缺乏了解,因名字较长情节复杂人物较多等学习兴趣不高,若能结合当下,寻找契点,优化课程体系,有效提高课程内容契合度。1.优化课程体系,多维视角重设课程教学专题模块。(1)经典重读与热点聚焦。基于外国文学经典文本与当下社会热点聚焦于人生的诸多困境,以此作为设置专题模块的视角,从而共同提升学生的人生智慧与培育其伦理道德意识,从而解决其课程性质中理论较强应用不够明显的问题,并能让学生在专题教学中关照现实,反思自我,在异质同构中审思人的内心世界,解读经典文本的思想情感、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开拓求学生的知视野、了解人类的命运共同体及人类的精神风貌等。(2)主题切入与话题融合以大学生较为关注的核心话题为切点嵌入主题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提升其人文素养与树立文化自信相结合,初步调研和了解学生对外国文学专题了解的兴趣点,根据数据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调研,结合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从而确定课程教学专题模块。(3)专题与母题交互融通。在重设课程教学内容模块时,以中西文学融通的共同文学母题为切点,横向纵向将中西文学的异质文化视域下所共同关注的问题,以此来提升学生探究文学母题,深度学习和关注文学与其他学科领域的融合问题,比如文学与法律、文学与医学、文学与哲学、文学与建筑学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从而重新建构学生对文学鉴赏及文学创作的广域化视野和开拓性思维。[3]2.整合信息资源,多元教法优化课程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要打破惯有模式固化思维,多元化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资源有效利用和优化整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学术探究能力,教师提高政治站位的同时利用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与增长点嵌入课堂思政;巧妙融入慕课、爱课程及精品课程或影视文学等现实资源和线下平台,灵活融通自媒体及教学平台软件雨课堂或云班课等来丰富创新教学模式。以触达的学习效果为目标导向,采用课堂讨论式教学、学生角色扮演经典重现、情景模拟、演讲辩论及朗读者的形式等渗透到课堂教学,尝试建立开放式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社团活动有效利用已有平台,开展经典文本诵读、电影台词配音、真正做到立足于本土文化达到学用一体学以致用。3.变优质作业为作品,多种平台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根据外国文学课程专题内容性质的不同,教师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将作业分解成项目,布置任务,采用项目驱动,利用双师人才的平台资源,对接文化公司参与到文化产业的管理环节或者公司软文推文等文案的撰写中;抑或是参与到剧院或广播电视台、编辑部及文教事业单位等从事文学改编创作,使他们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有所应用。利用企业实习的机会,使学生全面了解相关工作的流程,并培养他们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4](1)评论写作和剧本改编——提升学生研究与写作创意能力。针对专题内容的性质不同有选择性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质量,促成学生主动探究。前期驱动学生输入相关文本,后续指导学生有效输出尝试写文学评论,组建合作探究团队,培养学生立足于文本细读后如何利用专业写者前期研究成果学会撰写专业课程论文,为后续毕业论文的研究打好基础,不断启发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针对有爱好写文学作品的学生,鼓励其针对课程内容尝试改编部分经典,教师专业指导,学生修改完善,利用已有平台推荐发表或参选相关征文大赛,以期促成学生的研究成果或文学创作改编的文字变铅字,优化作业力争成为作品,以公众号的形式推送优秀作品,以成果为导向不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刻意练习,学会不断输入适时输出。(2)角色扮演和文本诵读——提升学生语言表达与创新思维能力。外国文学经典作品中根据优化的课程内容,可以专题学习前提供资源,让学生尝试经典角色扮演,采用演、读、唱、讲等多元方式演绎和表达,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文化的融合交流与文学的艺术魅力的碰撞,采用抖音、快短视频拍摄成品后作为课程资源保存,后续制作加工成为课程特色经典演绎与现代科融通,在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3)经典重现与现代呈现——提升学生深化学习与从教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经典专题,指导学生利用数字人文的关联性查检相关研究资源,引导学生挖掘相关专题的跨学科研究和交互研究的前期成果,用数字技术从文本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整合资源善用资源的能力,优化资源模拟说课讲课,引导学生针对其学生分享的成果评课,再由教学老师做出评价,指出其优点亮点和需要完善的细节,学生根据评价修改教案和完善说课文稿和课件。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在新文科的背景下更应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成果导向为目标策略,以跨学科视域识变应变求变为立足点,不断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外国文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7.
[2]吴贤义.文本细读与外国文学教学改革[J].教育探索,2007(7):25.
[3]朱艳阳,胡美智.外国文学史教学的跨学科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9):143-144.
[4]夏益群.产出导向法在外国文学教学中可行性和实践方法探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21(2).
《新文科视域下的外国文学课程教学的守正与创新》来源:《大众文艺》,作者:陶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