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21-09-26所属栏目:经济论文
2018年,我国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工作的重点是在全面推进预算公开、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在新的《预算法》中,则指出了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的基本要求。这两个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来实现。本文以财政体制改革的视角下,从理论上分析当前的财政专项转移的现状及出现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财政体制改革与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概述
1.1财政体制改革
多年以来,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在不断地改革优化中最终形成了当前分级管理的一种制度,可以说财政体制改革就是财政管理的自我完善。现阶段财政体制改革在优化的过程中以分级为基础,要求加强对支出的管理,最大程度减少对资金的不必要浪费,提高资金利用率,强化国家财政的工作效益,从而实现政府财政资金的有效管理。
1.2财政专项资金管理
财政专项资金简单来说就是由上级部门向下级部门拨付的进行特定经济活动的款项,具有特定项目专属应用和单独核算的特征,对国家的基础经济起着推动作用,属于公共财政。合理科学的资金管理能发挥专项资金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而管理不当的专项资金却会造成项目内部的腐败,甚至影响经济发展。以下就对专项资金管理中的问题及强化措施进行详细说明。
2强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2.1进一步提升资产管理以及运营效率
所谓财政专项资金,主要是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以及市县各级政府安排用于社会管理、公共事业发展、社会保障以及经济建设和政策补贴等方面有着指定用途的资金,科学合理地使用财政专项资金、提升资金利用率可以满足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各项目标,提升工作效率以及质量。从中来看,强化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在资产管理以及运营方面有着较高的价值。其一,在应用和管理财政专项资金期间,大多数项目实施单位或者是主管部门并没有掌握款项的支配以及应用,而是依照上级部门以及财政部门基本要求实施资金活动。当项目实施单位实施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期间,相关管理层逐渐加大了对其的重视程度。其二,有效优化和改进了资金管理体系以及相关流程,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效率有了明显提升,其为资产管理和运营工作的开展构建了良好的工作条件。
2.2加快项目公共服务发展进程
在项目实施单位公共服务水平以及发展效益等方面中,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优化以及改进产生了极高的优势。在财政专项资金应用期间,通常是应用于项目实施单位制定的相关目标,指导项目依照新时代发展要求实施工作,而且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以及应用还能够加快消费进程,确保就业,实现资金效益的提升,将内部发展问题彻底解决。从发展角度考虑相关问题,改善以及优化资金管理体制,尤其是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在人员、技术、绩效等方面的落实,为项目良好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3.1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现行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是以中央和地方两级的财政划拨方式为主,各级政府在进行预算时,一般会根据本级的财政收支情况,将其划拨给相应的部门或机构,并由这些单位或机构承担相关的财政支出责任。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使得专项资金的管理体制不完善,从而使其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价值[1]。
3.2审计监督不到位
审计监督是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主要依据。但是目前我国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导致了审计工作的开展无法可依,使得审计监督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因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不到位,使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的透明度不高,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从而使其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此外在进行审计的时候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一是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不够重视,认为只要把钱用在刀刃上就可以,而忽略了相关的配套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这就造成了一些项目重复投资的情况;二是对财政专项项目的评价体系不健全,有些地方的指标不能反映出具体的经济效益,而且这些项目的实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等资源,这也加大的审计人员的劳动量,增加成本。
3.3财政部门没有针对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绩效考评
由于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直接关系到财政资金的社会效益,因此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是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实践中,因为缺乏对财政专户的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使得财政部门的奖惩措施无法得到有效地实施和落实,这也就造成了一些项目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对此,需要相关的单位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目前,我国大部分的省级政府都没有建立起专门的财政专户,其主要原因如下:其一,资金拨付管理部门不能正确了解和掌握具体项目的实施和进度情况,仅掌握项目专项资金拨付及实际使用情况,一味地将关注点放在资金筹集、拨付方面,对资金拨付使用后是否对项目推进产生效益不了解,致使监督体系趋于形式化,没有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发挥出良好的、应有的效果;其二,绩效评价是专项资金管理十分重要的一种手段,不过资金分配和使用期间监督实效性没有有效体现,尤其是资金应用以后的评价工作,没有体现出资金使用现象,致使资金使用效益和资产管理水平降低[2]。
4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4.1主管部门在项目申报阶段审核把关不严
一是专项资金主管部门未能按照申报指南的要求对项目申报单位的申报材料进行逐项核实,导致部分项目不满足申报指南的要求却获得专项资金扶持。二是主管部门在项目评审时,仅仅依赖于书面资料评审,缺乏对项目的实地考察,导致对项目的了解还不够深入,甚至可能被书面的申报材料蒙蔽做出错误的决策。
4.2主管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责任履行不到位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主管部门跟踪检查不到位,不能准确的掌握项目实施进程、支出执行进度和专项资金绩效目标完成情况,未能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监督。项目完成后验收机制和资金跟踪问效机制不足,专项资金重投入、轻管理、轻绩效等现象普遍存在。
4.3项目单位准备工作不足
为申请资金而仓促盲目立项,提供的申报材料缺乏对项目的充分论证,项目绩效目标设定不可衡量、不够合理可行,申报预算不够细化,导致项目在实施时面临诸多困难,存在实施进度缓慢,专项资金支出不合规或滞留等问题,使财政资金蒙受损失。
5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风险防范策略
5.1健全财政专项资金监管机制
建立完善的财政专项资金监管机制。首先要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审计工作,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的透明度;其次,要强化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使其更加透明化,使其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在制定和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修订与补充。同时也应该注重与国际的接轨以及协调发展,以保证我国政府的财政收入水平。在制度建设上,应当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和范围,并严格执行。一方面对于违规挪用、占用等行为的单位或人员,必须严惩不贷;另一方面,进一步明确各级部门的职责权限,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确保每一笔支出都有相应的负责人员来承担。
5.2加快资金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首先要建立起一支专业化、高素质化的财政专用资金管理人才队伍。在人员的选拔和培养方面,要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在经费的使用和支出上要注重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使他们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其次是加大对财政专户的宣传力度,使其充分认识到财政专项资金的重要性以及其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最后还要完善奖惩机制,将奖惩制度与绩效考核挂钩,调动各级政府及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促进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5.3加强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提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效率的关键在于强化绩效评价环节。对于相关人员来讲,需要对内部管理工作监督约束体系加以健全,摒弃以往传统资金管理期间过度重视项目资金使用的突击检查方法,引进新型方式,利用媒体等第三方监督方式实施监督工作,增强财政专项资金的透明程度。另外一方面,还必须明确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目标,结合工作情况成立与之相符的绩效评价指标、对象和内容,把资金管理效率量落实到专项资金管理奖惩环节内,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效率,确保资产使用情况具备规范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它是基于政府的职能和财政资金的特点而产生的新理念,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但是目前我国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不断的进行改进,从而使其更好地为财政部门服务。在制度建设方面,要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与监督,提高其利用率,使其更加地合理化、规范化。在监管层面,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并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体系来对各级政府部门的行为加以约束。
参考文献:
[1]刘立强.浅谈财政农业专项资金使用与管理[J].商业文化,2021(24):132-133.
[2]苏琳.公立医院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商讯,2021(23):155-157.
[3]王梅玲.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14):20-21.
作者:秦彩凤
以财政体制改革为导向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相关推荐新形势下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