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盛论文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社科论文

苦水河生态保护综合治理规划方案研究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21-09-11所属栏目:社科论文

  

  城市水系规划建设可充分利用城市水系,打造城市亲水环境,同时可改善城市水环境污染现状。目前,已有较多的城市对当地水系建设、治理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例如,成都锦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通过沿河生态治理及景观打造工程,提高锦江水生态水平,同时打造了成都宜居生态环境,具有十分显着的效益[1]。国内有较多的城市采取了河道综合治理措施,通过规划设计,改善了原有城市黑臭水体现状,提高了城市水环境利用效益[2,3]。

苦水河生态保护综合治理规划方案研究

  1、 流域概况

  苦水河属黄河一级支流,为干旱区季节性河流,发源于甘肃环县花石山一带,流经甘肃省3县2区,于新华桥镇华一村汇入黄河,干流总长223.8km。苦水河流域地势南高北低,海拔在 2026-1116m 之间。主河道总体呈南北走向,源头高程 2026m, 入黄河口处高程 1116m, 总落差 910m。

  2 、苦水河现状

  2.1、 河道防洪方面

  苦水河沟道整体砌护情况较差,沟底泥沙淤积较为严重。中小洪 水时沿线河道毁堤塌岸现象仍时有发生,对两岸的农村、农田以及沿 河的公路、通讯等重要基础设施构成重大危害。苦水河没有一条贯通 河道的巡河路,巡河路不完善无论对平时的管理运行还是汛期的现场 抢险指挥、人员输送、防汛物资运输都十分不利。

  2.2 、水生态、水环境方面

  苦水河河滩由于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农村生活污水与养殖废水直 排,导致河滩地生态系统退化较为严重;河滩地植物品种单一,水生 动植物数量锐减,生态服务功能逐渐丧失。部分河道进行裁弯取直后有效解决了防洪、排涝及取水等需求,但同时也割裂了原有河道的自然生境。太阳山国家湿地公园由于水系连通不畅、水体污染等导致水生态环境问题不容乐观。五里坡养殖园区内现状污水管网不完善,沿岸污水大多就近直排进入河道;部分支沟分布有零散的生活排污口,导致苦水河部分水体浑浊,水质明显发生了变化。以上问题严重影响到了苦水河的水质状况及水生态健康。

  2.3、 水土流失方面

  水土流失依然较为严重。苦水河流域现状水土流失总面积仍有4954.56 km2,占苦水河流域国土总面积的 26.10%,增加了苦水河向黄河的输沙量。各类生产建设项目和人为活动又在不断产生新的人为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仍然是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因素。水土保持巩固提升任务仍然很大。虽然经过多年治理,苦水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程度有了较大提高,但已治理区域标准低,尚需提升改造,治理成果的保护和巩固提高的任务仍然很大。

  2.4、 文化+产业

  水文化挖掘展示有待进一步提高。苦水河流域文化展示形式较为单一,多数古渠、水工建筑物等水利遗产处于自然利用和存在状态, 宁夏引黄灌溉工程遗产整体保护体系尚未建立。另外,由于流域各地区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导致文化保护和利用水平参差不齐等,水文化挖掘表达深度不一。水利刊物、水利网站等水文化宣传途径和展示平台有待拓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水文化宣传活动有待丰富。

  特色优势产业布局有待优化。苦水河流域秦汉渠灌区、红寺堡扬水灌区是宁夏中部干旱带农业发展的重要基地,目前沿河流两岸水文 化建设与相关产业的融合不够深入,产业的产品结构、规模、经营方 式和区域布局、集聚程度等需进一步优化。

  2.5 、水管理方面

  苦水河历史上是防洪河道,传统的涉河事务管理手段不能适应河道生态保护、岸线资源保护利用、水环境监测、生态景观建设的需要;河道管理制度和办法不健全,执法管理力度不足。目前苦水河干流仅有郭家桥水文站一处监测站点,监测设施不完备,且缺乏重要控制断面的监测数据,不利于及时掌握各段河道的具体情况。

  原有部分管理设施老旧,未进行信息化改造,管理视频监控、水 质监测、预报预警等信息化管理设施和手段较落后,需要进一步建设 完善。基于智慧水利建设要求,当前苦水河智慧河流建设存在着不平 衡、不全面、不智慧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缺乏顶层设计,物联感控欠 缺,数据资源分散,运行环境落后,应用支撑不足等。

  3 、苦水河综合治理规划方案

  3.1、 总体布局

  苦水河总体布局图,如图1所示。

  结合现状河流水系及原有蓝绿生态本底,以苦水河为脉络,打通山河通廊,构建“一带、三区、五核、多点”的水生态保护空间格局, 建设集“水资源保护、水安全保障、水生态恢复、水环境健康、水文化弘扬、水管理调控”六位一体的生态保护屏障。形成“原乡山溪、生态纽带、惠民通廊”流域特色彰显的生态河流。

  一带:苦水河绿色生态带。坚持“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水管控、水经济“六水共治”,构建以苦水河干流为生态纽带,以生态与产业有机结合为发展点,小型水库、生态湿地、适生林带、原生草原、文化节点“五位一体、蓝绿交织”的苦水河生态发展带。

  三区:在红沟窑以上山区型河道建设以生态修复,水土保持为主的生态保护修复区,织起绿网、构筑原乡山溪。在红沟窑-赵家沟段,以修复河流湿地,加强滩区、滨岸带生态修复,农牧产业示范为主的生态涵养发展区,编织生态纽带。在赵家沟以下段建设以水生态、水产业有机结合为发展点,城乡统筹的生态融合发展区,形成惠民通廊。

  五核:以盐池县、同心县、红寺堡区、利通区、灵武市五个市、 区、县为发展中心,统筹流域城乡发展与乡村振兴。

  多点:根据流域自然、历史、人文、产业资源等条件,结合区域 发展定位,以农耕文化为主线、灌溉、移民、边塞文化为补充,在苦水河沿岸自南向北打造多处水文化景观节点

  3.2 、防洪工程总体布局

  防洪工程的总体布局是:以城镇防洪、乡村、农田塌岸治理等重 要防洪河段为重点,在已有工程的基础上,进行河道整治工程,治理险工险段,消除河道险情,疏浚河道、理顺河势、清理河障,进一步 提高河道防洪能力,保障沿岸防洪安全。

  苦水河中游防护对象为左岸的扬黄灌区,下游赵家沟至东干渠为扬黄灌区,采用弯道防护治理方案,东干渠以下河段是宁夏沿黄城市带的精华地带,沿河村镇、居民十分密集,当地对沿河生态环境的改善及河道综合治理要求十分迫切,仍采用弯道防护治理为主的方案,对局部居民特别密集的地段适当延长防护长度。

  3.3 、水生态功能分区

  根据苦水河的河流属性和现状情况,对其水生态功能进行分区, 分区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一廊、两区、三带”。

  其中,“一廊”是指苦水河绿色生态廊道,以宁夏苦水河干流为脉

  络, 涉及宁夏苦水河干流及其两岸陆域一定范围, 河道总长约223.8km。通过建设绿色生态廊道、修复水生态以及新建人工湿地等 措施,打造岸绿景美、水清境优的水系形态。使河道环境面貌显着改观、水质显着提升。

  “两区”为城镇段滨岸带区和郊野段滨岸带修复区。将整个苦水河

  划分为城镇段滨岸带区和郊野段滨岸带修复区两个区域。城镇段滨岸带区主要为苦水河穿城区段,该区域的治理方案主要是生态建设,对硬质护坡、堤防进行生态化改造,结合河道治理和景观建设,修复河道多样化水形态,恢复河道自然生境,为城镇居民提供休闲空间,同时为鸟类提供栖息地。郊野段滨岸带修复区包括利通区和红寺堡区的苦水河段,该区域主要通过封禁保护、自然恢复、生态修复等措施,梳理固定岸线,建立滨岸带生态系统,同时为鸟类提供栖息地,构建生态廊道,发挥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功能。

  “三带”分别指水下生态修复带、滩区生态修复带和滨岸带生态修复带。水下生态修复带包括苦水河常水位以下区域,苦水河河势陡峭,针对该区域特点,通过生态修复的措施,构建不同梯次的水下植物体系,减少水流对河道的冲刷;滩区生态修复带水下修复带至滨岸带的过度区域,针对该区域的生态修复在充分考虑河流-洪水-生态-工程等不同层次和尺度的基础上,仿效自然和保护自然生态型防洪与洪水利用来规划设计滩区治理开发,在水土资源利用与防洪减灾综合目标下,达到人与河流和谐相处;滨岸带生态修复带为苦水河两侧滨岸带区域,该区域结合河道堤防建设、沿河岸生态廊道建设、滨水景观、绿化防护带建设等,实施硬质护岸柔性改造和生态堤防建设,构建宽度适宜的植被缓冲带,提高河流水体的水环境质量、空间异质性和生物多样性以及滨水空间亲水性。

  4 、结 语

  苦水河是黄河的重要支流之一,在沿线城镇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苦水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水生态破坏现象。通过分析,苦水河目前在防洪、水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水文化产业、水管理等方面均存在较多的问题。为了提高苦水河的开发、利用程度,对苦水河流域规划发展进行分析,综合考虑采用建“一带、三区、五核、多点”的总体布局,结合防洪管理以及水文化建设等措施,改善苦水河流域现状,宣传苦水河流域文化。

  参考文献

  [1]李文竹,梅梦月.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中心城区滨水绿道设计策略研究一-以成都市锦江河片区为例[J].城市建筑 , 2020,17(31):185-189.

  [2]王建国,杜志飞,陈石春马河流城综合治理项目清溪河道治理实施规划[J].云南水力发电, 2020 36(09):51-54.

  《苦水河生态保护综合治理规划方案研究》来源:《黑龙江水利科技》,作者:马娟,纪少德

论文发表问题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