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21-09-06所属栏目:文史论文
《初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学科综合,也就是促进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以及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其他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其他学科的综合。另外新课标强调,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要注意弘扬民族文化。因此将传统戏曲融入到初中音乐课堂,符合新课标的要求。那么应该如何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有效开展传统戏曲教学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以京剧为例,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
一、辨别京剧角色造型
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首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京剧的角色造型。相较于演唱和表演,这一部分的知识较为容易,也更为有趣。教师将其放在开始部分,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引导学生辨别京剧角色造型时,教师可以引入《唱脸谱》这首歌,让学生进行角色分析。比如这首歌中提到“红脸的关公”“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对这几个人物的印象。有的学生提出关羽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忠诚,有的学生提出曹操最突出的特点是性格上的多疑、狡诈;还有的学生提出张飞最大的特点就是刚直不阿。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将这些脸谱与人物一一对应,就可以促进学生对京剧角色造型的深刻认知。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积累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学习京剧,促进了学生对京剧知识的掌握,也使学生获得了成就感,这为学生之后深层学习京剧做好了铺垫。
二、分析京剧唱腔特点
在了解了京剧中的人物造型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京剧中的唱腔特点。京剧中的唱腔主要分为西皮和二黄,其中西皮起源于秦腔,是汉剧的主要唱腔,二黄则是徽剧的主要唱腔。教师在引导学生辨别两种唱腔时,可以先为学生播放汉剧和徽剧的视频,并指明两个剧中的主要唱腔,然后让学生总结两种唱腔的特点。在汉剧与徽剧中,这种唱腔的特点被进一步放大,学生很容易就发现西皮的唱腔更加明快、活泼,一般来展现热闹、喜悦的事情;二黄则节奏更加稳定,速度和缓,旋律平稳舒展,唱腔凝重稳健浑厚,一般来展现悲愤、忧郁的情绪。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播放京剧的片段,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和判断。这种方式使得学生对京剧唱腔有了更加细节的了解,进而促进了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掌握。教师以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唱腔的细节特点,有效促进了学生对京剧唱腔的认知。
三、表现京剧演唱技巧
另外,教师在开展京剧教学时,还可以为学生表现京剧的演唱技巧,引导学生进行练习。许多学生在平时生活中,与京剧接触的机会比较少,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另外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引导学生互相督促、互相帮助。例如在《我不挂帅谁挂帅》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讲述了一些京剧的演唱技巧,像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字正腔圆,需要有字头、字腹、字尾三个部分的表现。比如“庆生平朝堂内群小争进”中,“平”的拼音是“ping”,字头是“pi”,字腹是“ing”,但如果字尾落在“ing”上就不够了,所以最后要落到“eng”上。在讲解之后,教师就要求小组学生就这一句进行练习,直到熟练的发音。因为互相监督、互相纠正,学生的学习质量就得到了有效提升。教师循序渐进,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一些京剧的演唱技巧,促进了学生对京剧的深刻感知。
四、模仿京剧表演动作
所谓“唱念做打”,在京剧中,表演动作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开展音乐京剧教学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模仿一些京剧的表演动作。比如许多学生其实对打袖比较感兴趣,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演示打袖的动作,还可以解释其代表的含义:表现人物怒斥或不悦情绪的动作。另外为了增添趣味性,教师还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活动:在学生学习完动作之后,播放京剧中的相关片段,要求学生背对视频,根据其他同学的提示做出对应的动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会逐渐加深对京剧的了解,感知京剧的魅力,进而传承京剧文化。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辨别京剧角色造型、分析京剧唱腔特点、表选京剧演唱技巧和模仿京剧表现动作四个方面,就基于传统戏曲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教师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开展传统戏曲教学,不仅促进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继承和弘扬,也给予了学生一定的启发,对于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产生了积极意义。因此希望本文的一得之见,可以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建议,以促进传统戏曲在初中音乐课堂的落地生根,进而使学生在传统戏曲的熏陶下提升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成林鸿.基于传统戏曲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探究———以昆曲为例[J].黄河之声,2020,(18):86-87.
[2]晋阳.初中音乐课堂中如何进行中国戏曲教学的探索[J].黄河之声,2020,(09):134.
《基于传统戏曲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探究——以京剧为例》来源:《文理导航(上旬)》,作者:付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