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21-08-24所属栏目:文史论文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促使学前教育事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其中音乐舞蹈的教学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鉴于此,在学前教育专业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开展舞蹈教学势在必行,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选取值得品鉴的舞蹈作品进行鉴赏。教师在开展舞蹈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采用舞蹈鉴赏这一高效、积极的教学方式,对丰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形式,以及加强学生对舞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如何借助舞蹈鉴赏来促使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质量提升,成为众多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因而本文对此展开探讨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一、舞蹈鉴赏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刚入校学习时都会对学校充满好奇,对学校所开设的各种专业课程也十分好奇,基于其年龄特征不难发现,其对于很多新鲜事物较为敏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探索欲。而在传统且枯燥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习惯于沿用陈旧低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一味地进行专业知识的讲授,而学生只能被动地记忆,所以久而久之学生总是会感觉到学习内容十分无趣,难以提起学习兴趣,甚至在课堂上还抱有侥幸心理选择蒙混过关,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进行专业舞蹈教学时采用舞蹈鉴赏,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前可挑选一些知名度高、画面唯美的舞蹈作品来提供给学生赏鉴,如此一来,课堂教学氛围也变得轻松愉快,在观看的过程中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去欣赏舞蹈、模仿舞蹈、创造舞蹈,这样将促使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充满无限的热情,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升。[1]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舞蹈素养
任何一个舞蹈作品的创作的背后都蕴藏着一个故事或一种情感,因而舞蹈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人文性,所谓人文性是指从舞蹈作品中彰显出来的一种文化内涵,这些故事内涵包括民族历史和宗教信仰以及文化背景等等。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舞蹈鉴赏时不应只停留在片面的动作层面以此感知舞蹈动作,而应该与其蕴含的文化内容以及历史故事联系起来,通过结合舞蹈动作和舞蹈人文内涵来引导学生掌握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而深入研究舞蹈的创作背景,从而使之深刻领会该舞蹈所体现出来的动作内涵。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未来大多会从事幼教工作,因而要求其具备较高的舞蹈素养,除了要掌握相关的动作技能,也要求拥有较强的舞蹈创编能力。学生想要具备这样的综合素养就要接受专业且系统的舞蹈训练。事实上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制定的人才培养体系包含舞蹈动作技能的教学课程,但是学生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却只能依赖舞蹈鉴赏课程来完成,这是由于教师只有通过舞蹈课程才能将舞蹈创编内容更好地展现出来,而该专业的学生也将通过舞蹈鉴赏来促使自身的创编能力得到提升,从而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舞蹈鉴赏比较关注儿童天性,而这恰恰满足了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教学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完整掌握幼儿舞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理解儿童的秉性,因为教学的出发点就是挖掘释放儿童的潜质,幼儿舞蹈本身也充满着娱乐性。所以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鉴赏也十分重视鉴赏幼儿舞蹈,培养学生对于幼儿舞蹈的审美能力,还有帮助其形成舞蹈创编能力,继而促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既能教学又能创编舞蹈。[2]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缺乏足够的舞蹈素养
当前,基于学前教育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学习状况不难发现其舞蹈基础和舞蹈专业素养较为薄弱,这也给舞蹈鉴赏教学的有效实施造成了一定的阻力。常规的舞蹈教学大多注重基础动作的教学,几乎在每一个课堂上教师都采用言传身教的教学手段,即专业教师在学生面前进行某一个舞蹈动作的示范,然后学生再尽量一模一样地来模仿出来。在这一教学实践过程中,想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效,不仅要求该专业的学生能够具备很强的学习观察能力,也要具备较强的审美能力。但是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入校前并未接受过专业的舞蹈审美教育,因而不具备较强的舞蹈审美能力。在刚接触舞蹈作品的鉴赏时,几乎每一个学生都只会片面地欣赏舞蹈作品,注意力只会放在表演者的形体、相貌、服饰以及舞蹈动作这些方面,并且各个学生对于舞蹈动作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都是良莠不齐。由于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科学的舞蹈知识系统,因而致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于教师所讲授的专业知识、动作技能都不能完全掌握和理解。[3]
(二)舞蹈鉴赏方面的专业性教材缺失
现阶段,我国很多院校开设的舞蹈鉴赏课程和开展的教学活动都达不到理想效果,其中明显不足的就是采用的专业教材不够专业、系统、科学,结果导致教学目标模糊,教学质量低下。虽然现在也有很多较为专业规范的教材,但是这些教材针对的教学对象基本上都是舞蹈专业的学生,而且教材的内容几乎都倾向于“研究式教学”。这些专业教材虽说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专业性,但是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并不适合,教材内容体现不出较强的针对性与师范性,不适合教师展开因材施教式的教学,也难以满足该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教学模式与实际的教学需求不符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鉴赏的教学模式较为陈旧传统,教师基本上都是采取观看舞蹈表演视频、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等单一的教学方法。实际上,舞蹈鉴赏是理性和感性相互融合的一种认知活动,既要求学生能够去认真感知舞蹈表演给其感官带来的冲击,又要求其善于对舞蹈作品背后隐含的故事和内涵以及舞蹈动作表达的情感进行深入挖掘。如果学生想要通过舞蹈鉴赏来获取审美感受,那么仅靠片面的认知活动是不够的,还需要其对舞蹈具有较强的想象力、创造力、感受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等综合能力。但是目前来看,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鉴赏教学活动往往因课时安排不合理而导致课堂教学内容不够专业、全面,教师只注重舞蹈画面的展示,以及对于舞蹈的言语评价,未能充分引导学生深刻感受舞蹈动作所要传达的情感。因此,上述教学模式很难促进学生形成较强的舞蹈鉴赏能力,单一的知识讲授也致使学生难以获得情感的体验和舞蹈内涵的感悟。
三、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改进舞蹈鉴赏的对策
(一)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专业优秀的舞蹈教师是开展舞蹈鉴赏教学的关键人物,对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据调查发现,当前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参差不齐。而想要在舞蹈鉴赏中促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舞蹈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获得理想的教学成效,就要求任课教师能够开展立体完整的舞蹈艺术教学,这也就意味着任课教师要具备很强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舞蹈基础技能和审美情趣以及一流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专业而科学的舞蹈教学。因此,相关院校应高度重视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结合教学需求定期组织任课教师参加教学培训,使之通过不断学习来丰富自身的教学知识,并提升舞蹈鉴赏的教学能力。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积极探寻能够有效实施舞蹈鉴赏的教学模式,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化特征,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来采用适合的专业教学手段,通过舞蹈鉴赏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审美能力。[4]
(二)编订符合舞蹈鉴赏教学实际的专业教材
任何课程的教学实施都或多或少需要专业的教材,教材是学生接受学习的重要载体,如果缺乏专业的教材,势必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相关编写者在编订舞蹈鉴赏的教材时需要将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有机融合,这样才能确保教材的内容丰富而又新颖。在选取教材内容时鉴赏对象可以是经典传统的舞蹈作品,例如,民族舞蹈。民族舞蹈是基于我国的传统历史文化缓慢发展而来的,是中国舞蹈的资源宝藏,教师引导学生鉴赏民族舞蹈,不仅能够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也有助于促使其建立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信。此外,体现时代特征的充满现代文化元素的舞蹈作品也应纳入教材里,这有利于学生感受到新时代的舞蹈特征与文化脉搏。最后,教师应该结合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特征和预先制定的教学目标,重视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几乎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舞蹈教育,因而在学习初期难免力有不逮。因此,教师更应结合教学实际依托所选取的舞蹈鉴赏教材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三)转变舞蹈鉴赏的教学模式
在教师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舞蹈鉴赏对于舞蹈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础动作,并对舞蹈动作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的理解和感悟,也要求学生对不同风格的舞蹈具有深刻的理解,并能发挥自身的舞蹈创编能力将这些风格展示出来。因此,教师在开展舞蹈鉴赏教学的过程中要利用不同题材、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舞蹈作品,教导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舞蹈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以及现实意义进行深入的认知和体会,引导学生了解舞蹈作品的创作渊源,以及舞蹈动作的形成过程,使之能够准确掌握舞蹈的表演风格;学生在此过程中则应该学会将自身的生活经验与舞蹈角色进行关联,积极参与到舞蹈活动中去,这样一来,也有利于提升自身的鉴赏能力,进而提升整体的舞蹈素养。另外,教师在进行舞蹈鉴赏教学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引导其领悟作品中所展现的艺术魅力,还要教会学生善于选择与舞蹈动作相配的音乐和道具。
参考文献
[1]倪甜甜.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质量的提升[J]教育教学论坛, 2019,(36):262-263.
[2]许芸芸舞蹈鉴赏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价值与实施[J]高教学刊, 2019,(20):62-64.
[3]王冠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特征与策略探究[J]国际公关, 2019,(11):144.
《舞蹈鉴赏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有效实践》来源:《戏剧之家》,作者:周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