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21-07-24所属栏目:工业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一直是教育的重要基础。儿童在成长阶段,尤其是在认知能力习得的同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会形成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愿意主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儿童家具是对儿童的基础需求投资,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符号语言与精神气质相结合的产物。在儿童家具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内涵,并切实解决儿童家具的发展瓶颈,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使用者,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一、中式建筑简析
1.中式建筑的分类与特点
中式建筑即中国传统建筑。中式建筑数目庞大,可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进行分类,以便系统地归纳建筑风格。常用的分类方式是根据时代进行纵向划分,以探寻建筑的历史为主。各类中式建筑无论是殿堂、庙宇,还是民居,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儒家、道家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传递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根据建筑具体场景不同,中式建筑有亭台楼阁、庙宇宫殿、特色民居、边防塔城等不同造型、风格及类别。亭台楼阁常常与周边山水环境形成独特的观景氛围,供人观景抒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建筑以木制为主,有的由砖瓦砌成,造型工整,十分雅致。文化价值不完全在于其造型,亭台楼阁是文人雅客喜爱之地,古今优秀的诗篇也多由此触景而发。庙宇宫殿以稳固的木结构为主,抗震性能高,主次分明,对称庄重。庙宇宫殿的布局通常对称稳重,一般主要的建筑物都建设在中轴线上,次要的建筑则对称地分布于中轴线两侧。庙宇宫殿结构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位组合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各地的民居会因为不同的地理条件、人文环境而具备不同的风格,属于横向的风格比较。如南方干阑式结构,房体小巧,高而细的房体可以防止洪水、潮湿天气下用品的霉变腐烂;北方建筑更为阔大,是北方沙尘天气较多、冬日气温较低的缘故。此外,少数民族的民居往往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边防塔城更为壮观,在时代的变化中,一些典型的边防建筑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如,长城代表着毅力、勇气,城墙上的砖块结构也是其特色造型之一,城墙上的墙垛凹凸相间,是虚实结合的典范。
2.中式建筑的借鉴意义
在西方,每个时期的新艺术风格往往会在建筑上得到体现,设计师往往会提炼建筑中的艺术元素形成新的家具风格,即“艺术—建筑—家具”。这一模式在中国同样适用。在中国古代,建筑与家具是同气连枝的木作手艺活,在木工中被分为大木作和小木作。传统家具在结构、材料、工艺、造型、色彩、风格等方面传承了古建筑的特点。中国传统家具与传统建筑融合的体现有很多。工匠常提炼木制建筑构件的结构、造型元素、文化内涵,用于家具设计。可以说,许多传统家具式样由建筑演变而来。中式建筑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丰富的艺术内涵,无论是绘画还是雕刻等,都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特点。艺术的内在是相同的,正如家具与建筑。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看,儿童群体的文化教育在满足了儿童的生理需求后,达到安全需求层面、情感需求层面,心理需求的逐渐满足,更有利于儿童自主发展的实现。于是,家具设计师在保证儿童安全的同时,也应该开发满足儿童情感需求的产品。建筑风格的外在表现形式与其所属的民族文化息息相关,在拓展具体建筑形式的同时,也起到了宣传民族特色文化的作用。对于儿童而言,家具也是了解各民族文化内涵的重要媒介,由具体生动且贴近自身生活的事物习得的知识将会更容易理解和消化。这增强了儿童的文化自信,使其从小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在未来进入社会时更加从容。这不仅对于儿童个人的人格塑造具有良性效应,而且有利于国家在文化传承发展中形成优势。
3.中式建筑的基因提取
其一,工整的秩序美。建筑群落左右对称,以组群的形式呈现,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结合线性、方块、对称等形式,往往是最为耐看的造型样式之一。亭台楼阁等建筑间的错落也是秩序感的体现,看似无序却有序,无形中的错落秩序使建筑在排列组合中具有独特的美感。中式建筑中和沉稳的秩序美,在横竖间和谐而统一。其二,流线型走向传递飞跃动感。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由内而外依次由基层、结合层与面层三部分组成,加上屋脊和脊饰等,样式颇多。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飞檐造型,有扩大采光、通风及排泄雨水的效果。飞檐高高向上翘起的形态,为雄伟壮丽的建筑增添了一分轻盈飞动之势,使整个建筑仿佛无形中向上托举,更显精神。屋顶走线与飞檐的流线造型为儿童家具提供了良好的造型模式。其三,虚实结合打造传统意境美。建筑窗格也是建筑装饰的重要区域。设计师可以采集窗格上的具体图案纹饰用于儿童家具的表面装饰,采用镂空或雕刻技术,将虚与实结合,表现传统意境美。城墙上的墙垛也是此原理,在凹凸间隔中更显虚实。几何图案更显简洁,将自然或人为设计的几何图案融入家具造型,简单图案的雕刻能帮助儿童提高对几何图案的认知能力和组合能力。其四,群落效果和模块化搭配。宏观的建筑以群落为建设出发点,组块之间的模式、边墙和整体的结构让设计师思考家具的可玩性。在独特的造型基础上融入场景间的搭配,通过具象化、趣味化的设计拆分模块的构件,能够增强儿童家具的趣味性和可玩性。
二、儿童家具的特点
1.设计原则
在任何使用场景下,设计师都要考虑儿童的人身安全,以儿童心理学角度为方向指导,研发满足儿童使用需求的家具。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结合保证了儿童使用家具的积极性,经济性也是家长在选购家具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儿童家具的开发可以向着可成长性、灵活性、寓教于乐的方向发展。
2.现状与发展趋势
由于儿童家具的开发前景良好,在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家长也更加注重儿童家具。目前,儿童家具的发展趋势是以用户体验为基础的,因此,设计师要着重关注儿童的需求,这也是家具产品设计的出发点。现在,儿童家具成为家庭消费中的一大开支,减少儿童家具支出、家具使用和收纳问题是设计师需要密切关注的。模块化设计可以大大改善儿童家具不易移动的情况,培养儿童生活空间的整体思维,让儿童根据需求和家庭中的具体空间进行一对一、点对点的模块组合、搭配与堆叠。灵活多变的家具布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儿童成长过程中家具不匹配且需频繁更换的问题。模块化儿童家具可以培养儿童的分类收纳能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儿童对几何图形的组合能力。
三、中式建筑在儿童家具中的运用法则
1.物象趣味化
由于建筑是较为庞大的一种艺术体系,仅仅只是搬运原型,将其缩小化处理成家具,往往会显得笨重而缺少灵性。同时,儿童家具造型设计也需要符合儿童的审美情趣。设计师从自然界的物象中提取设计元素,让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可以使家具兼具形式美和实用价值。在融入中国建筑元素时,设计师应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生理特征,而不应直接借鉴中国建筑元素。在设计时,设计师可利用简练、柔顺的线条,将中式建筑元素转换为儿童能够理解的造型图案。从生理上,这样的造型不会过于呆板僵硬,圆滑的曲线和圆角设计也更符合安全性原则,能够保护儿童免受伤害。从心理上,这样的趣味设计更能获得儿童的喜欢。如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花窗、飞檐等,均可以作为设计元素,通过简化、改造,应用到儿童家具设计中,获得功能性和形式美的统一。
2.色彩的搭配
中国传统建筑虽以木结构建筑为主,但传统建筑却不仅仅是原木色。古人为了使木料防水和防腐,常会用彩色涂料对建筑进行涂装,这增强了传统建筑的艺术表现力。中国传统建筑的色彩以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为正色,与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学说相呼应。五种颜色具有吉祥的含义:青色喻示平和;红色代表吉祥;黄色为皇家的象征,喻示中正稳健;白色象征纯洁;黑色对应五行中的水,滋润万物。在儿童家具设计中,在实木色的基础上,以中华五色点缀,可以让儿童家具的色彩鲜艳明亮而又富有传统特色。丰富的色彩更能获得儿童的喜爱,为他们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也能提高儿童对色彩的敏感度。
3.榫卯结构
榫卯,是中国传统木作的灵魂。中国传统家具与我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一脉相承,其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对榫卯结构的灵活运用。中国传统家具的榫卯技术与应用都来源于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国古建筑中的许多榫卯工艺,都能在传统家具中看到它们的身影。在儿童家具中使用榫卯结构,可以有效增强家具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榫卯结构设计也能使儿童家具实现可拆装和可成长化。
4.材料多样化
中式风格的儿童家具在用材上不必拘泥于传统的红木材料,以获得更多的表达形式。就当前的技术而言,水性漆及各种生态环保技术使木家具得以大范围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购买者的经济压力。市面上的儿童家具多从造型、结构方面入手进行趣味化改造,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中式风格的儿童家具可以木家具为主体,再加以新材料的点缀,如在表面包裹装饰布、在结合处采用搭扣设计等。材料的多样化使中式儿童家具摆脱了传统木家具的沉闷,更符合儿童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
四、结语
家具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儿童家具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元素,借鉴与应用中式建筑风格,是儿童家具设计中的一大创新。这是中国传统建筑图形元素的艺术传递,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气韵精神的传承。儿童在使用中式建筑风格家具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些精神与气质也会日益融入他们的行为,使他们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主动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基于中式建筑风格的儿童家具设计探究》来源:《美术教育研究》,作者:王蕊 苏寅 苗艳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