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21-07-24所属栏目:医学论文
在精神科临床上,慢性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的疾病,也是一种人类认知意识障碍。其主要临床表现是生活自理能力的丧失和生活质量的下降。因其易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对心理也有一定的危害。近几年来,我国医疗水平不断变化,优质护理成为患者和医生的共同追求。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思维逻辑异常,缺乏洞察力,存在严重的自我照顾障碍,社会功能减退,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优质的护理是临床常用的有效护理方案,对于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和心理状况,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2]。迄今为止,尚无精神分裂症发病的确切原因。患者以社会底层人群居多,与思维方式、行为模式、情绪等心理状态不良或近期有冲击相关。同患者沟通困难,思想与被害有关,容易产生幻听,一般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1]。医院以患者为中心,实施优质的护理,有效地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个人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将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6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信封随机法分为两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前和护理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andnegativesyndromescale,PANSS)评分、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psychiatricratingscale,BPRS)评分、满意度,探析了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和康复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6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信封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31例。优质护理服务组年龄23~56岁,平均45.21±2.45岁,病程2~12年,平均病程4.21±1.12年。男∶女=20∶11。常规组年龄25~58岁,平均45.56±2.35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4.25±1.41年。男∶女=17∶14。两组样本比较显示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患者知情同意,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批。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②知情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精神疾病;②合并机体器质性病变的患者;③无法配合治疗和护理的情况。
1.2方法
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①病房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由专人负责进行护理,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实行责任到人,开展短期岗前培训,确保每位护士对所负责患者的概况,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诊断、既往史、现病史、治疗和护理要点等内容有一个了解,使其对问题有一个认识,并提供个性化服务,营造人性化护理的良好氛围。安排患者参加病区的娱乐活动,保持心境平静和愉快。规范温馨图案安全标识张贴,将人性化理念融入护理服务中心。②健康教育。将患者的健康教育作为护理工作的重点,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用药的重要性、治疗的依从性等体现到日常工作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定期进行效果评价,反复强调患者不能掌握或部分掌握的内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③生活照料。合理配置护士,尽量减少病房内护士的流动。提供更多信息,明确每个人的基本职责范围,包括生活、饮食和爱好。责任护士要为患者提供舒适、整洁的病房,病房内温湿度平衡,为患者提供生活用品,物品要有序安排,做好基础护理。④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分析患者的心理变化,注意患者易产生情绪波动,以和蔼的语调保持情绪的稳定。护理过程中,护士应面带微笑,不得责骂、辱骂患者。同时也对家属进行宣教,嘱咐患者家属协助维持患者的情绪稳定,引导患者家属支持、理解患者,培养患者配合护理的能力。⑤分层次管理照料。要求护理管理者根据患者的病情、具体的技术要求和护理工作难度,统筹安排,合理分工。⑥康复护理。引导患者参加诸如棋牌、广播操等集体活动。结合患者的兴趣爱好,参与绿植的种植养护、手工制作、书写毛笔字等康复活动,分散注意力,缓解紧张、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此外还组织患者进行一些生活技能的训练,例如个人卫生、仪容仪表、洗衣、整理房间等,感受劳动成果带来的自我认同。在心理治疗师的协助下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建立信任、增进了解的机会,改善患者认知,促进康复。⑦对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在满足临床护理需求的同时,应兼顾护士意愿,采用灵活的排班方式,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和精神压力。护理部还邀请了心理治疗师对护理人员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旨在帮助护理人员缓解压力、提升心理品质、增强集体凝聚力,使其在较好状态下完成护理工作。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PANSS评分(分值越低越好)、BPRS评分(总分7~133分,分值越低越好)、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PANSS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优质护理服务组PANS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如表1。
2.2两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BPRS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优质护理服务组BPR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如表2。
2.3两组满意度比较
优质护理服务组的满意度31(100.00%)比常规组23(74.19%)高,x2=7.032,P=0.008<0.05。
3讨论
长期患有慢性精神分裂症,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给患者家属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应重视这一疾病的检查和治疗。就目前情况分析,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表现是:情绪淡漠、思想淡漠、自我效能相对较低,此外,患者还伴有其他并发症,如不及时治疗,后果更严重。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其病程长、易复发、自残等特点,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优质的护理是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疾病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模式,与当今所倡导的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十分契合。实施优质护理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状况。优质的护理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3]。优质的护理能够在患者就医过程中提供有效的针对性服务,通过实施责任制护理,确保责任到人,避免护理漏洞和缺陷的发生,且分层次的照料,可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个性化干预,促使患者能够最大限度地配合医生的治疗[4]。在优质护理中,心理护理十分重要,是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语言交流,可大大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不良情绪,加速康复,建议积极扩大临床应用范围[5]。护理可从患者的心理方面入手,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加强与患者的语言交流,大大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因为长期的疾病困扰,患者精神状态不好,导致患者的自我效能逐渐降低。患者很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慌和紧张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自身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从多方面解决其消极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生活质量[6-7]。另外,患者的心理、生活习惯各不相同,个性化健康教育和生活护理也是优质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护人员应尊重患者的生活习惯,实施个性化护理,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加强患者的生活自理训练,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8-9]。在接受药物治疗后,患者脑内神经递质逐渐恢复正常。但是,后遗症却不容忽视,一些精神分裂症的具体表现在药物治疗之后并没有完全消失。所以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10-12]。该研究的成果显示护理前两组PANSS评分、BPRS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优质护理服务组PANSS评分、BPR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优质护理服务组的满意度比常规组高,P<0.05。综上所述,针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和精神状况,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和康复的影响分析》来源:《心理月刊》,作者: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