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21-07-13所属栏目:教育论文
[摘要]在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需求下,在五年一贯制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C#程序设计中,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构建“个性化记事本”教学实践项目。选取教学实践项目模块,设计出一个完整、可操作的项目教学方案,方案包括学情分析、教材分析与处理、目标设定、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环节及课后反思等方面,重点突出了项目实施过程及“问题链”设置,实现了任务到问题的转化。
[关键词]教学实践项目;教学设计;工作过程导向;问题链
一、引言
2019年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中指出:“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完善中等、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范职业院校设置。”方案对国家职业教育提出了全方位改革设想,要求“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强调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学校和企业教师将接近或来源于企业的真实项目转化为教学实践项目,既做好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又利于落实“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教学实践项目构建
教学实践项目是为了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将典型技术和技能达到统一和实用而进行的项目化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提供支持和服务。[1]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将“个性化记事本”项目设置为软件设计、界面设计、代码设计、软件测试和调试四个模块,每个模块需要完成相应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设置学习目标,如“会运用软件工作知识理解项目需求”“能整理设计资料、完成软件设计文档编写”等。本文主要完成“个性化记事本”代码设计模块的教学设计,即学生能根据设计文档的要求完成事件编码。
三、教学设计与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既要从总体上把握学生特点,同时又需要进一步分析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做到有的放矢。具体分析得出:五年制高职学生自觉性较好,上课纪律较好,与老师配合程度高。学生学习的目的较为明确,动手的能力也较强。在理论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过C#中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以及Windows窗体程序,但是在面向对象编程的分析与设计方面欠缺,未能较好地建立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维。在实践技能方面,学生能够设计、编写应用程序,但缺少项目开发实践经验。
【教材分析与处理】
项目教学,理论知识强调“必要、够用”的原则,因此在设计时灵活处理了教材,对部分内容作了删减,同时又增加了一些能够让学生动起来的训练任务,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各种不同专业技术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知识迁移,完成项目开发任务。在完成项目操作过程中,强化重点内容,构建知识体系。对教材做了以下处理:缩减“文件字节流及二进制文件读写操作”;添加“文本文件读写”的训练任务。
【目标设定】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出发确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从认识文本文件、学会文件读写操作到举一反三“实现记事本项目新建、保存功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究学习重点任务过程中,小组互助,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习惯;通过小组竞赛,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评价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重难点确立及解决措施】
本节课教学重点为文本文件的读写操作,通过自主探究、知识迁移、问题链导学一系列教学方法突出重点。教学难点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实现记事本功能,通过同学互助、学习平台引导、教师总结及演示突破难点。
【角色分配】
按照“异质分组”原则,学生的水平高、中、低搭配,3个学生组成1个小组,组长由成绩好、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由组员推荐或是个人自愿,进行小组间交流展示。学生在教学中作为设计者、制作者、演讲者、点评者参与,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协助者、管理者参与。
【教学设计思路】
(一)理论依据
本节课围绕文本文件读写操作,通过创设问题,驱动学习。问题是接近真实的训练任务和职业岗位环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这种环境的熏陶,以便较快地进入职业角色。面向应用,教学与项目开发融为一体。讲解项目开发技术的过程中,除了注重学生“如何做”,还注重学生“为什么这样做”。在计算机房的理实一体环境下,依据学案,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方式学习。学生经过体验、内化、反复练习和反馈,形成新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或通过协作完成工作任务。
(二)教法与学法设计
在教学中,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小组竞赛综合运用。师生通过个性化记事本项目进行教学活动,教师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工作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在不同技术环境下,依据教学重点,设置系列任务,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有机会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应任务,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小组展示作品,取长补短,评价激励,利于在学习平台上完善作品。在学习中,确保学生能在教师、小组组长的指导和引领下,提升独立解决开发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入了MCLA,即基于榜样的学习方法。组内互助,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协作学习,从而培养团结协作能力。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给出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环节】
(一)项目准备阶段
通过“搭支架”方式,由学生熟悉的文件的应用场合入手,学习文件概念,体会文件作用。这一部分与“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在教师示范引领下学习文本文件读写操作步骤,学习操作中涉及的知识点与技能点,突出教学重点。
(二)项目实施阶段
在“导学案”中设置多个任务,以多个任务形成的“问题链”来引导学生学习。学习任务不仅来自项目模块,还要为突出重点知识或训练技能而设置,还可能动态生成项目的实践性问题。所谓实践性问题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常规方法不能解决的困境,如写入文本文件过程中设置每道题的结束标志,这类问题可作为“拓展任务”,提供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体现出分层教学的思想。在学习过程中,以“思—做—写”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教师动态参与各组讨论,及时指导反馈,必要时进行讲解、演示,突破难点。
(三)评价总结,提炼规律
项目教学最终需形成典型产品。在项目评价中,教师从规范性和技能性角度提出评价观察点,邀请各小组派代表展示,先自评,再互评,最后教师作总结评价。教师确定评价的等级为优秀、良好和一般。通过项目评价,学生既有成就感,同时又能对他人作品进行欣赏与分析,提高素养,增加激励。在项目评价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操作要点,提炼一般规律。启发学生回顾、梳理知识并反思、总结,抓好构建知识的重要一环。
(四)布置练习,巩固拓展
课后练习提出在学习平台上完善代码,健全程序。作为课堂的延伸,课后布置适当的练习,不仅巩固、强化课堂所学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课后反思】
从优势和不足两方面思考本节课教学。可取之处,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方式下的多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教师引导下,结合“学案导学”,通过一系列任务的能力训练,完成软件模块功能,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提升。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加强过程评价,避免“组内代劳”;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避免“断链”。
四、总结
教学实践项目符合当前行业的实际需求,基于工作过程引进真实项目,然后经过校企教师精心设计、整合,或者通过移植改造。不能主观臆造脱离实际进行设计,否则会与现实脱节,失去了项目的实用性。[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将较为复杂的软件设计转换成一个个具体、可操作的问题,降低学习程序设计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去“寻找”问题,做好任务到问题的转化工作。
参考文献:
[1]赵雪章,肖志良,臧艳辉.基于典型技术分解的实践教学项目转化方法研究与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1(7):28-29.
[2]刘琳,赵建保.高职项目教学法项目设计策略探讨[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3(2):22-24,28.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实践项目教学设计》来源:《现代职业教育》,作者:陈文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