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盛论文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论文

农村城镇化背景下安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21-06-25所属栏目:教育论文

  

  在不断推行农村城镇化的大背景之下,农村现有的劳动力流失严重,当地的后续发展动力呈现出疲软的态势,农村和城镇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被逐渐拉大,不利于农村地区的进步。根据现实情况分析,我国农村人口素质教育落实不到位,推行职业化教育是一种更有利于推行农村城镇化的方式,帮助农村人口快速成为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但由于受到传统思维的限制,一些农村人口还不能完成思想上的转变,对职业教育的响应程度较低,给其落实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农村城镇化背景下安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1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背景概述

  为了进一步消除农村地区与城镇的差异,大力发展和建设农村,我国施行了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模式。随着这一发展模式的逐步推进,农村的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劳动力流失、技术性人才储备不足的情况,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以重视和解决。职业化教育是目前的教育大环境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部分,能够使学生掌握一项基础专业技术,在面对就业时,更具有优势。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涵盖范围十分广泛,且可以面向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展开教育教学工作,是未来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安徽地区从2014年起开始施行职业教育的政策,并积极改革传统职教过程中的问题,扩大职业教育的招生人数,实现了连年增长的状况。在2014年,合肥市、滁州市等一些县级地区就获得了国家农村职教示范地区的称号,引发了全省对实现农村职业化教育的重视。

  2农村施行职业教育的困难

  2.1农民响应度低

  由于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许多农村人口对于职业技术教育的认识程度不够,只能看到普通高校教育对学生带来的影响,忽视了职业教育的专业性与就业便利性,导致在农村地区开展职业教育较为困难。一方面,一些农村地区的家庭希望通过孩子接受教育来改变命运,对于职业教育有一些轻视的情况。在学校不再为学生的就业分配负责的大环境下,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远远弱于大学教育,导致一些偏见和误解的存在。另一方面,由于职业教育无法为学生提供含金量较高的学历提升,在专业知识层面的教育能力显得更加薄弱。一些农村地区的人口对于就业的理解过于狭隘,认为只有稳定的“铁饭碗”才能实现农村到城镇的转变。

  2.2办学经费短缺

  由于农村地区本身较为贫困,建筑、交通等基础条件较为落后,职教学校的数量本来就很少,发展的时间也较短,对学生的吸引能力不强。一些学校不愿意将校园建到农村地区,政府部门给予的资金支持很有限,导致农村职业学校的办学经费短缺,教学设备储备不足。一些地方政府在进行教育资金分配上存在着一定的不公平现象,也影响了农村职教工作的开展。安徽省近年来在中职教育上的资金投入比例仅为10%左右,而城镇里的普通中学投入却达到了30%。这种不平衡的分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地区职业学校的建设工作,反映出了政府单位对大力推行职教这一举措认识不全面的现象。

  2.3师资力量不足

  首先,一些年轻教师不愿意到农村等偏远地区执教,对于一些如电商等新专业,老教师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导致农村职业学校的专业开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由于农村地处偏远、生活条件有限,教师的薪资待遇和城镇教师有较大的差别,教师的流失率很高,无法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稳定的学习环境。其次,职业教育对教师的实践性要求较高,一些教师是教育专业出身,缺少实践经验,有一些特殊的课程,教师无法带领学生完成实践活动,导致课堂的教学质量出现了问题,给职教学生的后续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落实农村职业教育的对策

  3.1重视宣传引导

  作为乡、县的政府部门和职业学校,要能够从农民的思想层面出发,加强宣传和引导,使其能够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的各种优点。一方面,通过职业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获得专业技能,毕业后可以从事的职业包括制造业、服务业等多个维度,职业教育的就业者是目前在市场经济中重要的牵动力量。在大力推进城镇化的背景之下,施行职业教育可以帮助农民及早融入城镇生活当中,提升个人的文化、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参加职业教育正是依靠个人技能实现从农村到城镇生活的转变,与传统思想中依靠勤劳致富不谋而合。

  3.2提升办学能力

  教师资源是落实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要不断壮大职教的教师队伍,提升学校办学能力和教学质量。首先,对于已经录用的教师,学校要注意对其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由于时代在不断发展,一些行业的知识技术更新换代较快,教师应该秉持终生学习的态度经常更新自己的知识容量,保证给学生能够教授最前沿的技术内容。教师的以身作则也会不断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起毕业后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

  3.3优化课程设置

  目前安徽省的农村职教课程设置中还使用了许多的理论内容,容易使学生对课程失去学习兴趣。由于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侧重点有一定的差别,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再沿用传统教育的那一套。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优化,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模式,充分开发学生的专业技能潜力,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一方面,在课程的框架设置上要更靠近实际就业,学校需要经常对就业市场的信息进行收集,及时调整教学工作的不足,加强实践教学,帮助学生在毕业时能够快速完成从校园到就业的转变,提升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3.4拓展经费来源

  针对办学经费短缺这一问题,政府和学校都应该积极响应,从不同的方面来帮助农村建学。首先,政府单位要转变对农村职业教育工作不重视的情况,正确认识该政策推行后为农村地区发展带来的好处,扩大对其投入与支持。教育部门在进行资金分配时要注意公平性,逐步提升农村教育的占比,改善农村的教育环境。由于农民本身的生活水平限制,不应该再把学费等压力转移到农民的身上。其次,学校可以与相关的企业开展合作项目,为企业输送专业对口的人才,吸引企业加强对学校的投资,并建立企业奖学金制度,刺激学生认真学习。

  4结束语

  总之,为了改善农村地区对教育不重视、落实不到位的现状,教育管理部门必须从不同的方面加以改进。针对农村对职业教育响应程度的问题,要加强宣传和引导,消除人们对职业教育认识上的偏见和不足。针对办学经费短缺的问题,政府单位要加大投入力度,并与相关企业取得联系,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并通过和企业的合作,加强对学生实习实践的引导,帮助学生快速完成职业上的转变。针对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学校要吸引壮大教师队伍,提升学校的办学能力。

  《农村城镇化背景下安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研究》来源:《新农业》,作者:贺正皖

论文发表问题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