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21-05-29所属栏目:教育论文
东台发绣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韵味的艺术形式。发绣与刺绣一样,融书、画、印、绣、裱、刻等诸多工艺于一体。发绣与丝绣的不同之处在于发绣以人发为“墨”。发绣具有弹性强、光泽亮、质感好、不褪色、耐腐蚀等特点,蕴藏着人的生命符号赋予的独特魅力。自20世纪70年代起,东台发绣复兴,从原色墨绣发展到多色发绣(自然发色中有黑、白、黄、棕、绛、赭等),继而衍生出彩色发绣;从单面发绣发展到双面发绣,进而发展为双面异色绣。近几年,东台发绣又创新发展出胎毛绣和微发绣,其题材日渐广泛,涉及山水、人物、花鸟等。虽然东台发绣经过众多工艺美术设计师孜孜不倦的探求,不断蓬勃发展,但部分作品以摹写为主,原创性不足。笔者发现,东台发绣工艺品与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的联系并不紧密。2014年,东台中等专业学校开设发绣班,为东台发绣的传承作出了贡献。通过地方性职业艺术教育传承东台发绣,不仅可以传承地方文化,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一、东台发绣在职业艺术教育中传承的价值分析
东台发绣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究东台发绣在职业艺术教育中的价值,笔者从传承地方文化、增强学生艺术修养、传播中国发文化与发绣艺术三个方面加以阐述。1.传承地方文化东台发绣是需要头、脑、手相互协作的一项艺术活动。在职业艺术教育中,东台发绣的“画”和“绣”都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对于“画”而言,东台发绣大多使用国画、素描等绘画的艺术手法。据刺绣家陈伯余①说,因头发比一般丝线更细,其覆盖能力弱,所以发绣的底稿需要完整画出。对于“绣”而言,发绣的针仅有缝衣针大小的一半,针眼较小。创作者运用齐针、切针、接针等数十种针法绣制。多样的发绣技巧能够引导感兴趣的学生较为直观地感受东台发绣的技术美。东台发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力量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东台发绣巧妙结合了技术与艺术,并通过感情的融入展示了创作者的内心世界。这种独特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职业艺术教育中传承地方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可以发掘东台发绣艺术蕴含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实现与当地艺术前辈的交流,推动民族精神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承,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担负起实现“中国梦”的重大使命。2.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盖人心之动,无不束缚于一己之利害,独美之为物,使人忘一己之利害,而入高尚纯粹之域,此最纯粹之快乐也”[1],在艺术教育中,学生能够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得到纯粹的快乐,其人格随之得到升华。东台发绣将“画”和“绣”有机结合,有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帮助学生塑造高雅的人格。学生“不可能是一个模式,他们在学校的行为不可能以完全同样的方式去评价”[2]。教师如果忽视了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往往会对其人格的塑造产生影响。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引导,以增强其艺术素养。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如果一味地追求技术,可能会影响学生对艺术的思考,更难以塑造学生高雅的人格。基于此,在职业艺术教育中传承和发展东台发绣,能够让学生经常接受发绣独特艺术美的熏陶,使其感知、想象、理解等能力可得到发展。久而久之,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审美心理和艺术素养。3.传播中国发文化与发绣艺术头发作为人身体的一部分,因为高居于顶,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如,《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3]古人将爱惜头发视为孝道的体现。因此,在古代,人们往往不轻易剪发。东台发绣正是利用人的天然发色发质,结合刺绣的针法技巧,展现发绣独特的自然之美,被后人称为“墨绣”。在地方性职业艺术教育中传承和发展东台发绣,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发文化与其精神内涵。
二、东台发绣在地方性职业艺术教育中传承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审美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在教育领域,除了一些专业的艺术院校开设了艺术专业,一些理工科院校也兴办起艺术专业,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然而,一些院校艺术专业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僵化等问题,需要大力打造适合地域发展的独特艺术形式,以独特的地方文化拓展专业的生存发展空间。在地方性职业艺术教育中传承东台发绣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东台发绣人才济济,东台发绣在职业艺术教育中的开展具有深厚的物质基础、丰富的对口资源和创新的培养方式,这些因素为东台发绣在地方性职业艺术教育中的传承奠定了一定基础。1.东台发绣人才济济在调研东台发绣的过程中,笔者除了了解了东台发绣的历史发展和艺术价值,还与发绣传承人交谈,对东台发绣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东台发绣传承人陈伯余,自2005年以来荣获多个奖项,为东台发绣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近年来,陈伯余担任东台中等专业学院的发绣班教师,耐心教导学生,为东台发绣注入新的生命力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外,还有王琼、陈德中、丁崇政、高永忠等人为东台发绣赢得盛誉。2.东台发绣艺术教学在地方性职业艺术教育中开展的物质基础东台发绣艺术来源于民间,具有自身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工艺流程。因此,在地方性职业院校开展东台发绣艺术课程需要有充足的物质基础,以此保证东台发绣艺术教学的开展顺利。(1)准备充足的教学设备、材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准备必备的东台发绣艺术相关教学场地、设备、器材等,具体包括国画颜料、绢布等材料,课程的专用教室,储藏教具、工具、材料的场所,以及展示学生发绣艺术作品的场所,等等。(2)丰富美术教学的图书和影像资源学校美术馆、图书馆中的美术书籍和其他美术资源,包括学生参考书、教师参考书、美术书籍和杂志、幻灯片、光盘等,可供教师备课和上课,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以及自学或合作学习时使用。(3)拓展校外美术教学的资源教师应广泛利用学校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艺术作坊和有关工厂、车间以及当地的文物资源等开展教学。同时,学校可聘请美术专业工作者和相关人员参与美术教学,开展各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4)开发和利用网络美术教学资源学校应该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的美术教育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开展学生之间、学校之间以及市、省、国际等各级别的学生美术作品、教师美术教学成果方面的交流。(5)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教师需要充分运用自然资源和相关的社会文化资源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如文体活动、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等。3.丰富的对口资源目前,东台市拥有发绣行业相关的专业公司2家、发绣艺术馆2家、发绣产品生产厂家20多家、发绣产品生产点300多家、发绣产品经销处40余处,当地从事发绣工艺设计、配色、勾绷、刺绣、装备等工作的技艺人员有数千人,如此丰富的对口资源能够较好地保证学生的就业机会,有利于促进东台发绣艺术教学在地方性职业艺术教育中的开展。4.创新培养方式东台发绣艺术教学内容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审美鉴赏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要尽可能地做到因材施教,重视学生各科能力的共同发展,鼓励学生大胆开展创新实践,这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21世纪,为了保证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职业院校必须高度重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地方性职业院校在设计课程时,要以塑造学生的人格,使之成为有创造力、有个性的个体为目标。地方性职业院校在美术课程改革中引进东台发绣艺术,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适当地理解该艺术中有意义的物象,多想象、多思考、多动手,这是构建多元化美术教学的重要方法。
三、东台发绣艺术在职业艺术教育中传承的发展趋势
1.开阔视野和培养创新思维并重创新就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所从事的产生新思想和新事物的活动,其根本特征是变革、进步和超越[4]。21世纪是一个创新性的时代,青少年是引领社会进步发展的新生力量,因此,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地方性职业院校要培养既有创新思想又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美术的教学活动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不同,艺术教育不是简单的模仿与复制,而是教师和学生的相互探讨、相互交流。东台发绣艺术课程的开设可让学生有一定程度的自我创造,让学生利用充分的条件,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李吉林强调,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着眼创造性是情境教育学的要素之一。东台发绣艺术课程同样是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开阔学生视野并重的一门课程,可以使学生提高意识,创作出更具有意义的艺术作品。2.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有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因此,地方性职业院校要围绕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加以转变,这有利于培养能够真正融入社会的学生。对于职业艺术教育而言,东台发绣的课程安排应与市场有机联系。如:教师需要使用多媒体技术,以直观的视觉呈现形式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市场,这有利于学生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新方向;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访相关的企业与工坊,让学生把学到的东台发绣艺术知识、技能真正运用于实际,让学生了解发绣艺术带来的效益,加深学生对东台发绣艺术的感情。将理论知识与市场结合,不仅可以促进东台发绣艺术的发展与传承,而且能促进发绣市场的发展。3.东台发绣国际化发展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国家与国家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所在地域的独特特性。因此,东台发绣艺术实现国际化发展是重要的发展趋势。陈伯余提到,在20世纪90年代前,东台发绣外销的比例较大,在20世纪90年代后,国内销售所占比例较大。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系更加紧密,东台发绣艺术实现国际化发展拥有了更加良好的基础。
结语
通过对东台发绣在地方性职业艺术教育中的发展价值、可行性和发展趋势三方面的分析可知,东台发绣在地方性职业艺术教育中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地方性职业院校需要借助课堂教学传承与发展东台发绣,通过将东台发绣融入人才培养专业课程,满足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需求,并推动东台发绣登上国际舞台,展现出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陈复兴.简论王国维的美育观[J].晋阳学刊,1983(2):108-109.
[2]王传旭,姚本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122-123.
[3]叶大兵,叶丽娅.头发与发饰民俗[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21.
[4]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2.
《东台发绣在地方性职业艺术教育中的传承研究》来源:《美术教育研究》,作者:芮彧 邵耀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