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21-04-26所属栏目:教育论文
习近平同志曾说过:“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一个国家的文化艺术教育普及水平直接影响了该国家的国民素质和国家“软实力”。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公共艺术教育,这种艺术教育不同于专业艺术类教育也不是技能或者职业教育,不是以谋取物质利益和名利地位为目的,而是为受教育者创造一个更恒久的寄托意志自由、满足情感需要的精神家园。在此过程中理工科院校受其专业性影响相比于其他专业院校在艺术教育中遇到的问题较多。
一、理工科院校开展艺术教育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课程缺乏系统性美国“会通式艺术教育”体系提出艺术教育是由美学、艺术批评、艺术史与艺术创作四个不同的理解维度构成,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化地理解和鉴赏艺术。而国内的艺术教育课程都是“单向式”发展,即只以单一的理解维度作为单一艺术学科的授课内容。一般在理工科院校设课的过程中大多以不同的艺术学科单独设课。例如一个院校开设了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教育课程,它们每一种课程之间没有知识的连贯性,而在单一课程中亦没有对该艺术学科完整的理解过程。以赏析为主导的课程仅以带领学生观赏优秀的作品加以评论的形式展开,这也许能或多或少的让学生从理论的角度对此类艺术形式有些许理解,但是却往往浮于表面缺少体验感,而以实践为主导的课程往往会较为关注对学生技巧性的培养,缺乏审美及理论性的引导。
(二)一部分理工科学生忽略了艺术教育的必要性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艺术是一种心态,一种心境,体会到人们正在从事的事业的意义并从中获得喜悦,使内在生命的展示和物质世界的有序发展结合在同一并存的现实中——那就是艺术。”艺术教育带来的影响和收益是不可见的,它往往体现在一个人做事的过程当中,内化在个人的修养和综合素质中,不能在短时间内以实体的方式体现其价值,但却能够作为一种内在力量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很多时候人们往往关注的是艺术教育的形式与对技艺的训练上,却忽略了教育本身的意义。可就因为其价值的不可见性往往被很多人所忽略其存在的必要性。这种情况在理工科院校较为严重,受其专业性教育的影响理工科专业学生更为务实和功利化,他们往往忽视对于自身修养及心理的建设,极易片面化地对艺术教育产生了一种“误解”导致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足。
(三)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缺乏了解首先,“00”后群体成长在信息时代下,他们擅长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拓展更多的兴趣爱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而便利的信息化时代带给他们优势同时也带给他们一些共同存在的问题。丰富快捷的学习资源导致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会被分散,形成“样样都懂,样样不精”的情况,知识缺乏体系,理解浮于表面。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授方式已满足不了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其次,理工科学生对于艺术类学科多为零基础,而从事艺术教育的工作者多为艺术专业出身。在难度与标准的衡量上教师往往很难把握,对于如写实绘画、舞蹈、乐器等需要经过长期磨练才能见到成果的技巧类艺术学科,理科生往往并不能在短短几十学时的艺术教育课程中收获一定的学习成果。在学习过程在中他们很难得到审美体验反而会自我否定从而失去兴趣。再者,专业艺术学习者往往先从技法开始学习,逐渐在一个艺术氛围中熏陶出艺术修养,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易忽略掉理科生极强的逻辑思维习惯。大多数理科生善于发现规律,思考问题具有逻辑性,总想找到正确答案,从严谨性的角度讲这是其专业性的一种体现,然而从变通性的角度讲这样的思维方式往往限制住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为了解决以上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当有针对性的对于现有艺术教育课程进行改革。第一,从课程体系出发改变现有设课模式和课堂设计。应以学生接受的角度考虑设课的系统性,考虑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连贯性。使学生在一门艺术教育课堂上对该艺术学科获得更全面更深入的认知。第二,设置成果展示,将艺术教育的价值“体验化”。学生在展示自己作品的过程中可以收获认可从而获得精神的满足感。以产品设计的形式为依托,让艺术与实际应用挂钩,增加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第三,课堂模式优化,全方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环节。注意课堂引导的逻辑性,引入操作既简单又容易出效果的实践环节,使学生能够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审美体验。以丰富学生审美,增加学生兴趣,提升体验感为主为学生提供一个创新的平台。
二、蓝晒印像工艺在艺术教育中的具体应用案例分析
(一)蓝晒工艺概述蓝晒工艺发明于1841年,最早被约翰•赫谢尔爵士提出用作摄影成像。其原理是将感光药剂涂抹到成像媒介上,再将印有影像的胶片(负片)固定在感光药剂上面放置在阳光下曝光一段时间,经过水洗便可在成像媒介上得到一个蓝白色的照片。其操作原理非常简单,成像的影调层次也非常细腻。后来这种工艺被植物学家用来记录植物的外轮廓,也被工程师用来制作工程图。(图1)从2012年开始传统蓝晒工艺以一种带有独特审美语言的视觉艺术形式回归当代小众文化的视野。它以一抹沉静古拙的蓝色唤醒了人们对于自然印记的原始崇拜,它以一种随机涂抹的手作质感独立于数码时代越加科技化的影像艺术。它带着陈旧的味道从历史中走来又带着鲜活的生命力在当代重生。我们能在制作蓝晒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到它的历史性,又可以应用现代手段实现更多的创新。
(二)蓝晒工艺在艺术教育中的具体应用蓝晒工艺在艺术教育中早已有所应用,其主要是在儿童艺术教育中出现。因为其操作简便、安全、容易出效果所以很容易被一些较小的孩子所接受。但大多数这种实践类的儿童艺术教育通过让孩子对每一个环节进行操作锻炼的更多的是孩子的理解能力、专注力以及配合度,并不能完全发挥蓝晒工艺的创新优势。而将这一传统工艺引入大学的艺术教育课程当中不但可以利用技巧上简单易懂的优势还可以在理论上及审美培养上呈现出更多层次。适合大学课堂的蓝晒工艺可以作为一个体验环节出现,这个体验环节需要从美学、艺术批评、艺术史与艺术创作四个理解维度进行推进。具体的实践内容如下。首先,课堂设计要有逻辑性,在摄影艺术欣赏与创作课程中从摄影史的角度引出蓝晒摄影工艺,让学生带着追溯历史的心情体验摄影发明之初手工印像的整个创作流程,并在此流程中理解摄影与光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更加明确摄影技术的原理。在传统工艺创作课程中就要从其审美特征的捕捉和应用层面引出,让学生将其视为一种创作手段为其最后的设计方向服务。其次,课程内容要有逻辑性,提炼美学特征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学生对于一个美的事物往往只停留在感性印象阶段,对于非专业的学生而言很难自行提炼一种美学特征。尤其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他们更喜欢有理可循的思维方式,想要套用公式,寻找唯一答案。而作为老师可以从大方向进行引导帮助其梳理蓝晒工艺的美学特征,即影调细节、画面构成、手作质感、恋物投射这四大方面。例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设问:“蓝晒照片与当代数码摄影照片的影像风格有何分别?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放置画面中的元素?”等等,将问题交给学生,学生会集中注意力去观察寻找答案,得到答案,而作为老师要肯定答案,并且进一步指出欠缺的部分。循环往复后学生会对自己找的答案记忆犹新,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的积极主动。再者,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蓝晒作品在水洗时出现脱色的现象或者水洗过后作品影调过重或者过轻这可能是由于感光剂涂抹有问题,或者曝光时长过短等多方面原因引起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就会发现原来所谓的“标准答案”存在着很多的变量,这时为了确保最终作品得以整体性的呈现他们就会主动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设立学生互评环节,通过点评他人的作品可以从批评家的角度来看待作品找到对方的优缺点,并在此过程中反思自己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能够增强同学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三)蓝晒工艺在课程当中的创新性研究第一,从蓝晒工艺的应用层面进行了创新,以可视化的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蓝晒工艺有一个先天性优势便是可以在很多不同材料不同形态的物体上印像,因此这种印制影像的传统技艺可以作为一种装饰类表面处理技术应用于很多不同材料的产品当中。例如一些用蓝晒工艺制作的文化创意类产品就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并且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的创意作品进行售卖,在文化创意类产品中也颇有市场前景。由兴趣出发,学生们在制作的过程当中更能够激发灵感和创意。(图2)第二,理论与实践同时跟进,将理论融合进实践。蓝晒工艺的实践环节可以依据课程需求从三个层级进行推进。第一层级以控制画面的技法为主,通过对操作环节的学习学生在这一层级里可以将画面进行完整的呈现,并懂得控制曝光时间,掌握涂抹药剂的手法来改变画面的整体视觉感受,理解印像原理。第二层级以控制画面的审美性为主,经过对第一层级的技法知识点的掌握之后便可根据形式美法则设计图案,学生需要在这一层级中掌握构图法则,更好地优化画面的审美性。第三层级以作品的产品化为主。首先,学生要选择适合的成像媒介从而确定大的产品方向。其次学生要从整体上把控设计感,要注意图案与产品形式语言的统一性,图案放置的面积大小、位置关系等是否能够从整体上为产品的设计感加分。最后,学生要从文化属性上将图案与产品进行有机结合确定具体的设计方案,并应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完成产品的创作。如图3学生应用蓝晒工艺设计了带有现代气息感的环保袋。第三,在课堂互动环节设计上进行了创新,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创造愉快体验。蓝晒印像一个较为有趣的实践方法是印人的剪影,这对于学生来说非常新颖有趣,而且因为跟自己等大的剪影印在很大的布面上,那种痕迹给人带来的意义感是不同的,也是独一无二的。从画面构思到实现整个过程学生都会沉浸进其中。又因为这是一种集体性艺术创作,学生在进行创作时会跟组内的其他成员进行沟通,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图4、图5)第四,课堂引入当代技术手段辅助传统工艺的创作,去“专业化”强调“通识性”。专业性较强的蓝晒摄影作品要求其作品所呈现的影调细节要丰富,因此为了专业化的艺术效果大部分专业的蓝晒影像都选择用大画幅拍摄底片,再进行印像,原汁原味地还原传统印像,这无形中为蓝晒作品的呈现增加了很多工序和成本。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大多采用打印菲利片的方式来制作胶片,在保证一定质量的同时降低了作品实现的时间成本和技术成本,还通过图像后期处理软件为图案设计的形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如图6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选取图案,使得传统工艺在当代的文化语境下重新焕发生机。此外,传统蓝晒作品在阳光照射下进行曝光效果最好,但会受当天天气的影响,一旦阴天曝光度不足,成片率就非常低,课程配置了蓝光灯,用对感光药剂最为敏感的蓝光直接照射,不仅可以缩短曝光时间,而且也不再受到天气的制约。
三、结语
蓝晒工艺作为一种操作简单、样式多变、应用范围广泛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非常适合在艺术教育中进行推进和发展。但我们也要注意引入这种创作性活动的同时也要推进审美、艺术史、艺术批评三个方面的融合,我们的课程内容才能够完整地呈现。课程目前还处于持续改革中,下一步的改革方向是增加成果展示的多样性,以校内市集的方式让学生的作品进一步转化为直接的效益,学生在销售自己作品的同时可以锻炼他们展示自己的勇气以及推销自己作品的创新创业精神,并且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参考文献:
[1]聂振斌.艺术哲学与艺术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何茜,李林奉.艾斯纳课程美学思想四十年回顾[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9(10).
[3]曾繁仁,等.现代中西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蓝晒印相工艺在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来源:《艺术与设计.理论》,作者:王佳伊 李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