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盛论文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文史论文

浅析虚拟现实对动画艺术创作的影响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21-03-04所属栏目:文史论文

  

  虚拟现实技术的诞生与运用, 是科技得到了新进步的重要体现, 它已经成为当前备受人们重视的重要技术形式。如今在动画艺术创作领域,虚拟现实技术的融入与使用已经成为动画艺术创作技术的新发展趋势,它能够让动画世界与虚拟现实进行合理的交融,能够引领动画艺术创作的新潮流, 突破传统动画艺术创作的发展困境。 即便是虚拟现实技术尚未完全地融入到动画艺术创作之中, 还没完全发挥其特有的科技价值, 但是虚拟现实技术与动画艺术创作之间相互融合的新发展模式是值得被人们关注和深入研究的。

浅析虚拟现实对动画艺术创作的影响

  一、动画的“降温”及其艺术创作受到的新冲击

  动画作品在艺术领域是独树一帜的艺术作品,它也是原创漫画作品的一种新生力量, 成就了中国原创动漫事业的繁荣发展。近些年来,国内的动画事业呈飞跃式的发展态势,动画作品的受众也越来越多,他们获得了不同于原创漫画作品的观看体验。 但就在动画事业的上升期之后,逐渐迎来了一个“降温”期,让动画不再像以往那般火热。 甚至近些年流行的“艺考热”也开始降温, 人们追求艺术梦的现象也没有以往那么引人注目。 如今, 动画艺术创作人员不得不思考一些新问题,如:“当前动画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在未来,动画艺术创作的发展方向又是怎样的”? 要回答这样的问题, 还需要有关人员深入了解动画艺术创作受到的新冲击,迎接动画艺术创作的新挑战。首先动画艺术创作的传播形式受到冲击。 当前时代是信息技术主导的时代,传统动画艺术创作没能及时融入新兴的传播形式,限制了观众更丰富的感知渠道,容易影响受众群体人数的增长。 其次动画艺术创作内涵受到冲击。 新时期受众更关注动画在审美领域的创新发展,动画艺术创作的内涵应具备更大的自由灵活度,引入更多样化的艺术语言形式。 再次动画艺术创作的体验方式受到冲击,传统动画作品的交互性和共享性不足,游戏性与娱乐性也不够明显,并不能满足受众的娱乐体验、快感体验等等。 由此看来,新时期的动画艺术创作未来有不少的新发展空间。

  二、新时期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技术革新力量

  新技术的不断发展, 不仅为人们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提供了支持, 也为社会各个领域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持。从动画艺术创作的发展现状来看,其创作水平已经跟不上新时代的受众需求。 而为了满足人们对动画艺术创作的视觉体验要求, 动画艺术创作的技术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而且虚拟现实技术的诞生与运用,为动画艺术创作带来了技术革新的力量。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创建与体验虚拟世界的先进性计算机系统,利用这一技术生成的虚拟世界,是一种构想中的世界, 能够给体验者提供一个模拟真实的环境,使其可以身临其境地体会虚拟环境中的一切事物,进而满足他们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交互的体验需求。 从本质上来看,虚拟现实技术属于一种成像的媒介方式,它能够让人在模拟环境中感受到现实世界里才会感受到的情景, 可以说是一种对客观世界经验的再现。 如今,虚拟现实技术被运用到动画艺术创作之中,在动画艺术创作领域带来了技术革新的力量。

  三、虚拟现实在动画艺术创作中产生的多元影响

  (一)虚拟现实影响了动画艺术创作主体的感知感觉在受众观看动画作品时, 若是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感觉,调动了自己的视、听、触等感官的感知功能,让自己仿佛能够感知到模拟环境中的真实情景,这无疑就是“浸没感”的表现。在这一浸没感的驱动之下,动画作品的受众能够不自觉地打开自己全部的感觉器官,对动画中虚拟环境的“真实”情景进行谛听、凝视,有利于完善受众的感性认识, 并深刻地体会到动画模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这样的浸没感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动画艺术创作者的实际生活认知与经验认知,并基于此,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展开动画艺术创作。可以说,动画艺术创作者就是动画艺术创作的主体, 他们作为创作主体来制作动画作品时,拥有了更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只要是创作者能够自行感知的真实事物性能, 都可以将其作为创作元素,引入到动画艺术创作之中。 因此,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 很好地拓宽和强化了动画艺术创作主体的感知、感觉,能够使其懂得在模拟空间中体会动画创作的具体细节,然后根据自己对超乎现实的感知、感觉,建立起更优的动画模拟世界的“情景”。 此外,动画艺术创作者在实际创作的过程中,能够与虚拟世界的受众展开直接有效的互动。而通过与受众的互动,创作者可以更好地挖掘引起受众共鸣的虚拟 “情景”内容,进而设计相应的虚拟“情景”主题,让动画中的模拟环境能够更符合受众的体验需求,不再在创作的过程中局限于如何绘制虚拟人物、如何改写动画剧本、如何对画面进行合理的上色等等。由此可见,创作者的想象空间会更大,直接给动画艺术创作的创新发展带来无限的可能。

  (二)虚拟现实影响了动画艺术创作的表现形式传统的动画艺术创作表现形式比较单一, 在很多情况下都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其提出的商业要求,这就导致了传统动画艺术作品的商业价值呈下降趋势。而虚拟现实技术的融入与运用, 为动画艺术创作解决了这方面的难题,让动画艺术创作的表现形式更多样、更广阔。例如在影视类的动画艺术创作中,虚拟元素是非常丰富的,如角色塑造元素、环境描绘元素、场景设计元素等等。 动画艺术创作中的多种虚拟元素之间是可以相互影响,且相互促进的,有利于创作者在虚拟环境设计与创作的过程中建立起比较充实又多样化的表达方式,让观众在观赏动画作品的过程中,能够产生较强的代入感。可以说,以虚拟现实技术为支撑的动画艺术创作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超越了人类感官的界限,让动画作品的模拟环境给受众带来极强的感官冲击。而动画艺术创作在本质上离不开动画故事的发展。 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能够让受众产生代入感的同时,还能迅速掌握好动画故事的具体背景、 主线及剧情发展方向,让受众感受到不一样的感官体验与心理体验。如今动画艺术创作的表现形式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影响之下愈发多样化, 推动了动画艺术事业的健康发展。 创作者和操作者能够通过人机界面进行复杂数据的交互性可视化操作,建构起新型的互动式艺术语言。这一新型的互动式艺术语言能够让创作者、 操作者的思维与科学技术之间进行有效的融合, 使其产生新颖的感知、认知体验。虽然虚拟现实技术在动画艺术创作领域还没有得到完全的融合发展, 但是依旧发挥着不小的积极促进作用, 甚至能够推动与动画艺术创作相关的新兴行业的产生与发展。 例如当前的虚拟现实技术与动画艺术创作的有机结合,推动了动画游戏、建筑漫游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让动画游戏朝着虚拟化、三维化、仿真化的方向发展,也让建筑漫游朝着交互可视化的方向发展, 优化了这些新兴行业在艺术创作方面的互动表现形式。

  (三)虚拟现实影响了动画艺术创作的美学特征在虚拟现实技术辅助下的动画艺术创作中, 美学特征发生了变化。 因为动画艺术创作者对美的理解发生了变化, 这一变化会直接影响他们对动画主题内涵的理解与把握。 动画艺术创作者本身若是具有良好的美学理解能力,则可更好地发挥其动画艺术创作才能,让虚拟现实技术深化体现动画作品中的美学特征,让受众能够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 感受到创作者的美学理解,体会到动画画面中表现出来的美学特征。在虚拟现实技术影响下产生的美学特征, 我们可以将其称为虚拟性的美学特征。受众对动画艺术的观赏体验、内涵解读程度,都会与虚拟性的美学特征存在紧密的关系。一般而言, 在虚拟现实技术下的动画艺术创作过程中,创作者所呈现的人物角色、虚拟环境中的事物、故事背景、故事情节、动画声音等等,大多都会体现出受众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见过或者从未谋面的特征,但这些内容却能够赢得受众的内心共鸣与情感互动。 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受众能够感受到动画艺术创作别具一格的美学特征, 有的动画艺术作品具有诙谐性的美学特征,如《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一动画就突显了诙谐性的美学特征, 因为大头儿子这一动画角色的头部和身体之间有非常明显的不协调之感, 能够带给受众不一样的感受, 使其发自内心地感知到这一虚拟动画的搞笑氛围,增强了动画艺术作品的娱乐性,让受众能够从不一样的动画角色中体验到独特的审美情趣。有的动画艺术作品则具有流畅柔和的线性美,比如《中华小子》这一动画作品的正面动画角色采用了比较流畅、柔和的线条,它能够让这一动画角色的人物形象给受众传递正面的情感, 并显示人物形象的正面设计意义。因此,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形成的虚拟性美学特征对动画艺术创作的影响是比较深远的。

  四、结语

  虚拟现实技术的诞生及其在动画艺术创作领域的运用,实现了动画艺术创作中环境模拟技术的创新改革。 同时,也对动画艺术创作主体的感知和感受产生了影响,还改变了动画艺术创作的表现形式、美学特征以及艺术追求。 动画艺术作品实际上就是一种充满艺术想象力的故事集合体,它既表达了纯粹、朴素的真实愿望,又贯穿了创作者独特的想象力,让动画艺术作品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 尤其是在虚拟现实技术的支持下,创作者能够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细致观察与深刻感悟融入到虚拟环境元素之中,让动画故事扣人心弦, 增强了受众的沉浸感体验和交互性体验,同时也满足了创作者和受众充满理想色彩的艺术构想。在动画艺术创作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创作者应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位, 将动画艺术创作的科技创新发展推向新高度。

  参考文献:

  [1]伍星,田艺龙,刘谦益.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发展[J]. 艺术科技,2015(05):168.

  [2]叶阳.虚拟现实技术在电影中的应用及其影响探析[J].中国报业,2012(08).

  [3]周宇,史晓燕.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艺术设计教学创新[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12).

  《浅析虚拟现实对动画艺术创作的影响》来源:《艺术评鉴》,作者:焦博

论文发表问题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