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盛论文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文史论文

论传统文化对数字媒体教学的创新作用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21-02-20所属栏目:文史论文

  

  数字媒体是互联网时代产生的新型技术,它依托网络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来进行储存、传输和显示,将传统的静态艺术变成动态艺术。目前我国的数字媒体技术广泛运用于广告、博物馆讲解、动漫艺术,在未来发展中,数字媒体技术将会越来越影响人们的生活。

论传统文化对数字媒体教学的创新作用

  一、传统文化与数字媒体

  我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离不开数字媒体技术。

  (一)数字媒体技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用数字媒体技术将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制作为动态画面,让观众全面立体地欣赏了这幅艺术巨作,了解到这幅画作的艺术魅力。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不同地域的民间戏曲和民歌小调,方言。保存这些文化,利用传统的文字记载和音频记录,都不能表现这些非物质文化的全貌。但数字媒体技术可以利用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来保留这些文化。可以通过视频拍摄的方式,让民间艺人讲解、表演非物质文化,记录这些宝贵资料。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云锦纹样”,包含着技艺、寓意等多种文化,在制作上,有丝绸、锦缎等织造工艺,纹样图案有植物类的花卉、蔬果、草木,也有动物类的吉祥动物,以及想象中的祥瑞动物如龙凤、麒麟,仙法宝物,每一种纹样都有文化内涵,有自己特殊的织造工艺。用图片和文字无法表达它的全貌,但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可以将制作过程用视频记录下来,采用声音、文字、图像、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来介绍纹样的图案文化。我国民间艺术中泥塑、木刻、竹编、剪纸、蜡染等,都可以采用拍摄视频来表现制作过程,利用数字媒体技术来进行记录和保护。利用数字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将非物质文化进行记录保存,也可以将这些资料通过博物馆参观形式,传承给青年一代,让他们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二)传统文化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数字媒体技术问世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广告制作和动漫设计。我国传统的水墨画,通过宣纸的白与墨色的黑形成视觉对比产生的书画艺术。水墨画中的“墨”有深色和浅色的对比,也有由点到面的空间变化,形成独特的意境美。近几年,很多国外品牌在中国做广告时,就采用了水墨画元素,例如兰博基尼中国广告,就利用了水墨画的黑白对比,以及墨色从点到面的渲染,这种技术就是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将水墨画元素进行了巧妙利用。还有ASIENCE洗发水广告,将洗发水利用水墨变化来表现它如何渗透到头发中的过程,将抽象化成了形象,将产品理念做了传达。动漫产品是依赖数字媒体技术而形成,包括动画片、游戏。近几年,我国每年都有动画电影问世,这些动画电影在利用数字媒体技术时,也加入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包括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还借鉴了传统艺术中的水墨画、剪纸、木偶戏等艺术元素,以及传统服装,民族色彩。比较著名的有《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这些动画片中的人物形象设计,都采用了我国传统木偶形象的特征,有硕大的脑袋和眼睛,服装借鉴了剪纸艺术。人物情感包括传统的尊师、严父慈母。色彩上有中国年画的喜庆和水墨画的灵动。传统文化元素的使用,向世界宣传了中国文化,提高了国人的文化自信,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

  (三)传统文化缺失对数字媒体设计的影响我国数字媒体技术在发展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很多不足。首先是从事该行业的人缺乏创新能力,动漫产品也是数字媒体的组成部分。但我国自主设计的动漫在选材上都是依靠改编传统文学,如《西游记》《封神演义》《三国演义》为主,很少有美国和日本那样,具有时代感甚至畅想未来的优秀作品。其次是动漫人物形象缺少美感,例如深受儿童欢迎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故事情节紧凑,但人物造型粗糙,缺乏美感。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服装、发型都谈不上美观。而美国和日本的动漫形象,无论是人物还是发型、服装都具有美感,我国青少年甚至将日本动漫人物的发型当成流行款式,这就是动漫文化的影响。我国动漫作品存在的不足,根本原因就是缺乏人文素养,而人文素养又和传统文化一致。在教学中忽视了传统文化的学习,就容易出现审美观缺失,创新力不足的现象。

  二、高职院校数字媒体教学现状

  (一)社会观念对教学的影响数字媒体技术不是单纯地应用计算机技术来制作动态艺术产品,还需要有深厚的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来设计艺术产品。但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将重点放在技术教学上,忽视了艺术修养教学,使得学生毕业后只能负责后期制作,无法利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创新和设计。忽视艺术修养教学,主要原因不是高职院校,而是社会观念积累而成。我国当今的社会观念中,高职院校在某些人眼里就是学技术的学校,是为了将来立足社会而准备。鉴于这种观念,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也将就业率当成办学目标,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高职院校在校期间只有三年,其中一年是用来进行实习,文化课和专业课学习只有两年时间。在教学中常常因为偏重于实用性,而在课程设置中压缩文化课,加强专业课。一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偏重于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我国中小学教学中,美育课程只有音乐和美术,但课时和教学内容都明显偏少。很多学校迫于家长的要求,将教学重点放在文化课上。对于我国民间艺术、传统文化艺术,在中小学教学中很少涉及,以至于大多数学生不了解传统艺术中的剪纸、水墨画、戏剧艺术,甚至完全陌生。分不清传统文化中的音乐曲目、乐器与外来音乐、乐器的区别。而传统文化中的猜字谜、对对联,以及民间传统的喜庆风俗、忌讳也知之甚少。另一个原因,是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对传统文化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外来文化冲击下,很多传统文化逐渐被人遗忘,年青一代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陌生。数字媒体技术目前被大量应用到动漫设计、广告和博物馆对非物质文化的介绍方面,而这些艺术形式正是推广民族文化的优秀载体,所以在数字媒体技术中,加强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的学习,不仅是学生个人的需要,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需要。

  (二)高职院校数字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数字媒体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课程体系构成的指导思想不明确,由于数字媒体属于新兴事物,很多高校在设置课程时,重点放在对新型技术的掌握上,也就是将培养重点放在“应用”上,忽视了利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创新设计,所以在课程构建上,重视技能学习,忽视了人文素养的培养。这样容易造成学生走上社会后,只能按照别人的设计来进行数字化加工,无法自主设计和创造。第二是师资力量薄弱,数字媒体是复合型专业,要具备艺术和技术双方面的修养。教学如此,对师资力量的要求更是如此。但目前我国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师,都来自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前几年,我国的高校学生是按照文科和理科分类,进行选拔考试和专业化学习的。艺术修养,人文素质是文科生的必修课。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却是以理工科为主,这些学生都掌握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因而走上了教师岗位。但在教学中,由于自身人文素养不足,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存在难度。第三是社会需求与培养目标脱节,社会需求的是有艺术修养和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复合人才,而学校培养的却是专一人才,这样容易导致该专业毕业生走上社会,因为难以适应人才需求,不得不改行。

  三、将传统文化植根于数字媒体教学

  我国目前高职院校数字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艺术修养不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解决。

  (一)加强传统文化学习在数字媒体专业教学中加强艺术修养,首先要从中国传统文化开始,中国传统文化分为文学和艺术两方面。文学方面要加强对儒家思想的学习,因为我国古代的教育和文化都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形成,在高职阶段,语文教学中要熟悉《论语》《孟子》这些儒家经典,了解传统道德观,才能更好地阅读文学作品,如古典小说、诗词。从古典小说和诗词学习传统文化中的字谜、对联等艺术。传统艺术要加强美学教育,包括音乐和美术,熟悉中国古代乐器,以及由这些乐器演奏的名曲,如古琴曲《高山流水》《渔舟唱晚》《梅花三弄》,琵琶曲《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意境之美;在美术学习中,要学习传统的水墨画,山水画、人物画技法,了解中国画的线条和渲染技术,还要学习书法,以及民间艺术中的雕塑、木刻、剪纸。通过语文和美学教程来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还可以通过校园文化,让学生参与到民间戏曲和民族舞蹈的表演中,通过阅读和各种兴趣小组来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二)培训师资力量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教师也要相应提高自身涵养,学校要通过进修的方式,来培养青年教师的通识知识,让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学习艺术文化知识,让艺术教师学习计算机知识。在高等教育中,也要进行教学改革,将当前文理分科的现象改成通识教育模式。尤其是师范类的高校,更要重视通识人才的培养,在教学既要学习先进的科技,也要学习传统的人文知识,只有通识人才的教师,才能培养复合型学生。数字媒体技术将会越来越影响人们的生活,作为高端技术,在影响人们生活的同时,应该具备传递传统文化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只有具备创新力,我国的数字媒体技术才能得到真正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翔.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应用[J].戏剧之家, 2020(12):120.

  [2]王依婷.让历史动起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与中国元素 [J].传播力研究,2019,3(36):217.

  [3]柳菁.动漫设计中数字媒体艺术的创新应用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25):28.

  《论传统文化对数字媒体教学的创新作用》来源:《传媒论坛》,作者:宝 岛

论文发表问题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