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20-11-17所属栏目:科技论文
在目前,大概有三类翻译软件,一种是词典,就是对简单的词语及短句进行解释;一种是机器翻译,翻译内容质量不高,对不同语言的转换时,语句结构混乱有明显的翻译痕迹;语义生硬不通,往往最后需要人工进行检查校正。最后是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相比于前面两种,其通过互联网的强大作用将计算机和人的语言理解能力及知识结合一起,使得翻译这一过程时间缩短,译文质量提升。
一、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定义及简要历史
计算机辅助翻译(CAT)是一种技术,即在人工翻译过程时使用计算机技术,以人为主导,在电子化信息化的计算机功能帮助下实现翻译目标。计算机辅助软件则是在翻译工作中帮助翻译人员达到翻译目的计算机工具,其中可以含有对语音的识别、文字的处理,实时在线沟通系统以及翻译软件等等。为了能够用某种工具来实现不同语言之间的沟通,在古希腊时期最早出现了计算机辅助翻译。随之从17世纪到1903年再到1947年,人们相继对机器翻译提出设想。1966年是一个转折点,美国相关组织认为对机器翻译的研究应该停止,取而代之的是要研究机器辅助工具。自此计算机辅助翻译才正式成为研究转换语言工具的一分子。80年代中期到1980年,得益于语料和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思想的发展,机器翻译系统在功能和速度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且而后发展愈加快速。1998年计算机辅助软件翻译技术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国内开始学习并且尝试研发相关软件如永利、传神等,这些软件对大型翻译工作中做出了很好的帮助作用。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发展同时也体现在教堂里上。专科、大学以及研究生都有涉及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为以后在工作中对于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使用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需求分析
(一)内外环境身处于互联网及大信息时代,国家之间联系越加密切,不同语言的信息纷至沓来,处理信息的手段需要加强。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的发展,翻译工作的环境、形式及工具也发生了改变,从而推动相应软件的不断升级迭代。人与计算机技术相互配合,使得翻译工作将向更高效、准确发展。对于我们不同的个体来说,社会、公司以及自我意识对个人能力要求加强,面对大量信息时,要学会快速接收处理并且做出反馈,这样才能达到个人对能力要求的期望,满足企业对职员的要求。时代需要更多复合型的人才,外语和专业知识缺一不可。对于外语专业人员来说,可能在专业问题上无从下手;而非外语专业人员,英语水平会制约其进一步提升。既知晓外语又有专业能力,则两者相结合,出现1+1>2的效果。成为专业岗位上的优秀者,更具竞争性,从而实现自我要求的更高需求,更让雇主满意。不管是专业译员还是非专业译员,只要需要进行翻译工作,掌握好时代要求下的产物:CAT技术,也将是工作岗位中个人重要的能力之一。
(二)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可用性国内外对可用性的研究很多,借鉴前人对于各种指标的讨论。本文中对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可用性的思考如下:评价标准可以大致有如下四种,可学性,效率性,出错率以及满意度。对于任何一种工具来说,如果简单且快速地被学习与使用是极其重要的。在实际使用中,也要真正对完成翻译任务的时间及质量有所帮助。软件出错率低也很重要,如果出现问题,能及时反馈,将不会对实际工作造成重大影响。在细节方面,要照顾使用者的普遍习惯等,提高用户满意度和依赖感。在CAT软件的设计及使用中,需要接受使用者们的反馈从而改进产品功能及用户体验感,才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且不被竞争者们所代替。不断优化总体布局,明显区分模块,模块下包含的内容需详细;完善功能,满足不同群体或者使用需求,能提供个性化服务。
三、翻译过程
(一)翻译前翻译的对象可能是不同格式的,不仅包括常见简单的txt、xls、doc、pdf或者ppt,更有htm、odt、mif或者csv等。首先要做的就是将这些资料变得可以供人翻译,目前memoQ、Trados等软件都支持打开上述及更多文件格式资料。在电子化信息时代里,如果一种翻译软件连某种格式文件都难以打开,后续工作将是空谈。翻译原文获得后,每个人将会得到部分翻译任务,对于任务的分解工作,主流的CAT软件都可完成。
(二)翻译中当翻译工作十分巨大时,比如说需要翻译的内容字数几十万或者更多时,一个人难以完成,需要多人协同合作翻译,多人翻译时会因个人风格及理解原因得到不同的翻译结果。保持翻译内容的一致性要注意:第一要做的是将术语统一,可以由一人专门对术语进行汇总维护。具体做法为翻译人员们把术语从译文中摘下后,给专门人员编成术语库,然后此术语库可以供所有翻译人员在线使用。此项工作在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帮助下,能够较轻松达成,是memoQ、Trados、Deja等软件的基本功能之一。第二,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核心在于记忆性。计算机可以根据已有的翻译内容,存储大量的数据,形成数据库或者称之为记忆库。在翻译到与数据库内容相似的长短句时,可以搜索并选择使用原来使用过的翻译,或者是对已存在的译文进行简单修改。无须重复劳动,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时间。举个简单易懂的例子:ThisisablueT-shirt翻译为这是一件蓝色的T恤衫。此译文会被记忆下来。在碰到ThisisaredT-shirt时,软件会提醒这句话的意思,并且翻译只要将蓝色改为红色即可。需要说明的是,译员可以不按照软件提示的内容翻译,而是在其理解的基础上重新组织语言,此内容也将被记录于数据库中,这样记忆库的内容将会更加优化高效。以上两方面是计算机辅助翻译主要的两大优点,同时这也显示出使用CAT技术的优势。
(三)翻译后翻译完成后,计算机辅助软件可以对译文进行校对,对拼写正误进行检查。这样保证最后展示的是一份较为完美的作品,不存在低级的错误降低译文质量,也不需要投入人工做重复劳动。平行语料是可以积累的,到达一定量时,就能够实现一部分机器翻译的功能。此时能摒弃掉机器翻译原有的一些缺点,强化优势部分:以极快的翻译速度。与人工翻译结合起来,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以及个人工作量。最后的成果:双语平行资料将对未来的业务产生较大帮助,成本能降低,利润也能相应得到提高。而且像Lionbridge这样的公司,会采用将双语文本收费供其他人使用方式得到利益。
四、计算机辅助翻译现状与未来
在对翻译等工作的调查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绝大多数译员在从事翻译工作时用到了辅助翻译软件,且他们中很多人是自学的相关课程或者与他人交流学习得来的操作CAT软件,而在学校中学习到相关知识的人占很小部分。这样充分说明了CAT软件使用的普遍性和受欢迎程度。且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需求计算机辅助翻译人才资源量大,但是真正擅长的人少的问题。这是由于目前计算机辅助翻译是国内较为新的内容,教育行业没有对计算机辅助翻译相关需求足够了解并分析,导致在课堂中相关课程量少,进而导致对口人才供给不足。在未来,随着CAT软件和特有的功能不断发展、完善与壮大,计算机辅助翻译将会成为翻译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应地,学校课程设置会越加合理,比如针对翻译专业学生提供更多计算机软件相关知识课程,而不是简单着重学习一门或者几门语言,以满足市场与实际工作需要;良好的发展前景使更多的学生被吸引投入CAT课程学习中,同时社会中相关培训也将增多,为已经从事翻译工作人员提供有效的学习通道,学校与社会两线并行为计算机辅助翻译工作提供足够多的人才。
五、主流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
国内外有很多辅助翻译软件,比如说iCAT、Transmate、memoQ以及Trados。它们的功能齐全有效,广受译员们的青睐。如iCAT多人一起翻译,可收藏语库,非常权威;Transmate术语语料制作十分便捷;memoQ其中嵌有机器翻译插件,可以导入导出记忆库和术语;Trados是目前有着最高市场占有率,在项目管理上的功能远远超过几种软件。除了各软件的不同优点,它们也各有缺点,比如不容易上手的烦琐操作,不合理的切换操作,不菲的收费价格等等。而后续我们该做的就是通过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不断改进,增强使用体验,使其在使用过程更加顺畅,使用结果令人更加满意。
六、计算机辅助翻译的缺点
虽然计算机辅助软件优势明显,但是语言其本身是复杂的,因文化、语境等因素,翻译的作品还是会存在着不足。(1)大部分CAT软件自动且机械地对原译文进行划分,翻译人员在翻译时是一句对应一句翻译,可能无法进行相关调整,而且每个译员也许只对部分内容进行翻译,不能结合前后内容,导致整体翻译不连贯,译文死板,无法发挥译员的主观创造能力。(2)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凭借大量术语库、记忆库及数据库信息,使得翻译速度得以提高。如果能大量匹配出来很多句型相同的句子,翻译时则比较省事,像说明书、法律文本等就较适用。在面对内容重复度不高的译文时,特别是文学作品,在记忆库中没有多少相似的内容供参考,还是需要大量人工进行处理,这使得计算机辅助翻译的优点无法凸显。
七、结语
总的来说,当今世界拥有着爆炸式的信息,翻译的工作量也将不断增多。与以往一两个人完成翻译工作的时代不同,现在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在面临大量工作量时能够自动在翻译前中后辅助译员们理顺翻译流程,提高翻译内容及时性与准确性。在实际的翻译工作中,计算机辅助软件对于翻译工作具有可操作性,满足社会以及不同人群对大型翻译工作的需求,能加快翻译工作的速度,提高翻译文本的质量,也将会带动整个翻译行业向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娟,杨晓明.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在翻译实践中的可操作性研究[J].自动化与仪表,2016(5).
[2]郭恒越.浅析在计算机辅助下翻译行业的现在和未来[J].科技与信息,2019(6):148.
[3]郁青青.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辅助翻译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J].淮海工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2):46.
[4]周海林.浅谈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7(35):19-21.
《翻译实践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可操作性》来源:《科技风》,作者:李名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