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20-10-12所属栏目: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有别于传统农业,主要利用现代化管理方法与技术,将传统的农、林、牧、副、渔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使彼此之间能够协调发展。而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村生态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一旦农村生态环境恶化,比如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给农村土地、水源、大气造成污染,将直接影响农业产品的产量与质量,生态农业建设进程也将停滞不前。因此,为了确保生态农业经济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愿景,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应当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作为第一要务,进而为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绿色、环保的发展大环境。
1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
1.1缓解农村人口的就业压力
近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出现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城市化建设也开启了一个崭新纪元,在这一背影下,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农村人口数量开始锐减,而农村经济发展也亮起红灯,除东南沿海的农村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以外,其它农村地区依然以传统农业为经济发展命脉,导致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严重滞后。而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理念将传统意义上的第一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相融合,不仅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也为农村现有的青壮年人口提供了多样化的就业岗位,使农民改变了过去“靠天吃饭”的传统观念,这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1.2符合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产业经济始终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进一步加大了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向农业生产和发展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资源,使农村经济呈现出全新的发展态势。而生态农业经济作为新世纪、新形势下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我国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1]。
2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2.1主体资源破坏严重
农村生态环境主要涵盖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等。近几年,国内诸多城市纷纷吹响了城市化建设号角,随之而来的扩城行动也迅速开展起来,而农村的土地资源作为被征用的主要目标,使得农村耕地大幅减少。同时,由于盲目扩张,也使农村的森林资源大面积减少。个别地方为了扩大森林资源面积,常常采取退耕还林的举措,这也是导致农村土地资源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我国作为严重的贫水国之一,水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尤其对于北方少雨地区来说,农业灌溉用水稀缺,这就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并且制约了农业经济发展进程。
2.2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转好,我国农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农村人口的环保意识依然匮乏,加之与城市相比,农村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方式落后,以至于大量的生活垃圾被随意丢弃,这就给当地的土地资源造成严重污染,尤其是一些无法处理的电子垃圾,一旦排入土壤当中,将严重破坏土壤的酸碱平衡状态,导致农村部分土地的酸碱失衡,给农作物造成毁灭性打击。另外,这些生活废弃物也极易渗入到水体当中,由于农村饮用水净化技术有限,导致部分饮用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给当地广大农民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同时,也给农村牲畜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3工业三废污染恶化
工业三废主要是指生产过程中排放出来的“废气、废水、废渣”,部分工业生产企业为了减少环保治理成本,往往将生产工厂建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尤其在国家提出“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的号召之后,一些化工生产企业将生产工厂向农村转移,并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直接排放到农村土地或者河流当中,由于化工企业的排放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污染物一旦与土壤和水体结合,将给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危及当地农民的身体健康。此外,由于部分农村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程严重滞后,导致农民对新型技术的认知度不够,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依然施洒过量的化学农药与化肥,不仅给土壤与水体造成污染,而且也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与生态农业理念背道而驰[2]。
3推动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
3.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环保意识
当地农民作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主体,其思想观念的先进性、环境保护的执行力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地方各级政府与农业主管部门应当从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并采取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向当地农民传递保护生态环境的正能量。比如近年来,随着网络自媒体与各类社交平台的广泛兴起,以QQ、微信等社交软件为主流的宣传媒介逐步融入农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当地的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充分发挥这些高科技产物的优势,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的方式,与当地农民达成思想共识、理念共识、态度共识,阐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使当地农民树立环保意识与主人翁大局意识,齐心协力共创美好家园,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3.2完善监督体系,加大惩治力度
对于城市来说,生态环境监管体系较为健全,行政执法力度也给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不法分子产生一定的震慑作用,但是,对于农村地区来说,生态环境监管功能尚未完善,对不法分子的惩治力度相对较小,以至于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屡屡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地方各级农业部门以及环境保护部门应当联手构建一个功能健全的农村生态环境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推行分片监管制度,将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头,并指派专人负责对工作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另外,为了杜绝环境污染现象的发生,行政执法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对肆意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组织或者个人进行严厉处罚。
3.3保障物质供应,加大资金投入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需要投入大量的治理资金,因此,地方环境保护部门与农业主管部门应当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广泛发动农村周边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所属企业,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贡献一分力量。同时,各级部门应当结合当地农村的生态环境现状,建立专项的环境治理资金,并指派专人负责管理和使用,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为生态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与资金保障[3]。为了使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地方农业部门可以借助于当地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的榜样力量,来激发当地农民的斗志。并通过聘请生态农业专家为当地的农业生产进行现场指导,及时指出生态农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当地生态农业的蓬勃发展。
3.4借助高新技术,发展生态农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因此,为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促进生态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地方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始终依托于先进的科学技术,从人力资源、硬件设施、软件配备等方面为着力点,形成生态农业发展新常态。比如近年来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不仅加快了农业信息流通速度,同时,也为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基于此,农业部门可以将关注焦点转移到互联网技术的实际应用上面,利用当地农村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资源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加入到农村生态农业建设中来。与此同时,可以利用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与特色养殖作为招商引资的筹码,将当地的特色农业与生态环境融合到一起,为投资者构建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另外,广大农民也可以借助于互联网技术,搜索和查询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种植技术以及养殖技术,实现生态资源与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以书写当地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崭新篇章。
4结束语
农村生态环境不仅为当地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源支持与动力保障,同时,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性元素。因此,对于广大农民来说,应当平衡生态环境与生态农业的经济杠杆,在保护好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生态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军霞.改进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J].农民致富之友,2019(30):232.
[2]王继东.优化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经济发展[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4):47-48.
[3]曹洪菊.生态经济要求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发展[J].商场现代化,2020(7):136-137.
《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来源:《农家参谋》,作者:田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