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20-09-14所属栏目:文史论文
西安是一座富含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历史古城。本研究从西安红色文化的含义入手,描述了西安红色文化的存在样态,论述从西安普通高校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思政课程设置、高校教师率先士卒方面,对在校大学生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研究,以提升青年大学生的政治道德素质,引领校园文化,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
1.引言
习近平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西安的高校40多所,来自全国各地的在校大学生数以百万计,他们是中国青年的有机组成部分,毕业后也将分布于不同城市,从事不同职业。他们具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直接决定着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未来和发展,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2.西安红色文化的含义
西安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于不同历史时期在西安地区进行革命战争过程中形成的革命文献、文艺作品、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等非物质文化形态,以及革命遗物、战争遗址、革命根据地、革命文物、纪念场所和领袖人物的故居等物质文化形态。每个物化形态背后都有其红色故事和精神内涵。因此,红色文化也指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过程中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形态、规章制度以及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形成的坚忍不拔、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精神。物化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物化传递的主体。(刘燕)古城西安给市民乃至全国人民呈现的诸如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西安事变旧址、张学良公馆、杨虎城止园、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纪念馆、汪锋故居纪念馆、西安烈士陵园、革命公园等革命旧址或遗迹,西安地区的红色文化除了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革命公园、张学良公馆、杨虎城公馆、兵谏亭、蓝田葛牌镇、杨虎城烈士陵园、井勿墓等为代表的革命遗迹,更是共产党人“无私奉献、浴血奋战、自强不息、坚守家园”的优良品质。随着时代的发展,红色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不仅包含体现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文化遗存,也注重对中国人民艰苦奋斗、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的体现。
3.西安红色文化的存在样态
西安的红色文化也具有物态的和精神的,电子版的和纸质版的,可参观的和可阅读的,本研究将其分为以下三类介绍:
3.1革命遗存
具有庄严和严肃气息的革命遗址类型丰富。革命遗存主要是指在革命时期,陕西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在进行革命活动时所留下来的革命遗址、纪念场所以及名人故居等。西安地区主要有中共陕西省委成立旧址、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纪念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张学良公馆、西安事变指挥部、新城黄楼、止园、高桂滋公馆、西京招待所、华清池五间厅、兵谏亭等革命遗存。绝大部分革命遗址现被列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名单。这些对于西安周边的中小学及高校学生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教育意义,而且还能在无形中对他们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产生一定的影响。也有革命遗址充斥着娱乐气息的现象。以革命公园为例,为纪念死难军民,供市民凭吊纪念而建成的革命公园,虽然被列为西安十大红色旅游景点和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之一,但因其接近市中心,交通便利,它既没有“西办”、张学良公馆、西安事变旧址等红色旅游景点作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有较大的影响力,也不像富有传统文化的兴庆公园、青龙寺公园有名气,更不像大唐芙蓉园、昆明池等吸引游客。时至今日,革命公园已成为西安广大市民休闲娱乐场所,广场舞、老人为子女相亲、儿童游玩的场所;致使红色旅游走偏,教育套路化、娱乐化、庸俗化等现象弥漫,对游客尤其是青少年极易产生价值观误导,造成当年的革命先烈不被广大市民所纪念和敬仰,红色文化被游客所忽略。红色教育与其他旅游景点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是一个旅游景点,而是一个革命象征,抑或一个文化载体。现众多革命旧址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景点及西安红色教育基地,供广大市民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因此,红色文化的宣传与教育的受众面要扩大。其次方式应与新媒体相融合。再次,加大宣传内容的整合力度和创新,宣传形式和内容与受众信息接收习惯、审美偏好要相一致。
3.2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主要指革命时期西安人民所形成的红色精神、先进理念以及红色歌曲、红色小说和红色影视作品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安的人民群众形成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以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团结奋斗的合作精神、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对党和人民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精神(李东.弘扬延安精神做新时代的党务工作者[J].新农村(黑龙江),2013(2).)为内涵的照金精神;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上下一致、共克时艰的优良作风,勇于创造、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臧宏毅.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探析[J].科技信息,2009(11).)为主要内容的南泥湾精神。除上述之外还有红色歌曲,如《东方红》、《二月里来》、《延安颂》、《南泥湾》等;红色小说,如《智取华山》、《女人红》等;红色影视,如电视连续剧《渭华起义》、《陕北汉子》、《保卫延安》、《西安事变》等,电影《清涧起义》、《红军乡》,电视文献片《人民英雄刘志丹》等。
3.3历史人物
在陕西的革命历程中有许许多多为了革命事业而做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和战斗英雄,他们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值得我们去学习,他们不怕牺牲、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需要我们来发扬光大。张学良凌晨率军进抵蒋介石驻地,与蒋介石的卫队交火,同时杨虎城部下将留居城中的蒋介石高级党、政、军官员陈诚等10余人拘押;汪锋在遭受各种磨难后,依然以红军代表身份,持毛泽东亲笔信,只身去西安同杨虎城会谈,就停止内战,共同抗日达成协议。为支持北伐战争,1926年陕西国民军坚决抵御刘镇华军的进攻,以杨虎城和李虎臣为首的爱国将领率领西安军民死守西安城,保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没有被反动军阀所占领,有效地支持了国民革命。
4.西安高校大学生传承西安红色文化的路径
大学生传承西安红色文化,旨在提升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信心和认同,创建积极进步的当代中国青年文化,重塑大学生道德体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落实我国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拓展红色文化教育内涵,助推红色文化的传承立体化发展,将精神财富转化为社会财富,最终造福于社会的良性循环之路,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步伐。因此,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4.1政府政策支持
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利用新媒体,在园内营造红色文化教育和传播的电子化学习环境;基于美学视角,设计符合新时代人们的审美需求的红色文化传播载体和主体。以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和着眼点,更新红色精神的相关主题信息,确保以鲜明的作品主题为传播内容,创新传播内容和形式,如红色影视节目、精细编排的红色文艺节目、红色文化体验项目,增强红色文化宣传和教育的趣味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拓宽传播渠道,更新改善传播形式,增强传播实效性;整合资源,联合政府、教育教学单位、研究院、党校等机构,在政策、资金、教育、研究和发展等方面综合力量。红色文化的传承受到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共同制约,有时候外部因素还是核心因素,如社会环境、政府实质性的投入与扶持、教育投入与回报,等等。如,需要政策保障捍卫红色文化传承路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红色文化传承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媒介宣扬先进的文化,贬斥低俗的文化,教导受众辨别优劣文化,自觉抵制媒介负面信息和社会不良风气。媒介素养教育能促进和谐舆论的形成,加强舆论监督的力度,这些都是推进文化传承的有力保障。
4.2高校顶层设计
习近平同志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到:高校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说具体了,就是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所以,培养文化传承的人才,高校应在以下方面采取措施,环境建设:校园环境影响文化活动,建设可以推动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良好氛围;软硬件建设:注重创新,进一步发挥书籍和互联网媒体在文化方面的传播作用,将红色文化与现代科技相融合,并转化为多种形式,通过网络平台加以发扬光大,创新是重要的驱动力,有效的传承文化离不开创新与发展;课程设置与管理: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内容、难度均不同的课程,文史类、理工类、艺术类学生在专业上有所差别,对红色文化知识的接受能力和擅长范围都有不同,结合各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学生感兴趣、易于接受和学习的课程;教学模式: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展览与体验的活动。利用周边的红色旅游区,考察调研等文化活动,带学生体验红色文化,举办讲座、沙龙、论坛、培训、展览、报告会、读书会、交流、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以及专题讲座。
4.3高校教职工率先士卒
习近平同志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到:在学生眼里,老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因此,让高校教职工身体力行传承红色文化,影响和引导大学生,因为高校教职员工在大学生中起到很强的表率作用。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其他场合,授课教师、辅导员、行政人员等与学生接触较多的教职员工若能自觉践行红色文化,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自觉传承红色文化文化。当学生在心理或行为方面有问题时,教职员工也可以很好地疏导学生,让红色文化在学生中间得以传承,避免当代大学生的一些不端行为。
5.现实意义
开展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有利于扭转大学生崇洋媚外的心理,能够更好的认识我国文化的先进性和优越性,更好树立正确的认识观,摈弃利己主义,不推崇个人主义,不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和个人得失,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次,大学生在中华文化的熏陶中成长,进入社会在中华文化的鞭策中前行,成年后在中华文化的滋养中建功立业。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群体,通过提高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使他们拥有正确的价值观,重塑文化学习行为,并统一于高校文化自信培育的实践活动中,才能改善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现状,才能使当代大学生真正成为中国优秀文化与先进文化的传承者与引领者。
《大学生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来源:《财富时代》,作者:崔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