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20-10-10所属栏目:教育论文
音乐是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集声音、听觉、情感于一体,可以调节人的情绪、缓解忧郁,促进恢复健康,以优美的旋律升华人的情感和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高尚的品格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方针,确定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性人才”,由此可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音乐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一)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开阔音乐境界。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教育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备受喜欢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新知,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音乐艺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审美标准。总之,小学音乐教学作为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对学生德智体美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课外的兴趣爱好和艺术素质。由于每个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文化水平和家庭背景也不一样,其对音乐的鉴赏观念也是不一样的。音乐教育属于“美育”,通过声音这种容易打动人的表现形式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发现音乐的美、生活的美。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化知识,培养创造力
音乐教育的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作用。学生通过音乐教育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质和兴趣爱好,学习有关音乐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同时,音乐教育可以调节舒缓学生学习文化课的压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创造力,在音乐教育实践中,学生通过对音乐产生同感、陷入思考,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利于锻炼思考能力和发散性思维的形成。
(三)上升到“思想道德”教育
音乐教育实践的教学观中“育人为本”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师将音乐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善恶伦理道德等相结合,形成正确的是非观,鼓励学生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将音乐的教育目的升华到国家,发挥音乐的“德育”作用,引导学生形成爱国、奉献、乐于助人、团结友善等良好的道德品质,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歌唱教学对于学生德育审美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选择内容积极向上的音乐教育内容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良好的审美兴趣,也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体验环境。音乐教育具有审美导向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审美情趣,远离不良思想的侵蚀。良好的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艺术素养,让学生在艺术体验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在相对应的年龄阶段学习相应的音乐知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不同旋律、不同的节奏的音乐,有着调节人们的情绪、缓解压力、引起大脑兴奋、治疗心理疾病、辅助身体痊愈等作用。如今,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得不注重的问题,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也常常困扰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往往有很多人利用音乐来调节自己的状态,在医学方面,医生也会使用音乐疗法来调节病人的情绪,缓解疼痛,促进身体恢复健康。总之,音乐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方面有着“体育”的作用。
二、音乐教育实践中价值取向的哲学诠释
社会不断进步,音乐教育也应顺应时代变迁,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看出社会情境,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音乐教育工作。“教育学是以实践哲学为基础的”,音乐教育离不开实践,音乐教育是实践发展的产物,而音乐教育的价值也在实践中体现出来。康德采用亚里士多德对实践的定义“实践,就是以善为目的与导向的行为”。不同于其他教育,长期在音乐的熏陶和影响之下,音乐教育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价值取向,音乐教育实践的价值取向有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内在价值就是审美价值,外在价值就是提高文化知识、培养创造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等。音乐教育是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为核心,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以及创造力,以培养现代社会全面发展型人才为最终目标。在注重音乐教育内在价值的同时,也要重视音乐教育的外在价值,注重“育人”,并且音乐教育实践哲学的教育观为“育人为本”和“全面发展”,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音乐教育实践应将“审美”和“育人”结合在一起,把人们在追求个性化的同时在某一方面实现统一化,使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相融合形成最佳的价值取向。众所周知,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型人才,其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必定要跟随中国教育大潮,多方位结合心理学、哲学等,针对阶段性的学生进行教学策略优化,探究多元化、科学化的教学实践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从“教人”到“育人”的目标,促进现代化文化建设,推动素质教育发展。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础音乐的了解,学习器乐技巧,通过肢体动作和音乐节奏进行学习,帮助学生体验音乐世界的魅力,提高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形成手脑并用的能力和协同合作的能力。
三、音乐教育实践中的审美思考
音乐作为中国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一个部分,她以独特的方式承担着教育中指导人生责任和人生意义的重要作用,在音乐中,人们可以体会到人生存在的价值和目的。“育人”作为音乐教育的目标,育人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就蕴含着这种审美过程。音乐教育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在长期的音乐教育中形成审美情趣、构建人的审美心理结构。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音乐教育本身就注重美育的发展,可以说音乐的魅力就在于审美作用。音乐审美教育可以满足人的精神价值需求,音乐形式的多样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取向,并通过审美实践活动,实现人的自我塑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审美价值取向是主体通过实践活动转化为对价值的选择。音乐教育实践哲学的审美思考即以“审美”为核心的思考。长期在音乐教育的熏陶下,有利于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音乐教育潜在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通过审美的建立来进一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放松心情、促进身心健康,达到“育人”的社会要求。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为实现音乐教育目标服务,如果一味地追求培德、建智等方面,而忽视了审美的建立,音乐教育的所有价值都难以完美呈现。但若一味地追求审美教育,缺乏文化内涵的培养,音乐教育也就难以升华。只有音乐教育中的“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结合,才能使音乐教育的价值实现最大化,既实现了“教人”又实现了“育人”,促进两者协调发展,同时结合音乐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探究并制订科学化、多元化、审美化的教学方法,促进音体美教育的发展。
四、结语
在音乐教育工作中,要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中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是实现价值的前提。音乐教育实践中的价值取向是教育理论中最为重要的领域,从哲学方面探讨价值取向。音乐教育实践有利于培养人的审美价值和价值取向,应将“审美”和“育人”结合在一起,注重美育与德智体相结合。在实践工作中善于观察、反思,借鉴经验,敢于创新,勇于探究,将最有效的音乐教育方法应用到实践工作上去。这样,我国的音乐教育才能向前不断发展,提高全面的艺术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从而促进“美的教育”和素质教育,更好地推动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为现代化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奉献力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爽.音乐教育实践的哲学性思考与启示——论《作为实践的音乐与音乐教育》[J].高教探索,2020(1):140.
[2]宋敏.对音乐教育哲学研究的几点认识(上)[J].中国音乐教育,2019(8):36-39.
[3]庄安琪.后现代实践哲学视野下的学校音乐教育的反思[J].北方音乐,2019,39(11):185,193.
《音乐教育实践哲学的价值取向》来源:《中国民族博览》,作者: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