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盛论文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论文

审美心理美术静物素描教学探讨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20-08-01所属栏目:教育论文

  

  无论是美术鉴赏还是美术实践学习,其过程都必然包含着复杂的审美心理变化。美术课静物素描属于美术实践学习,要研究美术课静物素描,就必须了解其审美心理的结构、过程及其作用等,这样,才能够充分利用审美心理来达到推动与促进中专美术课静物素描教学发展的目的。

审美心理美术静物素描教学探讨

  1美术课静物素描教学审美心理分析

  静物素描虽然表面看起来处于静态,但实际上从心理上来看却是多种心理综合的动态过程。因此,在研究中专美术课静物素描教学时,必须将静物素描的心理因素列入研究与分析的体系当中,即要清晰了解与把握心理因素与静物素描的联系及其在教学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审美心理是影响静物素描心理因素体系中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部分,与此同时,中专生这一特定年龄层具有与成年人所不同的特殊审美心理,因此,研究中专美术静物素描教学离不开对审美心理因素的分析与探索。

  1.1静物素描审美心理结构与过程

  静物素描属于审美主体对静止客观物体的一种再创造行为,包括了复杂的审美心理,形成了复杂的审美心理结构[1]。大致地来说,静物素描的审美心理结构主要包含三个递进的变化阶段。初始阶段是审美主体对静物进行审美关注与审美期待的过程;第二阶段则是审美主体进一步对静物的光影、质感、色彩进行感知,并引发审美情感、审美联想的过程;最终阶段则是达到和完成对静物的审美理解与认知。静物素描过程中这三个审美心理的变化阶段彼此紧密联系,相互影响与依存,共同组成静物素描的审美心理结构体系。静物素描的审美心理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是各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过程,不断推动着静物素描审美活动由粗浅阶段进入到高级阶段。初始阶段,审美主体的审美心理表现出来的对所要描绘静物的注意,从而形成审美关注,由审美关注而引起审美主体的审美热情,即描绘静物的审美愿望,从而进一步形成审美期待。这种期待是一种非功利性的行为,带有功利性地进行描绘而没有形成审美期待,则很难创造出具有艺术性的静物素描作品。因此,审美注意与审美期待实质上表明审美主体的审美态度,是静物素描审美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与前提条件,只有形成良好的审美态度,后两个阶段的审美感知、情感、联想、理解、认知等才能够逐步被激发出来,从而为创作一件优秀的静物素描作品提供必要的审美心理基础。第二阶段,审美主体的审美心理主要表现出来的是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和审美想象与联想。从静物素描的审美感知来看,指的是审美对象被审美主体的视觉器官关注后,审美主体达到对静物的整体映象,包括形态、质感、色彩等。审美主体并非将静物当作是毫无意义的视觉刺激,而是通过心理来感知并赋予其一定的审美意义,因而上述的整体映像的各个内容均能够通过审美感知而获得审美意义,但这些仍然是不够的,审美主体在以审美眼光感知、审视静物对象时,还需要进一步感知各个静物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光影条件,即布局和空间环境。从静物素描的情感体验来看,指的是客观静物反映在审美主体心理上的主观性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与情绪,一般,审美情感是比较明确稳定的,审美情绪则往往波动较大,具有短暂而不稳定的特点。静物由于是处在静止状态当中,与动态的事物和自然风景相比,较难激起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这就需要审美主体通过深入的体验与感知来达到情感体验。审美主体产生情感体验的方式通过直觉的方式,由静物的直接视觉刺激而产生,需要静物本身具有较强审美特质,还可以通过生活体验来产生情感体验,如以静物来触发审美主体的生活记忆,从而产生情感。不同的审美主体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的强弱和内涵都是大不相同的,而同一审美主体在客观静物对象和环境不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也是不同的,而这正是情感体验的价值之所在。从审美想象和联想来看,这是一种创造性的审美心理活动。审美主体在进行静物素描时,基于审美情感体验,通过想象与联想,既构建出审美客体本身的审美形态,同时还丰富作品的审美表达[2]。引发审美想象和联想的方式很多,静物对象直观的外在形态可以引发审美想象与联想,而具有情境化或故事性的静物摆放则可以引起更为丰富的审美想象与联想,如一组茶具及茶点的摆放可以引发审美主体想象与联想家人午后合坐饮茶的温馨场景。第三阶段,审美主体的审美心理主要表现出来的是审美理解与认知。只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而缺乏对审美客体的理性上的理解与认知,仍然是无法使最终静物素描作品呈现出良好的审美性特点,因此,审美理解与认知亦是静物素描审美心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因素。在静物素描中,只有充分发挥理性的审美理解与认知的作用,才能使作品真正升华为艺术作品。静物素描的理性审美理解与认知不仅是体现在对静物组成的形式要素上的认知,还包括抽象与概括的能力,而更重要的则是审美评价作用。审美主体只有具备了审美评价能力,才能够清晰地了解自身作品的艺术水平与艺术价值,而审美评价则是建立在审美理解与认知基础之上的。

  1.2中专生静物素描审美心理特征

  研究中专美术课静物素描教学,仅仅了解一般性的静物素描审美心理显然是不够的,由于中专生是静物素描的直接参与者,还需要进一步了解中专生自身的审美心理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静物素描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中专生即将步入成年,审美能力在不断提高,对艺术美的理解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形式美,而是涉及更深层的情感与心理活动。中专生的自我意识已经变得强烈,尤其是当下的中专生,其自我意识已经非常强烈,对自身美颇为关注,对外部具有美感的人和事物也非常关注和向往,明辨是非的能力大为增强,发现生活中真善美的能力逐步提高,内心审美心理变得非常丰富。这些特征都使得中专生已经具备在静物素描教学中运用审美心理的基本能力。不过,尽管中专生从心理上已经具备静物审美心理的基本能力,但局限性亦是明显的,总体上来说,审美心理水平仍比较低,受到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学习上大多处于被动地位。许多中专生虽然能够实现第一阶段的审美关注,但往往面对静物对象时,缺乏进一步激起审美想象的主动性,而是单纯地等待教师被动地传输,而这种被动地传输显然不利于学生审美想象与创造力的培养。受到升学压力以及生活经验贫乏的影响,中专生审美想象能力以及理性审美认知能力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2从审美心理看中专美术课静物素描教学现状

  中专美术课教学主要目的在于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与技能,并为升入美术专业高校打下一定的美术基础。而在美术高考当中,静物素描是重要的考试内容,因此,中专美术课静物素描教学往往具有很强的应试目的,而这甚至直接造成静物素描教学与中专美术课的割裂,一部分致力于美术高考的学生在校外进行静物素描教学培训,而校内中专美术课则没有静物素描或流行形式,从而造成中专美术课静物素描教学薄弱的现状。从审美心理来看,由于高考应试压力的存在,在中专美术课静物素描教学中,学生的审美心理呈现出两种情况,一是学生为了参加美术高考,重“技”轻“艺”,只注重技艺表现而完全忽视审美表达;二是并不参加美术高考的学生则不愿意花费时间精力进行静物素描,心理上的懈怠使他们同样也缺乏融入审美心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除了学生本身以外,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同样是影响学生审美心理融入的重要因素,此外,还包括校方以及校外因素等,素描教学从审美心理角度来看,显然呈现出一种不尽如人意的现状,具体地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1教学资源缺乏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专美术课静物素描教学的资源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千篇一律的石膏像、水果道具、生活用品即成为静物素描教学的基本教学道具,甚至一些学校连石膏像也没有。除此以外,聚光灯、画板、画架以及画室等均是静物素描教学所不可缺少的,然而具备这些资源条件的学校却微乎其微。因思想观念落后,投入更少,几乎完全不具备开展静物素描教学的条件,而这也是校外高考美术画室蓬勃兴起的主要因素。在教学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在开展静物素描时,学生们在简陋的条件下,面对几件毫无生气的程式化静物道具,机械性地重复数十年流传下来的没有什么变化的素描技法,僵化乏味的课堂氛围与过程使学生们难以形成审美心理,更难以使审美心理提升至更高层次。

  2.2师资力量薄弱

  受高考应试影响,除以美术课为高考应试目的的中专以外,美术课教师在校内的地位和待遇比较低,极易造成优秀美术课教师的流失。而中专美术课教师本来就比较缺乏,往往课时较多,还需要担负学校宣传工作、美工工作等,工作繁重而待遇低下,使得教师们往往不愿意在教学中投入精力,教学方法老套,观念与方法陈旧,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一些优秀的美术课教师更加热衷于组织校外的高考美术培训班,从而更加削弱了校内的美术课。在师资力量薄弱以及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静物素描自然也就开展得不普遍,水平也不高。师资力量的薄弱,使得中专美术课静物素描教学中,学生们往往得不到优秀教师的耐心指导、引导与启发,影响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而厌学情绪的产生也使得审美心理难以形成。

  2.3学生缺乏自主性

  除美术专业课学生以外,中专生普遍重视主课而忽视其他课程,缺乏学习美术的自主性。即使是美术专业课学生,为了参加美术高考,往往只知一味地模仿照抄,背诵一些经验教条,以期在高考美术中获得好成绩,自主能力非常弱。这样的结果使得美术高校中很难得到优质的生源。与此同时,不少中专生在流行文化的学习方面更具主动性,而静物素描本身是一种比较枯燥,需要长时间耐心端坐的学习活动,也不具备流行审美元素,缺乏对中专生的吸引力。因此,从学生角度上来说,不愿意投入到美术课静物素描的学习活动当中,或只是作为应试的工具,在缺乏自主性的情况下,学生很难在静物素描学习活动中形成复杂的审美心理活动。

  3审美心理在中专美术课静物素描教学中的运用

  由于各方面原因,中专美术课静物素描教学存在着某些问题,从而影响到审美心理的形成与提升,各方应当采取切实有力的策略来推动与促进审美心理在中专美术课静物素描教学中的运用。

  3.1审美心理在中专美术课静物素描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3.1.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主体意识学生的审美主体意识在静物素描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将有助于学生不仅追求客观的真实性描绘,更具有自主艺术加工与艺术创造的能力,创作出更具审美意义的作品。主观性的审美心理的融入,使学生的审美主体意识得到觉醒与挖掘,有助于转变其固有的观念,从而提高学习静物素描的兴趣,并能够积极探索与分析包含其中的审美意义,从而创作出理想中的作品。3.1.2有利于推动教师改进教学方法静物素描虽然是美术基础教学,但它同样属于视觉艺术,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高雅艺术。教师如果仍然采用陈旧的传统教学方法,则势必无法达到将审美心理运用到中专美术课素描教学中的目的,从而促使教师必须采取新的教学方法,以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审美心理意识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能够自主地运用审美心理进行静物素描的学习与提高。3.1.3有利于教学评价标准的变革传统的中专美术课静物素描教学评价标准是以真实性为核心的,几乎以逼真程度作为衡量作品好坏的唯一标准,从而造成了重“技”轻“艺”的倾向。而审美心理的运用,将推动教学评价标准中加入审美心理因素,将是否具有审美情感、想象、认知等审美心理因素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之一,有助于将静物素描教学引导到正确的审美轨道上来,将静物素描作为一种绘画审美活动而非绘画技能活动来进行正确的评价。

  3.2审美心理在中专美术课静物素描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3.2.1转变观念,认识审美心理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静物素描是一种充满审美心理的创造性艺术活动,而不是一种应试的工具或毫无价值的活动。因此,中专美术课静物素描教学相关各方,包括社会、学校、师生以及家长们,都应当转变陈旧的应试观念和歧视观念,正视静物素描教学的意义,进一步认识到审美心理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从而各方配合,才能使审美心理在中专美术课静物素描当中得到真正运用。3.2.2贴近生活,感受静物之美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教师在静物素描教学中,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感受静物之美,从而引发审美心理,创造出富有艺术生命力的优秀作品[3]。因此,教师在静物素描教学过程中,应当从生活出发,在静物选择与摆放中注重与生活相结合,使之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并对学生加以引导,使之感受静物所产生的生活之美,从而丰富审美认知,提高审美想象力与联想力,挖掘其创造能力。3.2.3激发热情,培养主体精神在静物素描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地运用各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学习中,从而形成审美主体精神,并进而形成以学生为主动的契合于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方法。在这一激发与培养过程中,教师应当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审美心理个性特点,以个性化教学的方式,将学生的审美心理激发出来,使学生充满兴趣与自信,并能触类旁通,惠及整个美术课教学。3.2.4强化师资,加大资源投入优秀师资的匮乏是影响审美心理运用于中专美术课静物素描教学中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学校必须强化师资培养,通过严格选聘和送美术高校深造等方式,使美术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并具有良好的审美心理素质,能够在教学中自觉地运用审美心理以全面提升教学水平。与此同时,学校还应当加大资源投入,建设画室并配备充足的绘画工具、材料,为审美心理在中专美术课静物素描教学中的运用创造基本条件。

  4结语

  我国中专美术课的静物素描教学早在20世纪50年代已得到开展,然而至21世纪,我国中专美术课静物素描教学依旧呈现出薄弱的现状,虽然可供选择的现代方法与手段很多,但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很大程度在于各方只关注于教学形式而对其中所蕴含的审美心理不甚了解。由于各方的不重视,导致审美心理在中专美术课静物素描教学中运用很不充分,而这也直接导致重“技”轻“艺”的现象,影响教学实际效果。因此,从未来发展来看,只有将审美心理充分地运用于教学中,才能使中专美术课静物素描教学真正得到发展,使学生美术修养与艺术素质真正提升而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张琳.谈职业中专美术专业素描课程设置及训练模式[J].美术教育研究,2019(06):136-137.

  [2]赵顺鸿.探析中专美术教学中的素描教学[J].美与时代(中),2019(09):115-116.

  [3]余钟.试论中专美术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J].课程教育研究,2018(46):192-193.

  《审美心理美术静物素描教学探讨》来源:《景德镇学院学报》,作者:江鸿浜

论文发表问题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