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盛论文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文史论文

绘画美学思想研究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20-07-22所属栏目:文史论文

  

  齐白石是20世纪中国负有盛名、具有创造性和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之一,他在诗、书、画、印四个方面造诣颇高。观察实践、探索创新贯穿了他的绘画生涯,他不拘泥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和表现手法,不断创新、融合,开创了新一代写意中国画的浪潮。齐白石的艺术审美具有浓厚的乡土风情和天真质朴的童真趣味,他把生活化的绘画题材巧妙融入传统文人画,创造出清新质朴又意境深远的绘画作品。他把朴实无华的民间艺术和清高自洁的文人画风相结合,创造了雅俗共赏的绘画形式,逐渐迎合了大众的审美趋势,并从侧面反映出20世纪艺术风格的新追求,达到了中国现代写意花鸟画的高峰。该文分析齐白石的艺术风格和美学思想。

绘画美学思想研究

  一、齐白石的艺术风格

  在衰年变法以后,齐白石独创了区别于青藤、八大的“红花墨叶一派”。他在田园野趣中找到了自己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将自己童年在家乡的所见所得毫无保留地在画纸上表现出来,逐渐迎合了现代大众的审美趋势。齐白石作为身兼文人身份的民间艺术家,充分发挥了自己不同于其他文人的优势。他在保留中国传统水墨技法的前提下,将民间艺术中的明亮色彩施于绘画形象中,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综合形式。1.齐白石艺术风格的形成齐白石质朴的绘画风格的形成离不开他跌宕坎坷的童年经历。他自幼家中贫寒,纵使他对画画有强烈的喜爱,但是家中并没有多余的钱供其学习绘画,于是他便趁着放牛时用树枝在地上作画,眼中所能观察到的一切事物都成为他的描绘对象。后来,为了贴补家用,齐白石当了木匠。即便这样,也没有影响他对绘画的热情,在干完木工的活之后,齐白石便会用空闲时间练习绘画。他甚至将对绘画的喜爱运用到木匠活中,其制作的木雕在当地小有名气。这段特殊的经历为齐白石绘画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画家绘画风格的形成与画家自身的素质、心境息息相关。齐白石有着一种亲切、易相处的气质,为人风趣幽默。影响齐白石绘画风格的不只有深厚的绘画功底和善于观察的细腻心思,还有他风趣幽默、开阔豁达的人格魅力。这也正是齐白石画中往往透露出洒脱、随性之感的原因。2.齐白石的艺术风格分析在齐白石漫长的绘画生涯中,他一直在探索、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在历代绘画的发展过程中,部分画家习惯性地将工笔与写意区分开。而齐白石打破了这种局面,自身的经历使他对于绘画的学习面面俱到,工笔、写意、水墨无一落下,各种题材信手拈来。在绘画过程中,他也一直不停地寻找自己的独特风格,最终将细腻的工笔和大气的写意相结合,独创了一种兼工带写的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他更是将纤毫毕现的工笔鸟虫和粗枝大叶的写意花卉表现在一幅画面中,从而产生了兼工带写、形神俱备的效果。对情感的表达同样是齐白石绘画的一大特色。自古以来,中国画家大多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将自己的情感寄于画面之中,通过绘画表达出自己内心所想。齐白石继承了这一传统的绘画理念,并通过自己的探索为这一传统绘画理念增添了新的活力。由于齐白石的特殊经历,人们在齐白石作品的画面中更多看到的是画家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平民百姓纯真质朴性格的赞美,对贪官污吏的蔑视和憎恶,等等。正是这种情感流露,使齐白石在中国画坛大放异彩。另外,齐白石绘画中最为突出的一点,便是他那由内而生的童趣。齐白石十分怀念在家乡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以及家乡美好的一切成为齐白石绘画创作的重要主题。在作画时,他常用儿童的眼光审视这个世界。在齐白石的画中,人们感受最深的往往便是天真无邪的童性。

  二、齐白石的美学思想

  相对于视觉上的美感而言,齐白石更加注重对内在情感的表现,他将家乡的一草一木、童年的记忆变成诗和画融入画面。从这些画面中,人们可以感受到齐白石生活的痕迹,这也正是齐白石绘画思想的精妙之处。齐白石幼时喜爱画画,并且对绘画有着自己的思考。有一次,他想画一只蚂蚱,便一直跟在蚂蚱身后观察,其他人让他把蚂蚱拴起来,但他说如果把蚂蚱拴起来,那蚂蚱就失去了生气和灵动。由此可见,齐白石的绘画美学思想从这时就开始萌芽。他重视写生,同时不拘泥于对物象形象的再现,而是探寻形象背后的“意”,写生又写意,源于客观现实又超出客观现实,这是齐白石一直以来的坚持和探索。“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一绘画理论是齐白石最为突出的成就之一,也是齐白石一生绘画的追求。在经历过衰年变法之后,齐白石的绘画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次变法不是作品表面上简单的改变,而是从内到外的“核变”。齐白石的绘画师法石涛,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绘画理论正是继承和发展了石涛提出的“不似之似似之”的观点。“似与不似”既可以是形,又可以是神。从表面上看,“似与不似”中的“似”便是形似。描绘对象的形状外貌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中国古代绘画便是由描摹物体对象的外形而产生的,包括象形文字在内,中国古代传统的艺术形式无不与形似相关,因此,齐白石依然没有抛弃形“似”这一基础。但是,在形似的基础上,如何表现出物体的神态和情感,这便是“不似”的含义,也是齐白石毕生探索、追求的重要方向。“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历代画家中有部分人过于偏激或过于追求形似,这样便失去了绘画的意义。观画者可以亲临赏景,倒不必在画中寻找现实。相反,也有人抛弃了客观物象和画面的联系,只是一味追求古人的“六法”之道而失去了画面的“真”。如果绘画真的抛弃了师法自然的写生,不以描摹求真的方式反映现实世界,则会陷入“欺世”的歧途。艺术源于生活,绘画是万万不能脱离现实实践而空想创造的。齐白石在观察实践中一直探索着两者之间的平衡,在他的作品中,“似”变成了神,而“不似”是形,他在不抛弃写生造型的基础上追求超出形似的美感。这便是齐白石绘画美学思想的精髓所在。民间艺术家和文人画家的双重身份成就了独一无二的齐白石,也成就了他独具一格的美学选择。一般来说,民间艺术家质朴、接地气的风格和文人画家自洁清高的品性应该是相互矛盾的。但是齐白石既能画文人的富贵牡丹,又能画民间的白菜锄头,他把两者之间的差异变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把互不相关的题材、手法放在同一画面中,使之相互碰撞,给观者带来震撼的艺术效果。可以说,齐白石在矛盾与差异中寻找到了一条雅俗共赏的美学之路。齐白石的美学思想在花鸟画上体现得最为明显。“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既是他的造型观,又是他在整个艺术格调上欲求沟通世俗和文人审美意趣的体现。这一思想几乎贯穿了齐白石的整个绘画生涯,对当时及以后的画坛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种想法正与朱光潜倡导的“艺术与现实应该有适当的距离”观点不谋而合。齐白石的这一观点重新确立了“传神”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地位。齐白石的绘画种类多样,他对人物、山水、花鸟均有研究,其中,他笔下的虾、蟹、蛙、鱼最为出名,受到众人喜爱,图1为其作品《三虾图》。笔者也是从画虾开始认识齐白石的,刚开始临摹齐白石的虾时,在掌握了画虾的技巧后觉得画虾也没有太大难度,后来对画虾有了越来越深入的了解,才发现当初的想法太过浅薄。将齐白石笔下的虾放大十倍看,可以发现虾身竟然是透明的,虾钳挺而有力,虾须是最为精妙之处,细如发丝,宛如在水中飘荡。应该说,齐白石笔下的虾是“活”的。而能具有如此深厚的绘画功底和传神表现的能力,离不开齐白石孜孜不倦的观察、探索。他从小生活在乡下,终日与花鸟鱼虫相伴,他对花鸟鱼虫的独特情感丰富了自己画面的情感表达。

  结语

  齐白石是20世纪的国画大师,他独特的绘画风格为中国画坛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旗帜,他的绘画美学思想推动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与革新,为中国传统绘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对整个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之,齐白石绘画具有的艺术规律和美学内涵是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并且推动了中国现当代绘画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恩寰,梅宝树.艺术学.人民出版社,2001.

  [2]杨恩寰.美学引论.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

  [3]王砚波.齐白石.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

  [4]齐良迟.齐白石艺术研究.商务印书馆,1999.

  [5]张玲玲.试论齐白石大俗大雅的绘画风格.美与时代(中),2019(3).

  《绘画美学思想研究》来源:《美术教育研究》,作者:胡诗雨

论文发表问题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