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20-07-04所属栏目:医学论文
慢性咳嗽是呼吸内科患者临床常见的主诉症状之一,患者主诉为长期、反复咳嗽(8周以上),但胸部X线片和CT检查常未发现明显异常。慢性咳嗽常为多因素在长时间的作用下引起,凡是能刺激到呼吸道黏膜的因素均可成为慢性咳嗽病因,如感染、过敏等。慢性咳嗽常并发慢性气道炎症,长期咳嗽会导致体内非自主神经功能发生改变,甚至使气道发生不可逆的重塑。因此,需要及时处理咳嗽症状,寻找病因,对不同时期予以不同的治疗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年82月—2019年2月于某院就诊的慢性咳嗽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8例、女42例,患者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为(50.1±10.2)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病程(1.2±0.2)年;临床症状表现为反流、咽部发痒、咳嗽、喘息等;经X线和胸部CT检查未发现异常情况,将因其他系统的疾病因素排除。
1.2诊断标准
在呼吸内科患者中咳嗽患者占据了主要部分,并且咳嗽时间持续2个月且未得到有效改善,而通过检查并未发现有明显的异常问题。
1.3方法
采用茶碱缓释片和孟鲁司特治疗。茶碱缓释片口服,每天1次、每次1~2片,于早、晚各口服1次,以持续用药7天为1个治疗疗程。孟鲁司特口服,每天1次、每次1片,于睡前口服,持续用药7天为1个治疗疗程。结合患者疾病发展情况,遵照医嘱采用抗生素治疗。
1.4观察指标
根据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作为依据来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评定参考《镇咳平喘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规定的相关标准进行。患者喘息、咳嗽、以及咽部发痒和反流等症状完全消除为0分标准,患者临床症状出现大幅度缓解且对日常生活无较大影响为1分标准,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但仍旧为中度状态时为2分标准,3分则是患者临床疗效无明显好转甚至发生恶化的情况。治疗前评价积分与治疗后评价积分差额除治疗后积分所得出的百分比记为最后评价结果称为积分水平。低于29%的积分水平表明治疗无效;29%至60%的积分水平代表患者症状出现好转,显效明显的积分水平在61%~80%,80%及以上积分水平视为控制。控制+显效+好转=总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全部资料用SPSS25.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两组比较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经临床治疗后,咳嗽、喘息、咳痰、咽部发痒和反流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72.00%、92.00%、91.00%、88.00%。相比较于其他症状,喘息症状总有效率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慢性咳嗽是呼吸内科的一种常见病症,主要症状表现便是咳嗽,而慢性咳嗽由于病程反复、疾病前言时间长,所以会由此而导致患者消极的应对情绪,给其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对呼吸内科慢性咳嗽症状的主要表现进行下述总结:第一,患者咳嗽时间很长;第二,慢性咳嗽有显著的季节性特性,通常集中发生在春季与秋季,由于在这两个季节阶段、天气变化非常显著,日夜温差较大,所以患者身体无法一时适应环境的变化、导致咳嗽频发;第三,慢性咳嗽患者在用药治疗期间,基于用药时间的越来越长、药效的发挥却越来越低,甚至会因为长时间的用药而在患者体内形成较强的抗药性,所以普通的药物也起不到很好治疗效果。临床上关于该病的治疗以抗感染为主,借助炎症的消除可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是基于该病在临床上的常见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和喘息等,通过对症治疗有助于促进治疗针对性的显著提升,增强治疗效果,并且有助于症状缓释速度的加快,帮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使自己恢复正常的舒适状态,以此可以取得更好地治疗体验,尽快消除各种不适症状,从而可以促进患者对治疗满意度的显著提高。治疗初期,患者服用药物后后取得显著效果,但是时间的延长,基于患者机体对药物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会相应的降低药物治疗效果,长此以往很难取得理想效果,为此需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避免病情加重而造成治疗难度的增加。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充分配合,认真进行健康教育,尽量减少生活中病发的相关因素,戒烟并通过不良环境刺激的减少来促进治疗效果显著增强,减少疾病反复发作的频次。
综上所述,针对慢性咳嗽的临床表现,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参考文献
[1]周捷.呼吸内科慢性咳嗽症状的临床治疗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5(21):9-10.
[2]何亦龙.呼吸内科慢性咳嗽症状治疗效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8,33(06):888-889.
[3]程强.呼吸内科慢性咳嗽症状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7(38):202.
[4]何亦龙.呼吸内科慢性咳嗽症状治疗效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9,33(6):888-889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来源《医师在线》,作者:代莉 1 李琴 2 刘雪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