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20-06-01所属栏目:文史论文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文化,本文以瑶族民歌为例,分析如何探索和发展当地民歌。在讨论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圈时,根据当地民歌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为了重建民族音乐文化理念和相应的音乐教育理念,“中国文化作为母语音乐教育体系”,其目的是确立民族音乐文化在中学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对瑶族民歌与地方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对接路径分析,在阐释基础教育对发展民族音乐具有重要价值的同时,还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瑶族民歌与地方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对接的必要性
瑶族民歌自古以来一直延续着:“口耳相传,族群相传”的传承模式。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瑶族地区的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传统音乐文化危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受到流行音乐浪潮的冲击,现在大多数本民族的年轻人对瑶族民歌并没有高度的认知,瑶族民歌也逐渐在他们心中淡忘、口中遗忘。为了改变这种现象,许多专家学者开始呼吁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让更多的人或机构加入传播音乐文化的团队。特别是提出瑶族民歌应该在学校课堂上推广,在课堂上给学生植入民族文化意识,从小建立民族文化自信,让学生对我们的瑶族民歌产生兴趣,再喜欢上瑶族民歌,然后传承我们的瑶族民歌。目前,随着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外来文化以其强大的渗透能力对当地传统民族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加之长久以来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导向偏向于西方音乐,致使许多优秀的传统民族音乐处于“传承断代”的困境。然而学校是继承我们民族文化的最佳摇篮,在课堂上传播我们的瑶族民歌,就不会出现“断层”的现象。课堂教育的继承针对所有年龄段的学生,不仅继承了年龄层次,而且扩大了继承范围。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的阶段,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展示我们的瑶族民歌,从而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一方面,能加强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自信,感受瑶族民歌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能有力地将瑶族民歌传承下去。此外,将传统的瑶族民歌延伸到学校课堂,进一步了解当地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不仅丰富了音乐课程资源,更有利于瑶族民歌的继承和发展,也可以增强当地人民的民族音乐认同感和自豪感。另外,民族和谐共处的基础来源于相互理解与包容,而传统民族歌曲作为承载该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音乐表达过程也是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促进各民族相互了解的重要途径。音乐课堂教学为瑶族民歌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瑶族民歌势在必行。
二、地方中学音乐课堂民族音乐教学的现状
(一)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因素是阻碍课堂改进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音乐教师的能力较差,导致音乐课教学质量差。一个音乐老师甚至担任几个年级的课程,教师在时间上和精力上都无法上好每一堂课。每节课都需要老师精心设计,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学习的目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课堂设计对学生传授知识非常重要。但是音乐教师数量少,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久而久之,音乐这一堂课就无法更好地传播音乐文化。另外,当前活跃在教育一线的音乐教师几乎都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长期以来,中国的音乐教育采用了“西方音乐新理论”作为构建音乐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基础。进而使教师在面对以弘扬传统民族音乐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改革理念时,对自身教学理念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在教学内容上,许多音乐教师在自身受教育过程中很少接触民族音乐,瑶族民歌更是了解不够,进而中学音乐教师普遍存在对瑶族音乐理论及技能的掌握水平较低的状况。于是课本中出现的瑶族民歌也是被一带而过了。也因为相关的瑶族民歌的文本研究相对匮乏,极大地制约了音乐教师对民族音乐素养的提升。
(二)课程体系不健全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像是缓解学生压力的休闲课程,没有实际强调音乐课程这样的事情,并且存在音乐教育无效的现象。中学一年级音乐课基本上是每周两节,二年级音乐课一周有一节,而三年级的音乐课就只有表面上的音乐课。有时候学校里有活动,或者考试安排会取代音乐课来学习和复习考试内容。学校这样不重视音乐课就会使学生对音乐课程不感兴趣,也无法很好地利用音乐课来做好艺术教育。当前中学的瑶族民歌课程安排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安排,地方中学完全可以将本民族或当地有特色的民族音乐纳入音乐课堂中,丰富音乐教育课程资源。有助于在音乐课堂上培养他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和艺术情操。此外,学生对于培养兴趣爱好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但迫于学习压力而积极应对文化课学习而忽视对艺术的学习。可见社会和学校对艺术教育认知长期以来的片面性,致使社会、学校、家长、学生,普遍对音乐艺术认知不足,导致音乐教育无法健康顺利地开展。在教学过程中,将传统的民族音乐融入中学音乐课堂中,单纯地只是让他们听老师讲解,简单欣赏歌曲,学生只会觉得枯燥乏味,无法产生兴趣。没有把学生放在音乐课堂主体地位,导致了学生的思维停滞不前。
(三)教学设施落后教学条件是学校教学正常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的有力推动。自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教学设施和设备的配置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城乡还存在着明显差距。首先,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有些学校没有额外的教室作为音乐教室,有音乐教室的也被学校用来当作普通教室。所以音乐课程就只能在普通教室里进行。但是普通教室全是课桌以及书籍,可活动的空间非常狭隘,音乐是一门需要活动的课程,所以需要宽敞一些的教室来进行音乐课程学习,方便展开活动。再加上使用循环教科书,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其次,缺乏音乐教学设施。有些学校,甚至有一些音乐教学设备,很少用于日常教学。它们只是偶尔出现在罕见的公共班级和竞赛班级,剩下的时间被搁置起来放在里面的框架里,就像一个文物展览。例如,如果教学要使用电钢琴,音乐老师不得不将乐器从一个教室转移到另一个教室。老师有时候一个人不能搬动,学生搬的话容易将音乐教学器材碰坏。而且,由于缺乏各种通用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像教材所需的视听教材,大多数学校都没有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和其他教具。更不用说传统少数民族歌曲的音频材料和相关教具。孩子们不能享受原始的美丽音乐,甚至不能享受它,音乐教学活动受到严格限制。
三、瑶族民歌与地方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对接的实施对策
(一)将瑶族民歌纳入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目前,西方音乐似乎越来越成为主流,占据了整个音乐教育的核心地位。流行歌曲占据着人们的精神地位,民族歌曲受到冲击。许多中学生对传统民歌兴趣很低,认为民歌质朴、落后、过时,现实使瑶族民歌面临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教育学生明确:一是,了解世界艺术与文化且丰富自己知识面的基础前提,是从学习和了解本民族优秀艺术和文化开始的。二是,帮助学习学生转变音乐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在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下,学习者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进而不利于瑶族音乐教育的推进。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瑶族音乐的主观能动性,就应当还原瑶族民歌产生及发展的过程,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设身处地地体验瑶族民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发挥传统瑶族音乐教学“口传心授”的实践教学优势,再结合在音乐课堂上对瑶族音乐理论教学,最终使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真正领悟瑶族音乐的魅力,第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使学生对瑶族音乐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二)建立瑶族民歌课程体系建立瑶族民歌体系,通过教材的编写、建立民歌库,来了解瑶族民歌风格以及发展脉络。以欣赏课形式配合教室讲解了解瑶族民歌魅力、以课外实践课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承担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带领学生到瑶族居住区体验瑶族音乐文化氛围,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瑶族民歌的兴趣,鼓励学生展示自身瑶族民歌技能。创建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更好地传播优秀的瑶族民歌传统音乐。1.编写教材将瑶族民歌引入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有利于基础音乐教育与地方课程内容的融合。根据该地区不同的文化背景,可以根据其特殊性来开发教科书。在进入瑶族民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征求当地政府、文化中心、当地教师、瑶族民间艺术家等人才,专家和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使瑶族音乐课程能够循序渐进地融入地方基础教育当中。例如,在教材编写中加入一些瑶族音乐的历史民间故事,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瑶族音乐历史文化的理解。在选择音乐教材时,可以加入当地瑶族人的表演图片,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对学习的热情。此外,整合当地瑶族音乐的课程和教科书是瑶族本土音乐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教育和教育人的目标是基于当地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因此,在课本设计和教材编写中,必须注重本土音乐文化,立足当地的音乐文化。2.建立民歌库现如今多媒体发展迅速,但是瑶族民歌传播的作品极少,传唱度极低,有关于瑶族民歌的音频资料也非常少。建立瑶族民歌曲目库,根据瑶族民歌曲调的色彩来分录收集瑶族民歌。系统地将瑶族民歌分类收集,这有助于人们系统地去了解瑶族民歌,以便于瑶族民歌的保留和传承。收集经典的瑶族民歌,例如,《蝴蝶歌》,这首歌曲是二重唱且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再加上一字一衬词的明显特点,非常具有瑶族民歌韵味。瑶族民间演唱者喜爱将这首歌曲带上舞台,同时听众也非常喜欢;《大声歌》是瑶族祭祀歌曲代表性作品之一,此曲调庄严的气氛十分具有祭祀歌曲的沉重感;《酒歌》篇幅短小,但是曲调振奋人心、雄厚有力。瑶族民歌风格多样,但也别具特色。另外也可以收录经过改编的瑶族歌曲,如由《瑶族舞曲》改编而来并且登上了春晚舞台的《追爱》,旧曲填新词,大众很容易接受,同时又有利于传播瑶族传统音乐。3.打造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应以课程、教材、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建设为主要内容,支持梯队建设。努力将团队建设成一支具有鲜明特色,凝聚力强,创新精神和综合实力强的教学团队。音乐教师在瑶族民歌进入课堂教学中起着关键作用,在瑶族民歌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对于瑶族民歌的演唱表达和语言方面会有一些弱势。因此,音乐教师团队应该走进瑶族地区,贴近瑶族人文,感受瑶族民歌的艺术特点和魅力,向瑶族有经验和成就的民间艺术家学习,培养出喜爱瑶族民歌的青年教师。与此同时,瑶族民间艺术家加入音乐教师团队,并定期邀请民间艺术家进入课堂,为学生带来最正宗地道的瑶族民歌,提高学生学习瑶族民歌的积极性。4.课程教学方法探索讲解示范法:在课程开始时,音乐老师通过正确的瑶族民歌演唱方式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瑶族民歌的热情。多媒体教学法:充分地利用多媒体,例如,电子课件以及音频、视频的展示,给予学生们直观的感受,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情境授课法:将瑶族的服饰、乐器等带进课堂,给学生们创造一个瑶族氛围的情境,更加了解瑶族人文特点,激发学生们学习瑶族民歌的兴趣。邀请民间艺术家进入课堂,为学生带来最真实的瑶族民歌,提高学生学习瑶族民歌的积极性。评价鼓励法:瑶族民歌新课教授,学生每个人单独或小组合作完成一首瑶族民歌作品,教师应当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来提高学生学习瑶族民歌的自信心。竞赛激励法:在中学校园定期举办瑶族民歌演唱比赛、文艺汇演,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励。这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瑶族民歌的研究,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
四、结论
瑶族民歌记录了瑶族人民的真实生活。本文以瑶族民歌的继承和发展视角为基础,有效地将瑶族民歌与中学基础教育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同时,基于音乐教育的视角,研究瑶族民歌作为区域音乐教育资源,尝试开发课程并提出实施课程教学的想法。结合瑶族民歌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编写教材、探索课程教学方法、制定实施方案设计等,努力构建更加合理的教学模式和路径,以期待最大限度地实现瑶族民歌作为一种本土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鹏.瑶族民间音乐进高校的若干问题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125-128.
[2]黄钰婷.贺州瑶族民歌的文化底蕴[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80-84.
[3]黄翔鹏.论中国传统音乐的保护和发展[J].中国音乐学,1987:4-21.
《瑶族民歌与地方音乐课堂教学的对接》来源:《戏剧之家》,作者:单位:张天慧 李巧伟 衡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