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盛论文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科技论文

儿童医院急诊信息系统设计应用效果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20-05-28所属栏目:科技论文

  

  急诊科是医院病种最复杂,抢救任务最繁重的科室,急诊医疗所面临的往往是一些高危急重症患者[1-2]。国内外急诊科拥挤情况日益严重,就诊秩序混乱,部分真正需要急救的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3]。而儿童医院情况更加严重,儿童与成人相比,病情变化快、病情险、病死率高,更容易出现等候期间病情突然恶化或死亡[4]。急诊分级准确率、急诊滞留时间、72小时内非计划重返急诊率、患者满意度等,都是急诊医疗质量考核指标[5]。有研究[6]显示:国内132家三甲医院,急诊患者就诊模式按照分级就诊为79家占59.8%,预检分诊有电子信息化分诊系统支持的为67家占50.8%。急诊预检分诊普遍存在以下问题[7-8]:①缺乏具体客观的量化指标,缺乏可靠的分级分诊标准;②预检分诊采用手工登记方式,工作效率低下,同时存在登记速度慢、信息登记不完整、数据利用不便等问题;③分诊护士缺乏专业性培训,分诊技术能力和经验参差不齐。如何快速准确地进行预检分诊,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患者的就诊顺序和就诊区域,使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是医院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而且各项的分诊数据、患者就诊相关信息、常见疾病种类等等都是作为急诊科管理者急切需要获取的信息,因此建设以分诊为核心的信息系统特别迫切。

儿童医院急诊信息系统设计应用效果

  1急诊分诊信息系统的设计

  1.1制定急诊预检分诊标准体系

  依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2013年发布的《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9],结合国内急诊预检分诊的专家共识[10-13],同时总结本院急诊预检分诊的以往经验,急诊救治领域的临床各专科专家以及护理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制定了可量化的针对儿童症状的五级分诊标准,主要包含意识,体温T,呼吸R,脉搏P,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疼痛评分等生命体征参数,针对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生命体征分级指标。同时结合患者主诉和症状描述,来确定患儿病情分级,将患儿分为I级(濒危)、II级(危重)、III级(紧急)、IV级(亚紧急)、V级(非紧急)。运用物联网技术和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将监护仪与分诊系统链接,自动采集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包括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四个体征指标,便于医护人员更快地记录分析数据,减少分诊耗时;同时系统会根据体征指数自动给出评级级别,做到智能化、标准化。

  1.2急诊分诊系统的流程设计

  急诊分诊是患者进入急诊门诊得到及时救治的重要环节,它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急诊医疗服务的秩序和质量[14]。系统支持多途径信息录入,能够通过读取医保卡、医院就诊卡或者患者档案号获取患者基本信息,其中出生年月是必须具备的条件,通过快速勾选记录病人基本情况,自动采集监护仪的数据,帮助护士快速、直观地完成急诊评分以及分诊工作,完成分诊并打印分诊单,根据分诊级别前往相应的区域就诊。I级患儿抢救区救治,II级患儿监护区诊疗,III级患儿和IV级患儿在急诊诊疗区按照级别次序候诊,V级患儿0点—7点30分在急诊诊疗区候诊,其余时间门诊就诊。我院急诊除了分诊病人以外另存在两类病人:第一类是救护车送入的患儿,归为I级患儿,直接送入抢救室;第二类是新生儿患儿,允许不经过分诊直接挂急诊号,归为II级患儿,在监护区诊治。急诊患儿流转具体如图1所示。

  2结果

  2.1系统运行情况

  系统于2019年1月10日上线,共收集了2019年2月1日至8月31日的急诊分诊患儿48217例。其中,男28834例占59.8%,女19383例占40.2%;0~3个月患儿2799例占5.81%,3~6个月患儿1664例占3.45%,7个月至1岁患儿13415例占27.82%,2~3岁患儿12778例占26.50%,4~6岁患儿9936例占20.61%,7~9岁患儿4581例占9.50%,10岁以上患儿3044例占6.31%;省内患儿26033例占53.99%,省外患儿4942例占10.25%,无有效地址患儿17242例占35.76%。

  2.2各级别患儿急诊滞留时间及抢救

  室患儿转归情况分诊平均耗时T(t保存分诊-t开始分诊)=49s;I级患儿665例占1.38%,II级患儿10039例占20.82%,III级患儿27448例占56.93%,IV级患儿10036例占20.81%,V级患儿29例占0.06%。Ⅰ~Ⅴ级患儿的平均急诊滞留时间分别为77min、104min、154min、111min、76min,患者平均滞留时间119min,2018年同期患儿平均滞留时间184min。入抢救室患儿共4743例,经抢救治疗后去向:离院1216例,住院2142例,ICU550例,留观816例,死亡19人,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率为0.40%,2018年同期的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率为0.42%(抢救人数5301人,死亡人数22人),单纯数据上分析系统上线后的抢救成功率略有提高。

  2.3患儿的诊断情况

  急诊患儿主诊断前3位为肺炎8056例占16.71%,抽搐待查3240例占6.72%,发热待查1949例占4.04%,前13位诊断情况及占比见表1。

  2.4分诊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

  分诊界面增加了调整分诊级别的按钮,分诊人员调整级别需要填写修改理由,结果发现自动分级与实际分级不相同的有2320例患儿,修改率为4.81%,其中级别降低有1635例占3.39%,级别升高的有685例占1.42%,主要修改理由见表2。随机选取了2018年6—8月以及2019年6—8月各500名在急诊就诊的患儿家长,进行了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满意度分别为85.6%,93.2%,明显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3讨论

  从分诊数据看,作为国家区域儿童医学中心(华东)所在地,医疗范围主要辐射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等省市,非浙江患儿占10.25%,比例并不高。同时发现有35.76%的患儿地址是无效的,分析原因地址信息不完善或者空白,应该在今后的工作中完善。急诊患儿就诊时间密集区在每天的12—13点,高峰期建议增加分诊人员,加强医护人员配比。从表1患儿主诊断可以发现,主要是肺炎、抽搐待查、发热待查,合理安排内科和外科医生的比例。从分诊准确率看,3.39%患儿存在过度分诊和1.42%患儿存在分诊不足,直观地呈现了分诊标准的不足,同时也存在预检护士对非典型疾病把握不准或者患者主诉不清等原因,在有限时间内很难准确抓住患者疾病特点。从表2分诊级别修改理由可以发现,分诊级别修改的原因主要是无症状、无休克征象、病情不是十分严重、病情十分严重,理由不够直观。儿童急诊预检分诊标准能较准确地判断患者分诊级别,但由于患者症状不典型以及预检护士能力的差异,可能出现分诊错误的情况,有必要定期对分诊结果进行回顾和总结,进而优化预检分诊标准。

  4结论

  智能分诊系统的应用,降低了患者的等候时间,让患者得到适时诊疗,又保证分诊人员在舒适的环境下对每位患者进行准确的预检分诊。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不同等级患者的候诊等待时间,能够提高急诊患者的安全性;同时能够提高急诊的服务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医院的信誉和社会认知度[15-16]。急诊信息系统中的数据积累有利于急诊管理,通过对儿科急诊室的就诊人群分布、就诊患儿病种分布、就诊高峰时间的变化情况分析,都有利于医疗机构合理的安排医疗资源,为医疗管理部门提供流行病学等方面的支撑决策。

  《儿童医院急诊信息系统设计应用效果》来源:《中国数字医学》,作者:秦嘉品 俞刚 叶盛 黄玉芬

论文发表问题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