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盛论文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论文

小学阅读教学核心素养培养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20-04-06所属栏目:教育论文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向学生传递综合的语文知识,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接受语文综合训练。因此,利用阅读作为媒介,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举措。小学生精力有限,单独进行核心素养培养不利于学生形成整体认知,中高年级学生能够在阅读知识积累中对知识进行验证,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1]。

小学阅读教学核心素养培养

  1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现状分析

  在小学高年级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既有优势也有问题。优势是教师的讲解较为充分,高年级学生在教师的细心指点下,阅读障碍被极大减少。但是,学生在这种全方位的指导下,缺少足够的自我思考空间,只是对教师的阅读收获进行复制,没有对阅读的文章形成自身的理解,不利于学生阅读的健康发展。学生的阅读量较少,阅读质量也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这两方面原因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阅读收获也有一定限制。同时,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较大,对自己没有实际经历过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阅读教学的基础较好。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优质的阅读内容,在阅读教学中增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实现良性循环。

  2阅读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阅读教学蕴含着语文教学的多个方面,属于整体学习。核心素养是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体要求,属于整体层面的教学任务。阅读教学与核心素养都属于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教学,因此,利用阅读教学进行核心素养培养工作,具有优势条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语言字词的分析,使学生明白作者遣词造句的种种技巧,理解文字组合产生的种种变换,增强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教师带领学生对阅读文本展开分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作者谋篇布局的思路,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带领学生对文章意境进行探究,领略作者构建的审美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教师利用阅读文本中的文化元素开展教学活动,增加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与认识,让学生理解核心素养[2]。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同时,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对阅读学习也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联系,在教学中携手进步,实现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升。

  3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中高年级学生已经在语文知识和语文学习方法上积累了一定的基础,教师应对中高年级学生进行提高教学,满足学生对语文核心素养学习的高阶需求。阅读教学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之间存在的正相关联系,决定了教师利用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正确性。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利用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3.1在初步阅读中培养语言建构能力与运用素养

  阅读的基础是让学生初步掌握文本中的陌生字词,扫除学生深度阅读的障碍。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初步阅读环节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让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内容,解析文本中的字词,琢磨作者使用的经典文字搭配,观察语言搭配与运用的方法,使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更加深刻,不仅仅停留在了解与认识的层面,更能增强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在解读《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读“凌、増、棕、靴”这几个复杂的字,规范书写包括“铺、泥”在内的十三个字,正确读写“规则、排列”等新词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行勾画优美的字词句段,考查学生对语言的敏锐度,学生在勾画过程中,需要认真阅读作者使用的语言,感受并借鉴作者搭配词语的具体方法,最终融入学生自我的语言体系中,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促进语言建构能力与运用素养的逐步成长。

  3.2在段落分析中培养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文本是作者思想的结晶,文本的段落安排与整体的文章布局是作者写作思维的完整展示。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段落分析,能够找到文章的叙述脉络。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对文章段落进行梳理,可以掌握文章的发展线索,有利于学生形成对文章的整体认识,对学生叙事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学生还能够在段落分析中掌握作者运用的多种写作手法,与自己的思考相结合,有利于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进步,实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在教学《火烧云》的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每个小组用各自的方式对文章的段落进行分析。有的小组选择了最简单的平铺直叙式,直接点明段落的分布以及划分理由;有的学生小组运用树状图的方式对文章段落进行划分;还有两个小组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文章段落进行了抽象总结,这种方式简洁明了地体现了文章各个段落之间的关系,文章的发展脉络显得十分清晰。学生纷纷向教师反映,通过这种学习形式,阅读文章时思路更加清晰,有利于在写作时形成自己的叙述线索。这正是段落分析对学生思维发展与素养提升的积极作用。

  3.3在意境感知中培养审美鉴赏能力与创造素养

  文章具有一定的美学内涵,是作者审美眼光的体现,展示了作者的审美世界。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知文章的意境,欣赏作者创造的审美世界,一方面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欣赏美的眼光,另一方面让学生借鉴作者的审美手法,与学生自身的人生经验相联系,帮助学生进行美的创造。学生在意境感知中受到审美意识的影响,在教师的指点下,提高了审美鉴赏能力与创造素养。意境感知的具体途径为情境教学。如在《月光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在导入环节播放这首曲子,为学生构建声音情境,使学生感受文章的基本情绪。在具体意境的感知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将文章内容具象化,弥补学生想象力的不足,给学生更为生动直观的感受。学生在声音情境中感知文章的情绪,在视频情境当中感知文章画面,将阅读过程中的感知具体化,对文章意境之美感受得更加具体,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4在文化实践中实现文化传承与培养理解素养

  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是语文核心素养当中最具有生命力的一项,其直接与文化元素相关联,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实现对学生的培养。文化元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元素,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体现,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创建实践情境,使学生体验文本中的文化场景与现象,直接与文化产生关联,增进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进而实现文化传承,培养学生的理解素养。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文化实践活动的多样性以及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匹配度。如《将相和》一文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可带领学生开展“矛盾我来解”文化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矛盾情景,让学生仿照文中人物的言行解决矛盾。学生模仿历史人物处理矛盾的过程,就是实践高尚道德品质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优秀道德文化的内涵与实际价值。

  4结语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有更高的需求,阅读教学与核心素养教学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是教师能够利用的有效教学方式。教师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时,应利用初步阅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与运用素养;利用段落分析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利用意境感知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与创造素养;利用文化实践方式实现文化传承与培养学生的理解素养。教师应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活动的选择,发挥阅读学习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积极培养作用。

  参考文献

  [1]苏琳园.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9.

  [2]吴燕.重在指导,巧在授法———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优化设计[J].才智,2019(5):110.

  小学阅读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相关推荐小学语文阅读中朗读训练探析

论文发表问题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