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盛论文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经济论文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与培养策略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20-04-01所属栏目:经济论文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在对外开放发展中一项宏观战略,是以各方的互利共赢作为根本目标的跨国合作理念,极大地顺应了世界各国经济和文化跨国发展的趋势,各国之间也因此有了更加紧密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因此,我们不但需要积极了解外国文化,还要大力传播中国文化,坚持“引进来”,“走出去”,不断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在这样的战略背景下,我们对培养具有一定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培养和输出跨文化交际人才的教育目标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鉴于此,积极探索“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高校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新模式,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具体培养策略就呈现出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与培养策略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与要素

  跨文化能力的概念可以追溯到Hymes,Ruben,Hammer等人。上世纪七十年代,交际能力这个概念最初是由海姆斯提出的,他认为语言的使用应该符合特定文化背景的规范。鲁本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态度、角色、移情、互动、尊重等,并阐述了有效、恰当的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海默认为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分为三个维度:寻求心理压力的解决方案、有效的沟通和建立人际关系。上述三位学者的早期研究为跨文化能力的内涵和组成提供了初步的研究数据。近三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跨文化能力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术语和定义,如跨文化能力、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敏感性。但大多数学者认为知识、态度、技能和意识是跨文化能力的核心要素。跨文化能力的定义如下:通过运用个体的内在特征(如民族文化知识、外国文化知识、态度、跨文化交际技能、跨文化认知技能和意识等),在不同的跨文化环境中,与来自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人进行有效、恰当的沟通。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主体,是国际人才培养的摇篮。在“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高校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培养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主导方向,可以保证对外交流的互动和连续性。教育部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计划”提出,要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跨文化交际者。大学生在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他们有强烈的意愿去主动了解学习国外相关的文化知识,在熟悉本国文化的基础上,对其他国家的文化持有一种包容的态度,去理解和接受异国文化,并且能够从不同的文化视角去分析和解决国际交流中出现的问题,运用文化相对主义的跨文化意识在文化层面上进行交流与互动。因此,在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形势下,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开展针对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是时代的必然趋势。

  三、跨文化交际的培养与高校外语教学现状

  立足“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学院和大学开始培养跨文化交流人才。然而,“一带一路”沿线几十个国家由于地处不同位置,分别受到迥异的历史习俗的影响,因此它们在历史文化、社会规范、言语行为、人生观价值观、宗教信仰和文化禁忌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虽然各大高校纷纷开展对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培养,并配合其积极进行外语教学的相关改革,但收效甚微。我们通过开展对山东省部分高校跨文化交际和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1、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不强在对部分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在有跨文化交际经历的大学生中,60%的学生并非主动,而是因为碰到外国人不得不偶尔交流;另有19%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或者机会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这说明我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上相对较弱,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唤起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已刻不容缓。2、外语应用能力比较弱当前绝大多数大学生英语等级水平可以达到四级以上,词汇量在4750左右,这说明学生在英语能力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水平,书面阅读和写作均可胜任。但是在交际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学生表示自己的外语表达能力不够,无法流利自如的表达自己的意图,达到与外国人自由沟通的程度。这说明我们的外语教学依然是没有达到让学生学以致用的程度,没能充分实现语言应用的教学目标。3、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相关文化知识极为匮乏目前高校大学生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跨文化交际知识和技能。我们应当看到的是,中国传统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内容主要基于英美国家的文化。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说,东南亚,中东和北非的文化很少参与;更鲜有高校提供相关的文化知识课程。这种课程的缺失无疑降低了大学生对于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了解,成为制约当前高校教育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更好服务的因素。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1、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跨文化意识分为四个层次:“首先,通过旅游、杂志等方式了解明显的文化特征,这种文化的传播者有一种新颖的感觉,第一、二级通过教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文化知识输入,帮助学生获得新颖性,提高他们对文化学习的兴趣;然后选择矛盾突出的文化事件,然后向第三层次过渡-开放接受和理性分析文化冲突。第四个层次虽然比较难以达到,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无论是在线还是离线。离线活动包括模拟课堂交流活动。下课后,学生可以在我市与外国学生和其他外国人交流,组织文化交流活动。网上活动主要通过利用互联网鼓励学生使用论坛、Skype、Facebook、微信等社交工具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线交流,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敏感性。2、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交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有效的途径。因此,高校应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高校英语教师需要丰富课堂教学开展的形式,多利用情境类的外语课堂活动,让学生融入其中,体验真实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增强课堂趣味性,同时激发学生外语学习的动力。由于“一带一路”战略包含的国家众多,文化差异很大,而且西方国家交流过程中交流气氛非常活跃,文化多元化程度高,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遇到困难和被动,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需要侧重对大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培养。为此,我们要实现一些重大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以考试为导向的教学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基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注重阅读杰出的能力到能够进行实际的跨文化交流,听、说,全面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从过去的单一测评教学结果逐步转向教学全过程整体监控和评价上来。3、增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教学目前,中国在培养跨文化人才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西方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语言、文化和社会制度,越来越少的人了解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为了解决“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跨文化问题,我国高校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心应转变为“片段”战略,建立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课程内容应包括提高沿线国家学生的文化意识,了解沿线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等。我们可以在高校开设选修课,也可以用第二节课进行相关的文化活动。把沿途的国家和地区分成几个单元,分期进行介绍。通过多种形式提升我国高校学生对相关国家、地区情况的了解。

  五、结语

  “一带一路”是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外语人才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文化软实力,它对“一带一路”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外语教学也需要适应这一战略背景,逐渐从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树立全新的教学意识,丰富课堂形式,调动学生交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注重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外语学习要求,调整学生学习方向,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这将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行提供充分的支持,以培养更多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珂.“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南高校跨文化交际创新研究[J].现代交际,2018,(2):14-16.

  [2]孔海燕.“一带一路”视域下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内容探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20-122.

  [3]范慧.“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10):94-95.

  [4]再论韦伯新教伦理之“天职思想”《网络》-2017

  [5]何加红.“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翻译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与培养策略[J].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2018-06-01(7).

  [6]彭仁忠,吴卫平.“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发展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70-78.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与培养策略》来源:《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作者:杜茜

论文发表问题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