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20-03-25所属栏目:社科论文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位于我国华北地区,界于37°24′-53°23′N,97°12′-126°04′E之间,总面积118.3万km2。属于典型高原型地貌,涵盖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沙漠等地貌,以温度大陆性气候为主,地跨黄河、嫩江、西辽河、额尔古纳河四大水系。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矿山开采、旅游无序开发、过度放牧等问题突出,在中央第二环保督察组对内蒙古开展的草原生态环境问题专项督察时发现,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仍然脆弱,中、东部地区草原面积呈减少趋势,全区草原植被平均高度、草原牧草产草量持续下降,生态环境整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
1.1生态环境污染情况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内蒙古生态环境承载力日渐不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协调问题凸显。目前生态环境污染情况主要表现为:(1)矿产资源开采失衡。地区煤矿存在过度开采、掠夺式开采问题。例如,乌海地区自1958年以来,生产出了数亿吨中煤和煤矸石等,60余年的堆积占用了许多土地面积。煤炭开采导致地面塌陷、地下水位降低,存在植物因缺水而死亡,破坏生态平衡。煤矸石的露天堆放释放大量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以及扬尘和粉尘等,对环境造成较大破坏。(2)草原面积退化。20世纪60年代,内蒙古草原面积13.2亿亩,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减少至11.82亿亩,90年代下降到10.37亿亩,其中,科尔沁、呼伦贝尔、锡林郭勒、鄂尔多斯和乌兰察布等五大草原中,乌兰察布草原土地沙化最严重,科尔沁、鄂尔多斯和乌兰察布三大草原退化十分严重。(3)河流污染。根据《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区I-Ⅲ类水质断面(点位)占47.1%,劣Ⅴ水质断面(点位)占19.3%,总体呈轻度污染,由连续7年中度污染向轻度污染转变,I-Ⅲ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点位)占比分别下降5.5和2.6个百分点。其中,西辽河为重度污染,滦河干流和海河五级支流黑河、亮子河、贡格尔河水质为中度污染。全区湖库水质总体评价为重度污染。(4)水土流失。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数据,全区水土流失面积为62.9万km2,其中,风力侵蚀面积占水土流失面积达83.72%。
1.2居住环境污染情况
根据《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市12个盟市中,细颗粒物除兴安盟日均值全部达标外,其他盟均超标,呼和浩特市超标率达10.4%;可吸入颗粒物日均值均超标,乌海市日均值为123μg/m3,超标率达20.3%;二氧化硫除乌海市外其他盟日均值达标;二氧化氮除呼和浩特和包头市外其他盟日均值达标;一氧化碳全部达标;臭氧浓度同比上升,其中呼伦贝尔和乌海市超标。总之,除乌兰察布、锡林郭勒、通辽、兴安和呼伦贝尔外,其他7个盟大气不达标,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臭氧和细颗粒物。全区平均降尘量为15.54t/km2·月,锡林郭勒盟降尘最高。全年发生沙尘天气11次,高温天气持续,大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暴雨、洪涝、冰雹及雷电灾害。
2内蒙古生态环境存在问题原因
2.1自然环境脆弱
内蒙古深居内陆,东部有山脉阻挡,全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水源缺乏,干旱的气候,松散的地表物质和沙尘大风吹扬等,构成了全区荒漠化形成和扩展的地理、气候成因。此外,降水量集中于夏季,且多为暴雨,地面植被少,构成了水土流失的自然成因;常年气候干燥,降水量远低于蒸发量,使得地下水以排泄为主,这些因素也是导致全区土壤盐渍化的重要因素。
2.2过度经济开发
除了客观上脆弱环境因素导致生态环境问题外,主观上的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才是导致生态环境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全区人口数量的增加,低效的劳动生产,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及其物质消费,导致过度开坑、超载放牧,资源匮乏和生态资源破坏等问题。此外,“散乱污”企业依然不同程度存在,单位产值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处于高位,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大水漫灌、重灌轻排的不合理利用水资源,造成本就水资源匮乏的得不到很好利用,加剧水土流失、土壤次盐渍化问题。
2.3保护措施不力
重开发轻保护的思想不同程度存在,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生产生活需要,以及牲畜放牧需要,耕地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5900余万亩扩展到1.2亿亩,总耕地面积占可利用草场58%,广种薄收、超载放牧的粗放式、掠夺式经营管理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此外,历史欠账多、治理任务重,多领域、多类型生态环境问题叠加,加剧后期修理成本和治理难度。
3内蒙古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对策
近年来,内蒙古生态环境在全区各部门和群众共同努力下,生态环境整体状况趋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及原因分析,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3.1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全区应结合自身区位、能源等实际,严格落实国家关于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淘汰力度,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和绿色GDP政策,加强对区域内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清洁生产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通过财政、税收等形式大力扶持新兴环保产业发展。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针对地区生物制药、煤炭以及稀土等行业的发展规模和特点,积极引进清洁生产模式,加大煤炭资源的清洁利用,以煤治气、煤制醇醚燃料等技术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新型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积极发展风能发电等,推动科技创新投入,扩大风力发电的占比。完善绿色GDP考核体系,发挥考核“指挥棒”的导向功能和作用,纠正单一经济考核形式,把绿色经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3.2切实加强生态功能区保护
针对全区地广人稀,气候及地理特点,切实加强全区重要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护区、江河洪水调蓄区和防风固沙区等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大生态功能区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组建由财政、生态环保、发改委、税务等部门牵头的生态功能区保护领导小组,加强生态功能区建设和管理的领导力。对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和保护,要坚持生态平衡原则,停止导致可能引起生态功能退化的经济开发和建设;对功能区内超出生态功能承载的,要及时进行调整。对已经遭受破坏的重要生态系统,要组织生态环保领域专家参与修复重建,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如做好腾格里、乌兰布、巴丹吉林等沙漠治理,切实从源头减少沙尘暴的发生率。
3.3提升群众生态环保意识
生态环境保护离不开广大群众的支持和配合。为此,全区各级政府应加强生态环保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通过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媒介,加强《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环境保护法》《内蒙古自治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内蒙古自治区2019年地下水保护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宣传,积极引导普通群众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中。针对区域内重点排污企业要定期做好环保信息公开,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前要做好环境影响评价等,切实保障群众的环保知情权和参与权。充分利用12369环保举报电话,鼓励群众就身边的环保违法行为进行举报。通过环保宣传周的系列活动的开展,增强群众生态文明理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红格尔,满特格尔.国家新时期宏观政策视角下的内蒙古生态环境建设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24):11-12.
[2]刘洋.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绿色科技,2015(6):264-265.
[3]王宏,武斌.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3(20):103-104.
《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来源:《环境与发展》,作者:布日古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