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20-03-09所属栏目:医学论文
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了课程思政、专业思政问题。2018年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对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专业课教师。因此,加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教育十分重要。要在持续提升思政课质量的基础上,推动其他课“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高校要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推动每一位专业课教师制订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
1专业课程与思政育人相结合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不同于其他任何学科,医疗行业不同于其他任何行业。医学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治疗和护理技术,更要教会学生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要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这就要求将医学生思政教育落到实处,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找准结合点,抓住切入点,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2]。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社会对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医学院校急需通过课程思政改革,使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就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教育,使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本文探索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挖掘课程蕴含的德育元素,引导学生实现人文知识内化和道德品质培养。
2开展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重要课程,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认识护理学、护理专业,掌握护理专业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与原理,并通过对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积累,培养关爱和照顾患者的综合能力。这门课程在帮助学生认识护理学科专业价值、培养专业素养及专业技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4]。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任务就是培养护理专业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使学生树立整体护理观念,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能将所学知识与技能灵活运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履行护理人员职责,实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的护理目标。鉴于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过程中,可利用临床病例、生活事件等进行思政教育,将思政元素融入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发挥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作用[5]。
3思政元素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3.1课程教学与职业情感教育相结合
讲解护理学基础绪论的时候,在教学中融入护理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教育。给学生播放视频《是什么影响76岁“南丁格尔”刘淑媛的一生?》。刘淑媛退休前是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外科监护室护士长,她是北京唯一一位始终坚持在护理一线,并最终获得南丁格尔奖的护士。最初她仅仅将这一职业当作谋生的饭碗,把给患者洗澡、喂饭当成是任务,没有主动思考如何关爱患者,直到实习时刘淑媛看见了北京协和医院产科护士吴莉莉给新生儿洗澡,她动作娴熟,态度亲切,即使工作强度大,她也没有丝毫抱怨,这给刘淑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吴莉莉愉快工作、敬畏生命的工作态度和对专业知识、技术的追求,让刘淑媛领悟到了“护士”两字真正的意义,也激励着刘淑媛在护理一线坚守了54年,最终获得护理事业最高荣誉———南丁格尔奖。以女护士吴莉莉和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刘淑媛坚守岗位、以身作则的事例,激励护理专业学生,让他们了解到护理工作也可以变成一门优雅的艺术,学会主动尊重、关心和体谅患者。
3.2课程教学与创新精神培养相结合
习总书记曾多次说过,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下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在学习“冷热疗法”这一章节时,可向学生介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的一项护理创新发明——暖婴转运包。孩子出生的第一个小时是黄金一小时,保暖尤为重要。儿科护士发明的暖婴转运包能够快速预热,模拟子宫的环境温度,还内置了支撑板以支撑婴儿的身体,保证了早产儿出生后从产房转运到新生儿病房途中的温暖、安全和舒适。护士小发明,患者大福利。鼓励学生学习同济护理“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精神,与时俱进,自我革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要帮助患者解决问题,这能为今后临床创新提供新方向。创新始于临床,同时又高于临床,临床照护需注重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以人为本,努力为患者创造温馨和谐的就医环境。
3.3课程教学与慎独修养培养相结合
《辞海》中对“慎独”的解释为:在独处无人之时,更要对自己的行为谨慎不苟。对护士来说,医德慎独就是在无人监督、单独工作时,仍能坚守医德信念,自觉遵守医德原则和规范,积极主动地救治患者。通过学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病情观察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护理”“给药”等章节,学生认识到护士慎独精神的重要性。医生开出医嘱后,如何合理将这些药物配伍,使其达到最佳疗效,这既涉及药理方面知识,也关乎护士慎独修养。如溶液必须新鲜配制使用,以保证达到最佳疗效。治疗效果的优劣不仅涉及治疗手段的选择,还在于医护人员是否认真实施这些治疗手段。这就要求学生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对护理技术精益求精,对患者负责,对护理操作一丝不苟,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护士应迅速处置患者,切不可被动应付,有意无意地延误抢救时机,在护理工作中做到不忽略患者任何一点症状、不放过任何一个抢救环节、不错过任何一个有利时机,谨慎地做好各项救护工作。引导学生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设身处地地替患者着想,对于危重疑难病症患者,要有同情心。
3.4课程教学与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相结合
在讲授心肺复苏技术这项急救操作技能前,可以视频方式展示生活中心跳呼吸骤停的事例,视频中教授在上课时突然发生心搏骤停,晕倒在地。然后提问:视频中教授怎么了?如果你们在现场,要不要救?怎么救?引出本次教学内容“心肺复苏技术”。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作为医学生,应该培养社会责任感,掌握急救相关知识,熟练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在关键时刻用自己的双手拯救身边的人。教学中强调实施心肺复苏技术开始的时间与抢救成功率的关系,提醒学生牢记抢救黄金4分钟,培养学生急救意识、急救思维以及“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理念。播放“最美大学生丁慧车站跪地救人”的感人视频。2019年7月9日,锦州医科大学护理专业学生丁慧在车站候车时,对心跳呼吸骤停的老人成功进行心肺复苏,并一直守候到救护人员赶来。丁慧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她的事迹对青年学生来说就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通过事例教学,培养学生责任感、使命感,使其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同志向广大青年提出的“要爱国、要励志、要求真、要力行”的要求。
3.5开展情景模拟教学,培养学生爱伤观念
传统的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以模型展开,这虽能展示护理技能操作程序和基本手法,却难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能力、交流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及爱伤观念[6]。在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尝试将情景模拟教学法运用于实验教学中。情景模拟教学可分为情景设计—导入—演练—评价—总结5个阶段。教学设计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护理职业岗位分析的教学理念,以真实的临床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7]。例如,针对药物过敏试验、静脉输液等项目,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教学中,力求还原临床护理真实情景,并有意地设置一些护理难题。如习惯不良患者及其家属在病房随地吐痰、抽烟时,该如何处理;静脉穿刺两针不成功时,如何与患者沟通协调。在情景模拟教学中,学生要展示如何与患者有效沟通,全面而客观地收集资料,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爱伤观念,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4结语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重要课程,对培养学生护理职业素质及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开展一系列课程思政教学活动,将其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专业引导与价值教育的多重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并把思政教育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及以关爱、关怀为基础的人文精神。
《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来源:《卫生职业教育》,作者:石小盼 张文静 朱华云 汪玉洁 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