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盛论文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经济论文

养生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20-03-03所属栏目:经济论文

  

  中国养生旅游经历了萌芽产生、起步发展、高速推进三个阶段。养生旅游是推动“旅游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一环,龙岩市具备发展养生旅游的良好资源条件,但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建议可从推进产业融合、挖掘自身内涵、加强设施建设、明确发展定位、明确人才机制等方面推进养生旅游的深度开发,加快龙岩市旅游转型升级。

  关键词:养生旅游;产业融合;内涵建设

养生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

  一、中国养生旅游的发展

  (一)养生旅游的内涵

  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养生主》。所谓“生”指的是生命、生长、生存的意思,“养”指的是保养、调养。养生要顺应四季变化,阴阳调和,以达到增强体质、防止衰老、延长生命的目的。而养生旅游则是将中国传统的养生文化与内涵融入到旅游活动中,强调对于旅游目的地自然环境的选择。笔者认为养生旅游是以自然生态资源为基础,将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及现代医疗理念与现代旅游活动相结合,通过旅游业与中医药、体育、养老等相关产业的融合推出各项养生旅游产品,通过游客的参与体验,最终实现延年益寿、修身养性之目标的旅游活动[1]。

  (二)中国养生旅游的发展

  进入21世纪后,传统的旅游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缺少高附加值的旅游产品、单一的收入来源则制约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因而,通过“旅游供给侧”改革,促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旅游与多产业的融合,为广大游客提供多业态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养生旅游正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将旅游活动与现代康养保健、医疗卫生服务、养老服务相结合,改变原有的以观光型为主的单一旅游发展模式,持续推动景点资源向多元化、全域化方向发展,打造出“大养生”概念,养生旅游也必将有着更为广阔的前景。中国养生旅游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从其萌芽产生发展至今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萌芽产生阶段。中国养生旅游兴起的萌芽产生于20世纪80—90年代。在这一阶段旅游业开始兴起,各地也纷纷依托本地独特的森林、温泉发展旅游产业,如大兴安岭森林旅游区、云南热带雨林森林旅游区、庐山温泉旅游区等。但各地在观光型旅游的大背景下,景区开发较粗浅,主要就是以资源吸引游客,普通游客单纯以养生为目的的需求量很少,养生文化、保健意识尚未形成,因此该阶段尚未形成养生旅游的需求和开发,只是通过自然资源的旅游开发为游客提供基础的身心放松。第二阶段,起步发展阶段。中国养生旅游起步发展阶段为2000—2012年。200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了“中国体育健身游”,健康旅游由此正式进入广大中国旅游者的视野。2002年,海南省三亚保健康复旅游开启了中国养生旅游的序幕。随后在广西、山东、安徽、黑龙江等地发展迅速。这一阶段的养生旅游主要以森林、温泉、山地等资源生态为基础,在原有森林旅游、温泉旅游的基础上融入了一定的养生文化和保健理念,通过举办“养生旅游文化节”等活动来引起社会关注,让养生旅游成为全国时尚的旅游热点,但大多数地方都存在养生项目雷同性高、体验性不强、文化品位较低等问题。此外,一些地方利用当地的长寿文化、宗教资源、养老资源开发出了颇具特色的养生旅游形式。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广西巴马的“长寿养生旅游”、四川青城山的“道教修行养生旅游”、海南三亚的“老人分时度假养生旅游”等。第三阶段,高速推进阶段。这一阶段时间从2013年至今。在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和推动中医药产业服务发展转型的大背景下,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鼓励和促进养生旅游业的发展,各地将健康产业纳入地方经济发展、将养生旅游产业纳入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环节,各地养生旅游项目纷纷上马,城乡居民的养生旅游需求也逐渐强烈,养生旅游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旅游+中医药养生”成为这一阶段全国发展养生旅游的主要方向,主要有中草药种植、中医诊疗、药膳食疗等形式。浙江、广东、北京三地借助本地医疗、高校、中草药种植等优势资源在中医药养生旅游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2016年,广东、浙江相继公布了本省的“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点”,将中医药养生旅游标准化、专业化。此外,养生旅游还与房地产、健康养老、生态农业、医疗等多产业融合,形成了多种业态的养生旅游产品。

  二、龙岩市养生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龙岩市地处福建西部,有着良好的生态资源和丰富的人文底蕴,在发展养生旅游方面具有较好的先天条件。目前,龙岩市提出要努力打造“生态养生养老之城”,随着《龙岩市文旅康养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出台,养生康养旅游未来将成为龙岩市旅游的主要发展方向,它是推动龙岩市旅游由观光型旅游向深度体验型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催化剂。但龙岩市在养生旅游发展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

  (一)产业壁垒未打破

  龙岩市各产业间对于养生发展的壁垒尚未打破。一方面各产业间各自为阵的现象依然较为突出,另一方面养生旅游也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比如,中草药的种植属于医药部门,养老养生服务业属于民政部门,旅游活动的开展属于旅游部门,对于养生旅游的管理通常是下达的文件中哪家部门名次排在前面就由哪家部门牵头,缺乏协调的机制,也缺少统一的联动机制。这也就造成龙岩市养生旅游的发展只能依托于现有生态景区的优势,尚未形成产业间的有效融合。因此,龙岩市现有养生旅游的规模和产品类型均十分有限。

  (二)产业发展规模小

  龙岩市养生旅游市场目前的养生旅游活动主要集中在温泉养生中,就现有的温泉景区提供的养生产品而言,给游客的养生体验感受也仅限于温泉药池沐浴、食用养生膳等环节,而且这些项目也尚未形成规模效应。龙岩的养生旅游依然还是旅游产业的“独角戏”,龙岩各景区内现有的旅游设施和业态布局都是从旅游产业角度开发进行设计,以满足休闲游览的基础需求,对于其他产业的需求缺乏相应的资源和设施配套,从而对养生旅游的整体发展带来较大的制约影响。

  (三)养生内涵缺挖掘

  在龙岩市的现有景区中,一方面,养生元素的加入显得较为松散随意,如品尝养生膳、种植中草药、感受自然生态环境等,各景区推出的养生产品类型重复多、特色少。另一方面,龙岩当地具有养生背景特色的文化资源(如连城的“连城拳”“五枚拳”、永定具有300余年历史的万应茶等)均没有得到很好的内涵挖掘,缺乏旅游活动的融入。这样的养生旅游单纯靠资源谈“养生”,缺少养生文化、地方文化的融入,缺少深度系统的项目开发,与原有的观光型游览差别不大,游客到了之后“养生”的体验感知很低,也就很难形成自身的特色。[2]

  (四)专业人才较缺乏

  发展养生旅游,除了需要加强设施设备的建设投入,人才的需求也同样迫切。上杭金秋公寓作为养老院配有专业的医疗团队,能够给入住的老人以专业的健康指导、医疗保健,这也成为其吸引众多外地游客“北雁南飞”的重要原因,但目前龙岩市具备这样相关配套能力的养老院寥寥无几。龙岩景区对于人才的吸引力有限,员工大部分来自于景区周边的居民,总体学历层次偏低,具有传统文化知识、医疗知识、保健知识等相关知识背景的员工更是凤毛麟角,相关人才的缺乏导致景区难以向游客提供深度服务,游客的体验感和旅游产品的延长性受到影响。

  (五)品牌效应未形成

  CNKI上输入“养生龙岩”,相关的文献仅有1篇,输入“康养龙岩”,没有相关文献;而在百度搜索上输入“养生旅游龙岩”和“康养旅游龙岩”相关的信息也非常有限,主要的新闻都是关于近两年龙岩市旅游局出台的相关文件以及发展规划。由此可见,龙岩目前养生旅游的发展虽然有相关政策的推动,但是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养生旅游的规模发展,宣传力度弱。对于广大游客来说,缺少进一步了解相关信息的渠道,龙岩市养生旅游尚未形成品牌效应。

  (六)同质化竞争激烈

  龙岩市养生旅游相比于周边城市起步较晚,面临着同质性的市场竞争问题。邻近的梅州是“长寿之乡”,早几年就开始发展养生旅游,以客家药膳、山水生态、温泉沐浴形成自身的养生特色,已在全国形成了较高的知名度,其城市特色、属性及养生类型与龙岩养生发展均有诸多相似和雷同之处。龙岩作为“后起之秀”面临着较严峻的同质化竞争,如何找准好自身的定位,瞄准目标市场,在相同中做出不同,这是目前存在的一大难题。

  三、龙岩市养生旅游的发展对策

  (一)加强政策引导,推动产业融合

  养生旅游是旅游业的新兴业态,也是顺应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生活品质的追求而发展的旅游业态,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养生旅游业的发展不是“养生+旅游”的简单组合,而是需要涉及商业、医疗、教育、房地产等多个领域多方融合的新生行业[3]。龙岩市政府在2018年出台了《龙岩市文旅康养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提出将文旅康养产业培育成千亿级支柱产业。因此,下一阶段需要龙岩市政府将生态养生养老产业作为利民工程进行重点打造,出台系列文件进行政策扶持引导,提升多部门的协调、规划职能,推进产业间的壁垒打破,打造多个行业、领域融合的“大养生”产业链。

  (二)挖掘自身内涵,突出区域特色

  养生旅游的发展,需要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但是如果仅有自然环境而没有融入相应文化内涵的养生旅游是无法做大做强的。中国传统的养生的文化博大精深,有道家学派、儒家学派、医药学派等,道家修“气”、儒家修“志”、医药学派修“身”。因而对于养生文化的内涵挖掘需要借鉴各家之长,将养生的理论、著名养生人物的事例、养生方式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密切结合、精心打造[4]。龙岩市在养生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根据旅游资源具体特点结合相应的养生文化,打造自身所独有的养生旅游文化。比如山地资源突出“动静结合”的养生特点,温泉资源突出“补充精气”的养生特点,乡村资源突出“修心养志”的养生特点,这样才不会千篇一律,切实突出资源产品的养生特色。同时,龙岩市还应结合自身的地域文化,组织人员挖掘客家文化中的“饮食养生文化”“长寿文化”“‘和’文化”,将其融入养生旅游中,可以把“客家府地、养生福地”作为宣传口号,突出客家特色,面向全国进行养生主题宣传,这样才能够与其他地方的养生旅游区分开来,突出自身的地域特色,打造富于龙岩区域特色的养生旅游产品。

  (三)加强设施建设,提升接待品质

  龙岩市发展养生旅游最大的优势在于生态环境,而最大的制约条件在于区位交通条件。因此,未来几年,要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要推进休闲养老经济的发展,必须有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为支撑。龙岩市要加快推进厦蓉铁路复线、双龙铁路、杭广铁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冠豸山机场的增开航线,突出龙岩闽粤赣三省交界的交通区位优势,尽快实现“海西一小时生活圈”规划,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经济圈,为打造休闲养老产业新高地开辟广阔空间。目前龙岩市各个景区中的设施建设主要都是从大众游客游览的角度建立的,发展养生旅游,则需要根据养生旅游的项目需求对景区进行专项规划和专业设施的投入。如有的景区需要依照养生旅游的开发项目进行功能分区,需要考虑多种人群的养生需求;有的则在发展中医药种植基地养生旅游功能的同时,配套建设相应的展览室、展示区、体验区;有的景区在发展山地森林养生和温泉养生的同时,出于对亚健康身体状况的管理监控需求及对游客的身体监测的需求,必须购买专业的医疗监控检查设备,同时还要结合信息化资源,运用“大数据”“信息化”为病人提供现代化的专业养生服务。

  (四)明确发展定位,提升品牌效应

  养生旅游产品涉及到的产业链条长,旅游要素覆盖较多,产品的生命周期较长[5],因此养生旅游产品的消费水准相比其他旅游产品也较高。龙岩市属于三四线城市,而周边邻近城市梅州、三明、赣州都属于革命老区,整体居民旅游消费水平不高,旅游资源也存在诸多相似性,难以吸引到相关的人群市场。因而龙岩市养生旅游的市场应该以闽南“金三角”和广东“珠三角”地区为主,逐步拓展到“长三角”地区市场。龙岩市养生旅游应该将主题定位为“客家府地、养生福地”,并在上述城市中推广宣传,增加知名度,提升影响力,开拓消费市场,推动龙岩养生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五)建立人才机制,培养专业人才

  专业人才是龙岩市发展养生旅游的基础和保障,专业人才包括具有养生理论的服务人才、精通康复保健的医疗人才、从事养生研究的科研人才和地方文化的研究人才[6]。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建立人才培养的机制:一是养生旅游景区与当地的医院和高校联系,邀请对养生文化有深入研究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给景区服务人才进行养生文化、养生知识的培训,让服务人员掌握基础的养生保健知识。与当地中医院建立长期联通机制,设立养生流动站,为养生游客提供身体监测、养生讲座、养生咨询等。二是可从省内、国内高校中引进或长期聘请养生研究人才作为顾问,对本地养生旅游发展提供指导。三是鼓励地方高校和研究机构加大对本土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将药膳文化、温泉养生文化、长寿文化融入到养生活动中,赋予养生旅游丰富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周波,方微.国内养生旅游研究述评[J].旅游论坛,2012(1):40-45.

  [2]文毅,毕燕,袁东超.桂西地区养生旅游资源开发与对策[J].2017(2):118-123.

  [3]沙莎,郑嫣茹.浅析《市县旅游全域化评价指南》视阈下养生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机制研究[J].旅游管理研究,2016(10):53-55.

  [4]陈小龙.中国乡村养生旅游开发存在问题及对策[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2):72-76.

  [5]肖雁萍,张静.全域旅游视野下健康养生旅游发展对策[J].时代农机,2017(4):114-116.

  [6]汤云云,陆林.黄山市养生旅游发展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283-287.

  《养生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来源:《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作者:黄宇方

论文发表问题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