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20-02-26所属栏目:社科论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必须“增强科学发展的本领,善于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但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按照党的十九大的部署要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增强科学发展本领。
一、新发展理念是引领科学发展的总遵循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来的。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新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新的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深刻洞察和科学把握,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引领我国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科学指引,对于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二、增强科学发展本领,核心是增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本领
增强科学发展本领,说到底就是要增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本领,也就是要增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本领。
1、增强创新发展本领。习近平同志指出:“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发展重在解决发展的动力和活力问题,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对我国这么大体量的经济体来讲,如果动力问题解决不好,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难以做到的。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表明,世界经济中心转移和国际竞争格局调整,创新是背后的重要力量;创新在哪里兴起,发展动力就在哪里迸发。18世纪以蒸汽机和动力机械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带来了世界上第一次产业革命,使英国崛起为世界头号强国;19世纪中期以电机和内燃机为代表的电气化技术创新,带来了第二次产业革命,使德国跃升为世界工业强国,美国到19世纪末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20世纪以电子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推动了第三次产业变革,使美、德、法、英等国进入工业化成熟期,日本抓住了此次机会实现了经济腾飞。由此可见,坚持创新发展,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也是分析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特别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得出的科学结论。可以说,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增强创新发展本领,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既要坚持全面系统的观点,又要抓住关键,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要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一是要善于培养创新人才,即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二是要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府要集中力量抢占制高点,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三是要深化科技创新的体制改革,用制度激发科研活力。制度创新是增强创新发展能力的保障。要强化制度供给,建立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制度保障,打通体制机制中的障碍,提供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倡导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四是着力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
2、增强协调发展本领。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方法。协调发展理念,是认识把握协调发展规律提出来的,是总结中外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教训提出来的,是正视我国发展存在的不平衡问题提出来的,目的在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行稳致远。
列宁指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发展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需要各方面、各环节、各因素协调联动。需求无限性与供给有限性的矛盾、此消彼长或此强彼弱的矛盾、发展慢与发展快的矛盾长期存在。消弭这些矛盾,既要推进发展,又要搞好协调,实现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我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了令世人叹服的伟大成就,积累了许多具有超越时空意义的宝贵经验,但同时也伴随着“成长的烦恼”,这就是我国的发展长期存在着不协调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要跑得快,但跑过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调整关系,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会不断加深。贯彻协调发展理念,核心是补齐短板,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增强协调发展本领,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促进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发展。要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既将新时代协调发展作为发展手段和目标,又作为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既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又考虑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两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搞平均主义,既注重发展机会公平、更注重资源配置均衡;坚持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坚持各个领域综合发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协调性。
3、增强绿色发展本领。习近平同志指出:“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他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进一步指出:“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这‘四个一’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强调“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体现。人因自然而生,“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人类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与自然界的一体性、共生性,坚决摒弃“那种把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对立起来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必须以利用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为基础,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事例很多。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警告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当他们在山南坡把那些在山北坡得到精心保护的枞树林砍光用尽时,没有预料到,这样一来,他们把本地区的高山畜牧业的根基毁掉了;他们更没有预料到,他们这样做,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同时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我国目前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渭河流域、太行山脉等,历史上也曾是森林遍布、山清水秀,地宜耕植、水草便畜。由于毁林开荒、滥砍乱伐,这些地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蔓延,湮没了盛极一时的丝绸之路。楼兰古城因屯垦开荒、盲目灌溉,导致孔雀河改道而衰落。这些历史的教训,必须永远铭刻在心。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绿色发展,既是坚持科学发展的实践,也是引领科学发展的理论。绿色发展理念作为一种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与我国发展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增强绿色发展本领,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要始终不渝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一是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二是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以绿色技术创新为关键,推进绿色发展,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同时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自觉构建绿色行动体系。三是要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等行动,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四是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五是要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
4、增强开放发展本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对外开放思想是我国开放发展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基础上,认为商品经济、社会化大生产、交通工具的发展、国际交往不断扩大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世界有机整体与各个民族和国家日益转化为有机整体和它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关系。开放意味着自信,是一个国家具有世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邓小平同志多次说过,“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不要关起门来,我们最大的经验就是不要脱离世界,否则就会信息不灵,睡大觉,而世界技术革命却在蓬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一个国家能不能富强,一个民族能不能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能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实践告诉我们,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要看到现在推进开放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与以往有很大不同,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正在面临重大调整,引进来、走出去在深度、广度、节奏上都是过去所不可比拟的,应对外部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压力也是过去所不能比拟的。增强开放发展本领,必须牢固树立开放发展理念,注重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和两类规则,提升抵御外来风险的能力。
5、增强共享发展本领。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美国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指出:“公正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就说过:“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1990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同志进一步强调:“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吕氏春秋·贵公》)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这方面问题解决好了,全体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国家发展也才能具有最深厚的伟力。增强共享发展本领,必须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共享发展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是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的有机统一。一是全民共享,即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二是全面共享,即共享发展就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三是共建共享,即只有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四是渐进共享,即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也会有差别。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就必须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三、增强科学发展本领,必须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崇高境界和“建功必须有我”的历史担当
增强科学发展本领是一个实践命题,需要在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体现和检验。发展是一个历史进程,需要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领导干部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组织者、推动者和领导者,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政观,必须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崇高境界,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要正确处理总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城市与农村、开发与保护、发展与民生的关系,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更加注重加强社会管理和改善民生,真正做到胸中有全局、肩上有责任、心里有敬畏。要注重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工作的连续性,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既要注重当前,更要着眼长远,决不能“一届班子出政绩,几届班子背包袱”。要坚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不提脱离现实的高指标,不喊吸引眼球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正确处理承前与启后、继往与开来的关系,多补前人缺,多铺后人路,决不能“只想乘凉、不想栽树”。
推动科学发展,必须要有“建功必须有我”的历史担当。行胜于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政治定力,提高政治站位、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争做行动派、实干家,不做口头派、空谈家,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要有一种“马上就办”的精神,一刻也不能耽误,把时间这个最稀缺的资源利用好、发挥好。要大力弘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良好风尚,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要创新工作方法,以日新精神、精进态度,谋定后动、统筹兼顾,增强把握复杂局面的能力,提高破解难题的本领。
《浅谈新发展理念下的科学发展》来源:《前进》,作者:王玉堂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