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20-02-03所属栏目:工业论文
[摘要]结合某轨道交通工程岩溶隧道施工中突泥、突水的工程实际,进行施工处理技术研究,首先及时提出岩溶 临时处理方案并有效实施;然后针对岩溶隧道发生突水、突泥其治理过程一般十分复杂、漫长的特点,研究制订综 合处理方案,提出并分析了 3 种处理方案,即封堵方案、引排方案、封排结合方案,通过技术、风险、投资估算和效果 分析,确定封排结合方案最优,并制订了合理可行的封排结合方案和具体措施,顺利完成了施工,既降低了施工成 本又缩短了施工工期。
[关键词]隧道工程;岩溶地区;暗挖;突水;突泥;施工技术
1 工程概况
某隧道全长 2. 4km,为左、右线分离式隧道,呈 南北布置,北端出地面与区间路基相接,隧道下穿 鹿冲关森林公园后,南端接暗挖蛮坡车站,蛮坡 站—安云路站区间全长1. 8km。 隧道为单面下坡,埋深 9 ~ 45. 8m。穿越泥岩、 砂岩、白云岩及灰岩地层,前半段隧道为Ⅳ, V 级围岩,后半段隧道为Ⅲ,Ⅳ级围岩,地下水主要为岩溶 裂隙水,施工图设计阶段隧道涌水量预计为 3. 3 ~ 10L/min,洞长 10m,隧道采用全包防水模式。雅关 隧道平面如图 1 所示。
2 施工中发生溶洞涌水、突泥
隧道从蛮坡站竖井进洞施工,溶洞未揭穿前, 地下水从地表龙滩口( 上升泉) 溢出经麻冲大沟排 泄,龙滩口与隧道底高差约35m。 2014 年 8 月 18 日,左隧施工至 ZDK19+200( 右 线施工至 YDK19+233) 里程时,左隧揭穿溶洞出现 涌水、突泥。同时,龙滩口上升泉断流。 右洞于 2014 年 10 月 29 日揭穿溶洞,从右隧底 下溶洞通道出水。 结合施工揭露溶洞情况、专项勘察成果,确定 ZDK19+200—YDK19+209 存在一横穿左、右线隧道 的岩溶通道,左洞出露溶洞位于隧道右侧拱腰附 近,发育方向为向隧道顶板左上方及向右隧方向; YDK19+209 出露岩溶溶腔包络整个隧道,发育方向 为右隧右上侧至龙滩口出露及向左隧方向。雅关 隧道蛮坡站端溶洞平面如图2 所示。
3 岩溶临时处理
1) 第 1 次 2014 年 8 月 18 日,雅关隧道左隧 ZDK19+200 发生涌水、涌泥后,参建各方第 1 次现 场讨论,决定采取先从竖井抽排水再清理涌泥措施。 2) 第 2 次 为保障工期,经多次现场会议讨论 后形成第 2 次临时处理方案: ①对该岩溶进行专项 勘察; ②左隧采用大管棚跨越溶洞,继续向前施工, 同时开挖断面外扩,按岩溶处理多预留 50cm 空间 考虑; ③溶洞及地下水的处理方案待通过施工开挖 揭示的地质情况,结合岩溶专项勘察成果,查清岩 溶发育规模、管道水流向与流量、管道路径及与隧 道的关系,再研究综合治理措施; ④由于当时判断 ZDK19+200 向右隧发育,要求右隧施工时从当时掌 子面( YDK19+233) 开始,开挖断面外扩,按岩溶处 理多预留 50cm 空间考虑。
4 岩溶综合处治方案比选
岩溶隧道发生突水、突泥后,其治理过程一般 十分复杂、漫长,并且可能会有一个反复的过程。 根据该溶洞及地下水特点,有 3 种处治方案: 封堵、 引排、封排结合。
4. 1 封堵方案 处治思路: 对施工揭露的溶洞进行回填,对地下水采用注浆封堵,同时施作抗水压衬砌。封堵方案客观上存在的问题: ①此处揭露岩溶 水为地下水排泄通道,且处于排水末端,水量大,盲 目封堵隐患很大,而且封堵困难,风险大; ②即便暂 时堵水成功,那么势必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同时,由 于岩溶发育的不规律性,加之原来的地下水系被破 坏,新的水头高度难以确定,对隧道纵向影响段落 的长度也难以确定,抗水压衬砌施作长度、厚度也 难以确定,盲目处理会导致潜伏在高压水作用下的 隧道边墙、仰拱发生爆裂,危及行车安全。
4. 2 引排方案 处治思路: 启动施工图中设计预案,设置泄水 洞排水。 详细勘察报告显示隧道水量较小,但考虑溶洞 隧道工程风险,蛮安区间设计了2 个泄水洞预案,泄 水洞长 1. 5 ~ 2km; 拟当雅关隧道、蛮坡站—安云路 站区间部分隧道施工期间涌水量过大难以进行封 堵、不能按全封防水进行施工时,经论证后,必要时 施作泄水洞。 优点:设置泄水洞引排该岩溶水一劳永逸、干 净彻底。 缺点:从目前雅关站—蛮坡站区间、蛮坡站— 安云路站区间施工情况看,除本溶洞有集中涌水 外,其余地段未见有集中出水。如仅为解决该溶洞 出水设置泄水洞,泄水洞长约2 000m,施工周期长、 投资大。
5 封排结合处理方案与措施
设置排水竖井、隧底压水板及溶洞前后全封抗 水压衬砌,迫使地下水通过排水井从地表排除。抗水压衬砌长度暂定为溶洞前、后各 20m,根据压水试 验再进一步确定实施长度。
5. 1 设置竖井+横通道排水系统取代原龙滩口排 泄通道 原龙滩口出水经地下溶洞通道而出。其出水 溶洞通道为从隧顶至地面弯曲向地表延伸的岩溶 管道,管道宽窄不一,路径曲折,且偶有孤石。若利 用原溶洞通道排水,排水能力不确定,且易受堵塞, 不确定因素多。 因此,拟于龙滩口出口处附近设置“竖井+横通 道”的方式替代原来的龙滩口排泄岩溶通道。使地 下水沿该通道引入新修的麻冲大沟排出。 竖井采用 2 000 圆形结构,井底低于隧道底板 下 5m,竖井与右隧洞内揭露的溶洞之间采用横通道 连接,横通道采用半圆拱+直边墙,直边墙高 2m,拱 高 1m、宽 2m。
5. 2 溶洞段隧道进行水路连通,将左洞地下水引入 右隧道排水通道 根据施工期间揭露及地质勘察查明的溶洞管 道分布、出水情况,在初期支护背后预埋多根 150 HDPE 排水管连通原溶洞管道至横通道,通过此方 式保证原先的水路连通,汇集地下水经过横通道至 竖井,于竖井底部安设水泵抽排,以降低地下水位, 保证洞内无水作业。
5. 3 施作隧底压水板 右隧底岩溶管道沿隧道纵向宽 2 ~ 3m,横向向 左延伸至左隧右侧,向右延伸至右隧右侧,地下水 集中于右隧底下涌出。拟于隧道底加设压水板对 地下水进行封闭,使地下水通过新施作的排水通道 排出。压水板置于隧底之下,厚 1m,左、右嵌入溶洞 岩壁 2m,纵向长度暂按溶洞外各3~5m。
5. 4 施作抗水压衬砌 1) 施作左隧揭露岩溶段初次抗水压衬砌( 40cm C40 钢筋混凝土) 先施作初次抗水压衬砌,长度暂 定为溶洞前、后各 20m( 大里程端需换拱扩挖) ,强 度达到要求后开始下一步施工。 2) 做第 1 次压水试验确定右隧初次抗水压衬 砌施作长度及压水板效果 停止抽水,使地下水通 过水路连通从压水板外侧汇集至横通道及竖井,随 竖井水位上升直至从竖井溢出,观察隧道洞内出水 情况,确定右隧初次抗水压衬砌长度,对于左隧出 水段落,需补做初次抗水压衬砌。 3) 施作右隧初次抗水压衬砌( 40cm C40 钢筋混 凝土) 开启抽水设备,集中抽排竖井内地下水,直 至洞内地下水位降低至隧道底板以下,无渗漏水 后,施作右隧初次抗水压衬砌,同时补做左隧初次 抗水压衬砌。
5. 5 施工其余段隧道二衬衬砌 施工剩余至蛮坡站段隧道衬砌( 40cm C40 钢筋 混凝土) 。
5. 6 二衬达到强度后停止抽水 使地下水通过竖井或原来的龙滩口排泄通道 自然溢流。
6 结语
1) 岩溶隧道开挖建设过程中最常见的危害形 式是突水、突泥,要根据不同的突水、突泥灾害风险 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以达到降低风险、安全施工 的目的。溶洞水处理应遵循“以疏为主、堵排结合、 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2) 岩溶隧道发生突水、突泥后,其治理过程一般 十分复杂、漫长,并且可能会有一个反复的过程。关 键是需查明岩溶发育形态、地下水的补给路径,分析、 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达到安全、经济的效果。 3) 雅关隧道蛮坡站端溶洞处理通过比选封堵、 引排、封排结合 3 种方案,选取封排结合方案,该投 资相对于泄水洞方案较少,而且恢复原有水路,封 排结合,取得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柏林,王升,徐学军,等.岩溶区隧道充填型溶洞的塌方处 治优化研究[ J] .公路工程,2015, 40( 5) : 187-192.
[2] 袁永才,李术才,李利平,等.岩溶隧道施工过程中大型溶洞 的综合预报及治理方案研究[J] .现代隧道技术,2015,52 ( 2) : 192-197.
《某暗挖岩溶隧道突水、突泥问题施工处理技术》来源:《施工技术》,作者:袁福银,陈虹宇,吴贤国,陈发达,王腾飞,梅江兵,刘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