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盛论文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论文

中学生作文中的模式化现象研究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19-12-06所属栏目:教育论文

  

  摘要: 在当代语文教育中,作文教学是半壁江山。而学生作文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作文能力,同时也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近年来,中学生作文频频出现千人一文、千文一材的模式化情况。因此,本文将对中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模式化现象进行研究,探讨其成因以及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并结合作文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以期为日后改变作文教学方法、提升作文教学质量作出贡献。

  关键词: 中学作文 模式化 原因 解决策

中学生作文中的模式化现象研究

  一、中学生作文中的模式化现象

  ( 一) 模式和模式化模式与模式化这两个概念,看起来十分相似,但实际上又有很多不同。所谓模式,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用一种稳定而有效的方法或手段,建立一种解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活动程序的模板。而在作文教学中,是指教师为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而采用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具体的方法论。对于学生而言,在作文写作中的模式是指按照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在自己头脑中所形成的一种有效作文的方法。所谓模式化,是指机械地使用一种模式,使这种原本针对解决某种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变成唯一一种解决所有问题的模式方法,即所谓的模版或万能方法。也可以将模式化认为是用条条框框来裁剪鲜活生动的课堂教学和语文实践。在作文教学中,指教师不顾题材、体裁而传授给学生的在应付考试时写作的百搭方法以及学生在作文时所写的千篇一律的文章。模式化是对模式不假思索的刻板使用。模式化是模式使用的极端化和绝对化。方法的使用必须有其特定的条件。我们在考虑一种方法的普适性和科学性的同时,也要考虑此方法的特殊性。了解了模式与模式化的区别和联系,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模式解决问题,才能避免因模式的不当使用而造成的模式化现象。

  ( 二) 中学生作文当中的模式化体现 1. 教师作文教学过程中的模式化作文课堂,一般分为两种,一种为写作课,即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符合题材、切合题材、达到字数的作文的课堂。另一种为鉴赏课,即在写作课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审阅批改,而对全体同学的作文进行总结的课。这两种类型的作文课,都存在着模式化的现象。以写作课为例,教师教学的过程往往为确定此次作文题目,固定题材体裁,固定字数,然后一声令下,学生抄起笔,埋头苦写。下课铃声响起,课代表收完作文,送去老师办公室。这一堂作文课就 “华丽丽”地结束了。而鉴赏课,往往是上课伊始,老师发放作文,然后让学生按照批注进行修改,修改之后前后左右互换检查,最后,选出两至三篇优秀作文进行榜样范读,使学生借鉴其文章结构或是语言情节。这样,一堂作文课就看似完满的结束了。对于这两节作文课而言,从选题指导到批改讲评,这一系列流畅的动作就成为语文教师教授学生写作知识、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而教学方法有千种万种,但此方法却成为教师作文教学的唯一方法,即万能模式化方法。

  2. 学生作文内容的模式化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形式运算的思维方式还在形成和发展过程当中,因此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大部分来自教师所教。但是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还暂时处于 “教一学一、教二学二”的初级阶段,举一反三的能力不足。因此,在作文写作学习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学习具体的例子,而忽视例子背后更有价值的写作的方法。

  二、中学生作文中模式化现象产生的成因

  ( 一) 作文教学中教师教学出现模式化现象的成因从教师自身素质来讲,能够较好教授学生作文知识的语文老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教学技术,而且还要有深厚的本体性知识、较为宽泛的背景性知识以及专业性很强的写作知识。要具有适合自己的,具有系统性的成套作文教学方法的同时,还需要对作文教学有自身的独特感受。加上作文教学的思路与平时的阅读教学又不相同,这对于大部分语文老师而言,是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所以,因为教师自身写作能力以及写作教学能力的缺失,而导致其在作文教学中遵循一套自身能驾驭但又收效不好的模式化方法。

  ( 二)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模式化现象的成因叶圣陶先生认为: “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来说,是得到一种知识; 就运用方面,是养成一种习惯。”[1]而对学生来说,作文不是习惯,是为了应付考试,应付老师。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必然不会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三、打破中学生作文模式化的方法

  ( 一) 教师端正作文教学态度,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什克罗夫斯基认为: “正是为了恢复对生活的体验,感觉到事物的存在,为了使石头成其为石头,才存在所谓的艺术。艺术的目的是为了把事物提供为一种可观可见之物,而不是可认可知之物。”[5]美国的教学研究专家赫修特也认为: “教学是一门艺术,不是科学。”[6]所以,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对于教学的艺术追求。“突出语文课程的情感性,形象性,审美性,创造性,独特性和实践性。”[7]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特别是在作文指导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自己所思,感自己所感。这样,作文课就变成了与自己的 “对话”课。在选择作文题目时,教师可以以学生为主线,将课外活动、综合性学习、体音美课程与作文课程结合起来,以小课堂带动大课堂,真正实现大语文教育。教师也可以试着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了解写作不是难事。可以将作文分类,给学生广阔的写作空间。给学生写 “私密作文”的权利,让学生在学着写应用文、应试文的同时,也有自己成长的空间。

  ( 二) 学生要改变作文态度,增加阅读量 “写作必须把它看成一件寻常事,好比说话一样。”[10]要改变学生对于作文的恐惧心理,将要我写变成我要写,将完成任务变成与自己的对话。在日常生活中,要引导学生将生活和作文结合起来,多多练习,作自己的题目,抒写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想法。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写不分家。充分的阅读可以使学生在写作文时有话可说。学生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也要学着向家长表露自己的心理感受。要多和父母交流,多多参加亲子活动,与家长一同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积累充分的感情素材。

  作文教学出现的模式化问题是中国当代教育模式化的缩影。对学生的教育直接决定了国家未来的发展和方向。当我们敞开心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允许学生有侧重、有偏差、有不同、有专攻的时候,中国教育前景将一片光明。届时,作文模式化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 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 [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

  [2] 叶圣陶. 中学国文学习法 [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中学生作文中的模式化现象研究》来源:《现代交际》,作者:修美歆。

论文发表问题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