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盛论文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工业论文

现代科研实验建筑的设计思考与实践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19-12-03所属栏目:工业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科研实验建筑的需求越来越高,科研实验建筑已成为区别于普通民用建筑、工业建筑而独具特色的一个专门的领域,以其功能复杂、专业性能要求较高为特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文章以中科院工业技术研究院二期项目的设计实践为例,从设计理念入手,以平面功能、交通流线及立面造型等方面为着力点进行论述,来探讨现代科研实验建筑在当今中国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科研实验建筑;平面功能;交通流线

现代科研实验建筑的设计思考与实践

  1 设计理念——“微芯片”

  项目设计以采用微电子技术制成的集成电路芯片——“微芯片”为构思源泉,以“人性化”“绿色生态化”及“高科技化”为设计原则,进行整体规划及建筑设计。建筑群如同一个设计巧妙的“微芯片”,其内里的各功能则作为电路所需半导体、电阻、电容等元件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导线全部集成在各研发楼这块硅片上,然后焊接在一起,形成一块“微芯片”。建筑群在整体形象上保持纯净、规矩、沉稳,与现有建筑及环境和谐共生,又独具个性,力求在纯净的整体形象下,传递出美学信息化的特点(主入口效果图见图 1)。

  2 总平面布局

  工研院建筑物主要设置在园区四周,围绕中央绿地布置,建设公园式的园林景观,湖光相应,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其中工研院办公楼、国际会议交流与展览中心等公共、办公、服务配套建筑集中在园区东南侧、主入口的东侧,研发区建筑主要设置在园区西面和北面,布局合理,分工明确。

  项目共分三期开发,目前一期工程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包括工研院办公楼、国际会议交流与展览中心、标准研发区,其中最高建筑为 12 层的综合办公楼,是整个园区的标志性建筑;二期工程建筑包括研发楼一、研发楼二、研发楼三、研究生教育基地与综合配套;三期工程包括装备研发区、交叉集成区、研发试装区,预留研发区。

  在研究生教育基地与综合配套楼的总平面布局上考虑顺应地形,因地制宜,将建筑以南北朝向摆放,并且与周边原有一期已建成建筑协调一致,将饭堂、篮球场等服务配套设施置于裙楼内,并在基地西侧,阅览室、公共教室及学生宿舍置于东侧塔楼内,动静分区,并从而拉开与周边建筑的楼距,以此获得更大更多的景观和活动空间。

  3 平面设计及功能空间分析

  各建筑内部功能设计从舒适实用性出发,布局合理,流线清晰,功能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从数字化资源共享的角度出发,在各研发楼总体平面布局上将展览、装配车间等大功能空间放置于各单体建筑 1 层,办公、研发实验室等置于 2~9 层,并且依据功能表合理安排布置大、小功能空间,均使其获得良好视线及朝向,以上功能空间均安排在场地外围;大型会议室脱离主体建筑布置在场地的中间,与环境结合形成立体的交流共享空间;充分利用楼与楼之间的间距,在 2 层设置办公楼大堂,并分流入户,建筑室内结合功能设置了休闲中庭,利用南侧及西侧 2 栋的 5 层连接位设置了空中平台。报告厅、下沉庭院、办公大堂、空中平台、休闲中庭构成了多维度的立体交往空间,同时也丰富了建筑立面的内容,与工作空间、辅助设施相结合,为科研人员提供方便的交流机会,有助于改善办公空间的单调和枯燥,增加空间的连续性和趣味性,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追求,也体现了研发建筑的特色(见图 2)。

  4 交通及流线

  总体规划上做到人车分流,并且满足消防要求。主要的人流都是直接从场地东面的正门进入场地,在入口广场处,直接把人流分为 3 股:展览人流,办公人流,报告厅人流。展览利用下沉庭院和报告厅大斜坡,形成双首层的概念。2 层组织办公人流出入,首层组织产品展示厅人流,报告厅人流则通过下沉庭院引导入地下负 1 层。这样把原本多种功能复杂的交通流线很清晰地分别开来,使得交通组织更加明确和顺畅。

  场地外围设置环形车道,物流运输、后勤、车行等主要通过外围道路实现。停车场地满足规划要求,主要在研发区软件所及先进所地下 1 层设置地下车库,并在场地东西两侧各设 1 个出入口,在场地内配有部分临时地上停车空间,满足办公的临时停车要求。

  5 立面造型设计

  现代主义建筑是基于工业革命诞生的,在信息革命出现的时候,信息社会的力量已经影响到人的生活和居住,建筑也应该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因此本项目的整体立面上在采用与一期建筑相仿的前提下,汲取了美学信息化的设计手法,给予二期建筑一个在共性中求个性的独立形象。立面构思以采用微电子技术制成的集成电路芯片—“微芯片”为源泉,高度提炼出科技化“集成电路” 的主题。建筑以一个个规则的长方体为基本体量,参考一期的设计手法,选取现有的建筑元素,在规则的方盒子上作加法或减法,将建筑化整为零,减轻体量。犹如“集成电路”的外框联系着代表半导体、电阻、电容等元件的方盒体,并游走于其表面,切出大大小小的纯净玻璃方盒子,大、小盒子相互穿插,拼合成一个完整、规则的外部形象,立面肌理的处理使每个个体既具有各自特定的位置,同时又具有统一的整体形象(见图 3)。

  6 结语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中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科院工业技术研究院二期工程是适应国家科技强国战略发展的新时期的建筑类型,如何创造出富有人文情怀、功能实用且满足实验发展需求、空间具有灵动性与可创造性的科研实验建筑,是广大建筑师努力实践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费麟.建筑设计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2]孙曦.实验空间单元的灵活组合[J].江苏建筑,2003(01):14-17

  《现代科研实验建筑的设计思考与实践》来源:《建筑设计管理》,作者:覃 玲。

论文发表问题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