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19-11-27所属栏目:工业论文
摘 要 : 本 文通过筛分分级实验 、 焙烧过 程分析 、 微观形 貌观察三种手段 ,对工业 氧化 钥粉体流动性 进行系 统分 析 ,意在通过定性 、 定量 的方式找 到导致工业氧化钼 粉体 流动 性差异化 的 原 因 ,对优 化选取工业 氧化钼 原料组织 后续生产具有一定 的借鉴性 。
关键词 : 氧化钼 ; 流动性 ; 粒度分布 ; 形貌
1实验部分
1.1实验原料
实验选取5批工业氧化钥原料,主要指标见表1。
粉体流动从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所形成的摩擦角是表征粉体流动状况的重要参数,由颗粒间的摩擦力和内聚力形成[3],本次实验原料的流动性无法通过Hall流速仪检测,根据粉体的摩擦角和安息角检测情况综合得出。
1.2实验过程
本次实验目的在于找到物化指标近似的工业氧化钼流动性差异的原因,实验共分3步进行,分别为筛分分级实验、焙烧过程分析、微观形貌观察。选用同一供应商提供的物化指标近似、流动性相差较大的5批次工业氧化钼原料,选用相同筛分设备、检验手段和设备进行实验,并总结规律。
2结果与讨论
2.1筛分分级实验
T业氧化钼流动性差的原因可能为小粒径颗粒过多形成的粘附与内摩擦力增大所致,为验证分析结论,通过筛分分级实验对原料流动性优劣原因进行定性分析。
实验使用BSI-200标准拍击振动筛,每个样品取样0.5 kg,经80目标准筛筛分5 min,取残余筛上物称重,结果见表2。
第2次实验,对样品编号1和5各取0.5 kg,实验选用不同筛网目数及筛分时间,取残余筛上物称重,结果见表3。
第1次实验标筛选取不当,孔径偏大,未起到区分效果;第2次实验相同,标筛目数不同,筛分时间并无明显差异,伴随标缔目数提高,筛上物残余量逐步增大,流动性较好的1号样品筛上残余量明显大于流动性较差的5号样品,说明5号样品工业氧化钼小粒径颗粒相对较多。
由此得出实验前分析方法正确,可对原料流动性优劣原因进行定性分析。
2.2焙烧过程分析
工业氧化钼由钼酸铵焙烧得到,大型企业一般采用回转管炉焙烧法及多膛炉焙烧法11。生产过程为连续投料、高温焙烧、烘干冷却、按量包装,考虑到可能存在烘于工艺不当导致"返潮”现象存在,进行水分含量检测结果见表4。
从表4结果来看,该项结果差异较小,对流动性影响不大。
2.3微观形貌观察
鉴于筛分分级实验的定性分析结论,从定量角度出发对工业氧化钥进行微观形貌观察。粉末的粒度分布常用各个粒度范围的质量分数分布的图形表示[1],实验结果见图1。
2.3.1 样品粒度分布图
工业氧化钼流动性较好的1-3样品D(0.1)、(0.5)值也相对较大,流动性最佳的3号样品D(0.1)值为74.619 um,远大于5号样品的20.847um;3号样品的粒度分布图相对更符合正态,波形较窄、颗粒粒径一致性高。
2号样品的D(0.1)值虽然仅37.851 um,但D
(0.5)、(0.9)值较大,整体峰型较4.5号样品右移,大粒径颗粒较多。
一般来讲,颗粒形貌大体可分为规则与不规则两大类,它们与粉末的生产方法相关。在x50倍SEM扫描电镜下观察1~5号样品的微观形貌,可清晰见到4.5号样品的散碎细粉较多且形貌不规则1-3号样品整体颗粒粗大,小粒径颗粒较少,一致性高,呈棒状均匀分布,3号样品则基本由大颗粒工业氧化铝颗粒组成,小颗粒呈规则针棒状形貌。
在工业氧化钥的生产过程中,同一回转密投入不同来源的钥酸钱,在窑内钼酸铵经热分解得到氧化钼[5],这应该是导致工业氧化钼微观形貌表现差异大的原因之一,所以在生产中必须对不同原料进行合理搭配,满足后期生产加工要求。
3结论
(1)工业氧化钼的流动性较差,主要因为小粒径颗粒较多,由于粘附作用所致。
(2)流动性较差的工业氧化钼D(0.1)、(0.5)
值也相对较低,由实验结果得出,保证其流动性较好的D(0.1)、(0.5)值应控制在50 um、220 mm以上为宜。
(3)粒度分布窄、波型满足正态,形貌规则、一致性高的工业氧化钼颗粒组成有利于提高其流动性。
参考文献
[1]张相一,赵宝华,杨刘晓,等,中国钼业现状及振兴钼业的建议[C].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2003:50-55.
[2]韩强,二钼酸钱形态对钼粉形貌的影响[J].中国钥业,2008,32(2):55-57.
《工 业 氧化 钼 粉体流 动 性研 究浅 析》来源:《中 国 钼 业》,作者:陈 成 ,王 磊 , 肖 江涛 ,王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