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19-11-27所属栏目:工业论文
摘要:产品设计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具有产品设计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但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是按艺术类而非工科类学生设置,所以必须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找出一条真正适合工科培养模式的道路,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及实际操作能力,为日后产品设计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产品设计基础课程;课程教学改革
一、产品设计基础
课程介绍产品设计基础课程是工业设计类专业在大学一年级或二年级上期设置的一门重要的设计课程,是一门对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从构成走向设计的过渡课,主要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形态创造的基本规律以及产品的形态和功能、结构、材料等其它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应用形态创造的基本规律以及创新形态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对产品简单形态形态和复杂形态的感知水平,锻炼学生对产品形态的塑造能力。
二、工科类学生学习设计课程
1.缺乏设计想象与创新目前大多工科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都是在机械设计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专业也基本设置在和机械专业相关的学院中,因此在招生过程中就会出现认识上的误区:工业设计就是在了解机械工程原理的基础上再学会画出外观,那只要把机构、材料、人机工程、表现技法等课程学好,学生就能成设计师了。这种想法其实是非常错误的。 因为和其它设计学科相同,工业设计专业的学习也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与想象力,这才是学习设计的灵魂,没有它,学习的知识和技法再多也起不到任何作用。而创造力和想象力,恰恰是工科类学生最欠缺的东西。
2.造型能力普遍较弱工业设计工科类专业的学生都是从报考理科的高考学生中按照高考分数的高低录取的,之前普遍都没有任何的美术专业基础,没有接受过任何有关造型的训练,所以他们对于造型的把握、理解能力较弱。产品造型设计基础这门课程,是对学生造型能力的大考验,如果对形体的理解很差的话,这门课程就无法很好地进行。
3.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对美的感知感相对较弱工科学生由于长期以来注重培养的是逻辑思维,因此养成了理性思维的方式,思考问题、思维构成都比较冷静、条理化,对于生活中美的感受和积淀很少,这是一个长时间积累的问题,无法通过短暂的教学过程弥补。
三、工科类设计素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和方法没有针对性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工科、艺术类工业设计专业的产品设计基础课在授课内容和方法上采用的大纲和教案是相同的,作业要求也是相同的,在教学方法上也没有进行特殊的区分,让没有任何绘画基础的学生去高质量地完成产品的造型设计,对工科学生是很困难的,学习过程中也会遭受很大的打击。
2.过于重视技法的表现由于学生的手绘功底较差,对于看惯高质量图纸的教师来说,学生表现的东西往往是还没看内容先看画面,就要被打回重做了。因此,本来应该是培养三维造型能力,空间创造能力的产品设计基础课程,因为学生的设计草图难看,有些教师很容易就忘记了本门课程的教学重点,转而在设计草图的绘制上开始要求学生,产品造型基础课自然沦为设计速写课,失去了设计基础课程学习的意义。重视技法表现另一个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造型能力弱,教师往往更加注重对学生造型能力的提高,而忽视了对他们艺术思维、审美认知的培养。整个课程贯彻始终的是电脑、马克笔、图纸以及各种模型的制作材料。造不出型,临摹型,手绘不行,用电脑表现┄这样的结果,是学生通过集训,造型的能力得到了一些提高,可是到了三四年级,由于创作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缺失,依然不能独立完成产品的设计。
四、工科类产品造型设计基础教学方法的探索
1.改变传统的表达方式在传统艺术类学生的教学中,基础形态的创作都是先从 sketch入手的,学生通过草图和老师沟通,经过修改后完成草图方案,然后通过计算机模拟三维造型,最终制作实物模型。而对于工科生来说,设计表达能力本来就差,还没有将脑海中的形式顺利表达出来的能力,这样做会大大减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教学初期,可以允许他们不用草图而用纸、油泥、泡沫等材料制作模型来直接表达自己的构想。这样不但能够增强其对空间的理解,又能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
2.利用工科生本身优势,增强对产品内部结构的认知工科生的优势在于思维严谨,条理清晰,对机构结构的认知能力优于艺术类学生。因此,增加学生的实验学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实验室,通过拆卸各种机械产品或电子产品来增强产品结构、机构的认知,这对三四年级学习产品设计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3.注重学生感性思维培养以及审美素养的提高基础设计课程更要“走出去”,课程时间较为充裕的情况下,可以带领学生多去感受生活、文化、社会和历史。产品设计的考察地点未必一定是在产品的卖场,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研究古代的经典设计,比如博物馆里各个时期器物的特点,和本地的环境,当时的经济与人们的生活状态的关系。理解这些器物的形式,绝对不是看到的一种表面的型,而存在于特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生活形态乃至文化、伦理等的基础之上。基础训练在体验中进行会让工科学生增加学习兴趣的同时,对他们能够更深地认识人文精神和社会历史方面问题对设计的影响也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四、结语
文章的观点主要结合了对于工科类产品设计基础的教学实践。虽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会有新的问题出现,但是笔者今后将不断地关注和把握更多的工科类产品设计基础教学改革的新动向,突出专业方向,不断地探索、研究,逐步地完善适合该专业特点的、科学的设计教学手段。这样才能使工业设计专业工科类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和更大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汤军.工业设计造型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邱松.造型设计基础——工业设计系列教材[M].清华大学出版,2005.
[3]谷彦彬.设计思维与造型[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关于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来源:《大众文艺》,作者:苏 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