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19-11-23所属栏目:教育论文
摘 要 :如何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参与课堂,如何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课堂,如何让学生更有效地参与课堂,这一连串的“如何”是很多一线老师想要解决的。本文结合教学经历,从数学的四个知识领域中,各列举一个教学案例片段,讲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这四个案例片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适合不同的学习对象,可操作性强。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体验性 ;过程 ;价值
一、体验数一数的过程
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单纯的数数这个知识点已经不是很大的问题了,即使是在我们农村学校,这也不难。在学习了《10 的认识》之后,学生对于 1~10 有了清楚的认识,学生也能轻而易举地从 1 数到 10,但是人教版课本的后面安排了一道练习,是关于火箭发射的时间倒数阶段,还剩 10 秒,应该怎么数的问题。在课堂中,我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数 :10,9,8,7,6,5, 4,3,2,1,发射!之后让学生单独数倒计时。在这一习题的处理上,我花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体验倒计时数数的过程,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参与面比较广,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在这一过程中不是简单地倒着数,而是通过倒着数一数的这个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数一数的乐趣,初步感知顺着数和倒着数的差异,在这一过程中感知数的顺序及其大小。
二、体验面积的大小
“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学生学习了长度、周长之后学习的又一个测量知识点,人教版将这一内容安排在三年级,相比周长的认识和学习,这一内容显得更不好理解,更抽象,尤其是面积单位的理解。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不是完全按照课本的顺序 :先教学平方厘米,再教学平方分米,最后平方米。我是根据学生比较好理解的平方分米切入教学,因为 1 平方分米在生活中比较好找,学生也容易体会到它的大小 ;之后教学比 1 平方分米大的面积单位,平方米,毫无疑问,边长是 1 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 1 平方米,但是生活中比较难找 1 平方米大小的面,到底 1 平方米有多大呢?同样的准备 1 张边长为 1 米的正方形纸,让学生站在上面,看最多可以站多少人。在这个体验 1 平方米有多大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特别是最多可以站多少人,很多孩子都进行了参与,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明白了 1 平方米有多大,也可以更好地表述 1 平方米。
三、在调查中体验统计的意义
2011 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中“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教学目标有如下要求 :经历简单的数学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搜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在教学统计表这一内容时,在设定调查项目后,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数据的收集、整理。在这一过程中,各小组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对数据的记录采用的方法不尽相同,有数一数直接记录,也有画圈,也有用“正”字法记录的,但最后都回归到了对这些数据的整理。都能根据自己小组的数据记录结果准确填写统计表,较好地分析统计表中的数据,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作出相对科学的预测。我想,统计教学不就是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的过程中吗?老师在这个教学中只是起到了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学生群体性参与体验数据统计,这才能够让这一领域的教学凸显教学价值。
四、课外体验延伸课堂教学价值
2011 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过程。《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个单元主要有认识钟表、认识整时以及时间的简单计算。在这些内容都教学后,我安排了一个周末体验性作业 :记录你的周末,在那个时间段做了什么事。这次体验性作业,完全颠覆了枯燥的认识钟表、认识时间及计算,让学生和家长在宽松的氛围下记录自己的周末,体验了认识钟表及时间的重要性及时间在我们生活中的价值,向课外延伸数学教学价值。通过这样的体验性作业,学生更喜欢数学课堂,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这只是体验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几个例子,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敢于放手,敢于相信我们的孩子,不论是城区还是农村的学生,都可以在这样一个体验过程中收获学习数学的快乐,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有更好的状态学习数学知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显得更积极自信。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例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体验性学习》来源:《内蒙古教育》,作者:余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