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19-10-12所属栏目:教育论文
摘 要 传统的数学作业内容与形式单调、灵活度差,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定式,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与数学情感的培养。新发展理念下的数学作业设计应设置开放的问题情境,坚持条件、问题、解题思路、结论的开放,并保持作业形式的开放。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开放性作业 思维
一、情境开放,联系生活
情境开放就是要在设计题目时联系生活实际,摆脱枯燥乏味的重复练习,使学生产生兴趣与求知欲,提升数学情感。小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更倾向于贴近生活情境,情境开放的作业形式避免了对知识的单调练习,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与价值观。
二、条件开放,执果索因
条件开放是指学生能通过题目中的问题逆向思维并补充或选择相应的条件。条件不足的情况可以进行补充,条件多余的情况可以进行舍弃,条件可用可不用的情况可以寻求最简方法,条件隐藏的情况能根据生活经验探索到有用的隐性条件[2]。
1.条件不足条件不足是指解答题目时所需要的条件不够,学生自己补充条件后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传统的题目一般都是“执因索果”,学生容易形成由条件得出结果的思维定式。当解题所需要的条件不足时,学生不仅需要对题目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和分析,更需要对题目进行逻辑的推理与补充条件的创造。
2.条件有余条件有余是指在题目中存在解题时不需要的条件,要对多余的条件舍弃。学生首先要分析题目的问题,明确解题需要的必要条件,然后对条件进行综合思考与筛选,加深对题目理解的同时提升了鉴别能力。
3.条件隐藏条件隐藏是指条件不在题目中表述出来,需要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探索发现。学生联系生活发现隐性条件,加强数学与生活联系的同时,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与趣味性。
三、问题开放,自问自答
问题开放是指学生根据题目所给出的条件,自己补充题目的问题并解答。学生补充问题的过程是创造的过程,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完成作业,避免了教师对所有学生的“一刀切”。学生体会到创造与成功的快乐,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大众数学教育理念。
四、思路开放,一题多法
一道题目可能有多种解题方法,不同学生会选择其中一种或多种方法解题。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解答题目,比较不同的解题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或最简便有效的方法,从而锻炼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与灵活性
五、结论开放,一题多解
结论开放是指题目答案不是唯一的。不同学生的思维不同,导致求解结果不同,同一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结论也会不同。一题多解相对于一题一解而言,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与深刻性,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使学生能全面地对问题进行综合思考与判断分析。
六、形式开放,操作实践
长期以来,传统的作业形式大都是让学生写、抄、算、背,由教师从课本、参考书、练习册或其他资料中找习题让学生练习。这种单调、枯燥的作业形式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固定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在开放性作业的设计与实践中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成为探索的主体,在作业环节给他们体验成功、增强自信的机会,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4]。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胡小莲.设计开放性数学题目的六种方式[J].小学教学研究,2013(08).
[3] 龚祖华,杨正东.设计开放性题目的四种方式[J].小学教学参考,2001(02).
《小学数学开放性作业的设计方法》来源:《教学与管理》,作者:贾 轩,曾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