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19-09-27所属栏目:教育论文
摘 要 核心素养主要是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旨在提高人的整体素养和核心能力。文言文教学对提高核心素养有着得天独厚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整体水平。高中文言文教学可以从文本细读、多角度思维、具体意向的审美和文言写作背景角度进行研究。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高中文言文 教学策略研究
1 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逐渐向知识经济和互联网经济发展,核心素养理念应运而生。经济学家列维(Frank Levy)和莫奈 (Richard Murnane) 在研究核心素养框架时写道: “主要由常规认知工作和常规手工劳动所构成的工作,此类劳动力的份额正日益下降,因为此类任务最容易通过编程让计算机去做。国家日益增长的劳动力比例则是那些强调专家思维或复杂交往的工作,此类任务计算机不能做。”[1]这个可能是最早对核心素养概念的概括。21 世纪后,为适应新时代的新挑战,经合组织与美国确立起了核心素养框架。目前全球概念下的核心素养含义为协作、交往、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
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传入国内后,国家教育部对此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和落实新时代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核心素养理念应运而生。在《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 中明确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现在四个方面,即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2 文言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要求“要进一步改革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既要关注知识技能的外显功能,更要重视课程的隐性价值”。[3] 这就对语文教学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学生除了基本的字词学习,还应当体会作品中更深的人文精神,提高审美鉴赏,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当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最难的可能要属文言文教学,要在学习中贯彻核心素养理念,改变原来单一教学模式下的文言文教学,就需要从语言、思维发展、审美鉴赏和文化方面入手,切实提升学生整体素养。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是贯彻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上,不仅要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还要对我国古代的文化背景进行广泛的了解与学习。教学实践上,通过对系统的文言字词的掌握,主动梳理整合文言部分的学习,积极进行语言建构。切实做好这一点,学生学习起来就会轻松很多,接受程度也会越来越高。除了文章表面体现的以外,教师在教学中应深入挖掘文章所体现的思想价值,并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最后组织全班交流,分享成果,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最终达到思维品质的提升。
当今国际社会,各种文化冲击对我们造成的影响是重大的,中华文化五千年的传承,其精髓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为之自豪的。在文言文学习中继承弘扬中华文化,可以让我们增强文化自觉,提高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认同感。如今的国际社会是复杂多变的,单一的知识学习无法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文言文教学上,应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全面提升学生水平,符合时代潮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达到真正的教书育人的目的。
3 文言文教学中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策略
3. 1 在文言细读中建构语言
3. 1. 1 在文言诵读中感悟作者的情与义诵读不单指背诵,它更侧重怎样读,读出什么。诵读指眼、口、手、脑相互配合的学习方法。诵读不仅仅指读出声音,更指在读中体会作者饱满的感情,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读出文章结构,读出文章气势,读出文章节奏,并将这种气势脉络与声音节奏沉浸到自己的筋肉中。这个方法与核心素养中对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要求是非常契合的。熟读成诵可以让我们逐渐走近古文的韵,品味古文的字词特点,于不知不觉中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荆轲刺秦王》中,“易水送别”这段,就非常适合使用熟读成诵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变徵之声常作悲凉之声,通过高声朗读,可以体味字词中传达的于易水送别的悲凉,感悟荆轲诀别的英勇与大义。后半部分为慷慨羽声,这是声调激奋、慷慨激昂的声音,在这一段诵读中,燕国于无奈下期望通过一人之力去刺杀秦王以试图挽救整个国家的悲情壮志便体现得淋漓尽致了。在这样的诵读中让学生品味语言的魅力,切实落实语言建构。
3. 1. 2 从关键词入手,细析语义好的文章一字顶千言,对于词句凝练的文言文来说更是如此。重点的字词里包含着作者浓厚的情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是作者情与志的集中表达。所以从文言的关键词入手,从中散发开来,可以把握全文的情感脉络,体悟作者的写作目的与感情。苦吟派诗人贾岛,往往为了一个字或一个词苦想数年,因此创作了不少名篇佳作,最为人所熟知的当属《题李凝幽居中的》“僧敲月下门”了。诗人在创作伊始在 “推”与“敲”之间徘徊良久,经过反复权衡后选择了“敲”。这首诗主要描述了作者于夜晚出门访友的情形,一个“敲”字,既表现了作者对待友人的礼貌,同时也衬托出了这一夜的静谧之美。文言文用字的精简和设字的巧妙,意味着文言有深究其字词的必要。
3. 2 从文言人物形象的分析上提升思辨性核心素养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要求学生在直觉、形象、逻辑思维等方面多向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除了弄清楚文言文表面的关联意思外,还要去探索内在的思维。在《烛之武退秦师》中,一般的教学在列举完段义后只是夸赞烛之武能言善辩,对进一步的思维训练作用十分有限。可是纵观课文,烛之武的说辞真的很高明吗?如果只有晋去打秦,真的打不下来吗?第一段描述郑国对晋礼数不周,且依附晋的时候又依附楚,这样的一个国家其可信度怎么样,是值得深思的。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正是思辨能力发展的高峰期,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能力显得非常重要。《桃花源记》中,武陵郡的打鱼人答应不将桃花源告诉外人,可是出来以后就告诉了政府,并带人前往寻找。老师让学生就 “打鱼人这一行为你是否赞同”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认为这个人背信弃义,行为不可取,有的同学认为他只是想把这个好地方介绍给更多的人,只是好奇罢了。由此可见,高中生思维是积极且有创造性的,教师要及时看到这点并将其挖掘出来,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分析文言文中的形象时,不再是简单的喜欢或不喜欢,而是能结合文本,具体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质疑、反思、求证。
在文言文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深入理解并落实核心素养,改进原来浅显单一的教学模式,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语言上注重积累梳理与整合,思维上促进深刻性、批判性与独创性,提升审美情趣,文化上注重传承,切入点互为表里,相辅相成。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落实核心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 [J].全球教育展望,2016(4).
[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
[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相关参考高中文言文教学中闲暇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