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盛论文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文史论文

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现状及策 略研究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19-08-26所属栏目:文史论文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要不断提高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就应该了解中华文化传播的现状以及文化对外传播的意义,总结经验教训,激发国人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寻找能够拓宽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媒介及渠道,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站稳脚跟。

  关键词:中华文化 对外传播 策略

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现状及策 略研究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历史悠久,自汉朝时期起,中华文化沿着张骞开通的“丝绸之路”开始对外传播,唐朝时期中华文化传播空前繁荣,明朝时期,郑和七下西洋进一步推动了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攀升,文化产业作为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一部分,有必要加强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就此对中华文对外传播进行了梳理,并提出相应的对外传播策略。

  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概况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进入了新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 20 世纪 60 年代, 文化对外传播意识形态色彩浓厚,主要针对外国反华势力和思潮的政治宣传,学术研究较少。“十年浩劫”期间,受到国内形势的影响文化对外传播几乎停滞。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文化对外传播工作开始恢复,文化对外传播研究开始与传播学结合,进行了多角度的学术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文化对外传播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一些专家、学者和对外传播从业人员根据中国文化发展实际,结合传播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对文化传播的历史、现状和手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学术著作和论文相继出版和发表,如杨政权《书刊外宣散论》、沈苏儒 《对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张桂珍《中国对外传播》等都是这段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

  二、21 世纪学术界对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进入 21 世纪,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文化对外传播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学者们从不同视角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意义的研究学术界普遍认为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主流观点认为:“加强对外文化传播,有利于塑造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增强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渗透力、吸引力、亲和力”(肖永明,2010)。学者吴友富(2009)从软实力角度进行了分析,指出对外文化传播是构成和影响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变量,塑造国家形象的有效手段。

  (二)关于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现状的研究学者们基于历史和现实,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全面考察了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最具代表性是学者梁岩(2010)从主体、受众、内容、媒介和传播效果等方面全面分析了中华文化传播的现实形态和整体特点。此外,学者侯景娟(2013)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指出: “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取得一定的效果,一些中国文化元素已经深入到外国人的日常生活,但也存在深层次的精神文化产品输出比重小。”由此可见,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既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

  (三)关于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制约因素的研究学术界从不同侧面做出了阐释,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有:学者盛芳(2011)认为缺乏文化的认同是制约中华文化传播的关键因素。李建新(2015)从另一个侧面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以我为主”的指导思想导致了传播路径的单一,忽略了对传播受众有针对性的研究和了解,对他们的需求把握不精准。

  综上所述,学术界对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但通揽全局,在内涵挖掘、研究方法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在来华留学生对中华文化传播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传播,因此有必要开展此领域的研究。

  三、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策略

  习近平同志谈到对外传播时指出:“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讲好中国故事”。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文化的地位日益凸显,怎样更好地将中华文化传播出去值得探讨。

  (一)对外传播渠道多样化中华文化对外传播除了政府间、民间、建立在海外的孔子学院以及驻外企业外,可以利用网络媒体、微信平台、影视作品更具时代特色的方式把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出去,还要发掘更多的传播渠道如国内知名城市活动中国 - 东盟博览会、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中国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大连国际服装节、襄阳诸葛亮文化旅游节、青岛国际啤酒节、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等,这些文化节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沟通和交流,利用这个渠道把中华文化传播出去,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文化演出、校际合作、学术交流等活动进行文化传播。

  (二)对外传播内容的深层化要改变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价值观念,不能只停留在表象,中国的传统美食、中国旅游景点万里长城、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等等、中国的传统节日、礼仪风俗等,传统的美食为什么好吃,它的做法,中国的菜系为什么分那么多,知名的旅游景点为什么知名,其中蕴藏的文化底蕴是什么,传统节日习俗的由来,为什么这些习俗能够传承下来,我们要把这其中深层次的内涵讲述清楚,让不同民族产生共鸣,把中华文化由表层深化到内涵,把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打造成我们自己的品牌,让海外人士自觉认同认可。

  (三)对外传播人才培养加速化语言是信息传播的载体,文化传播离不开外语人才的培养。语言障碍限制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只有了解了这种语言才能更深层次地了解这种文化,所以一方面要加速培养本国的外语人才,大量储备外宣人才,提高外宣人才的福利待遇,把备受外国民众喜爱的中华文化翻译成相应的语言,让外国民众能够切实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更拓宽了我们与国际间的交流,同时国家也加大了来华留学的奖学金力度,吸引力更多的来华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利用这个契机,抓住来华留学生这一群体,更好地将中华文化传播给他们,培养出更多的知华、友华、亲华的人士,让这些来华留学生成为自主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与此同时,也应该注重中国的留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让他们走出去的同时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带出去,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了解了中华文化传播的现状,我们要从各个角度提升文化对外传播,需要探究出更多更好的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方法,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在国际大舞台上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设良好的国际环境。

  参考文献:

  [1] 吴莉.传播学视域内的汉语国际教育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 盖翠杰,杨上元.提高中华传播力和影响力研究[J].理论学刊,2013(09)

  [3] 周丽梅“.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原文化对外传播策略创新[J]东南传播,2018(04)

  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现状及策略研究相关推荐中华文化典籍外译传播障碍研究

论文发表问题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