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盛论文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论文

例析高中语文教学中“整句”的运用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19-08-06所属栏目:教育论文

  

  【摘要】要想让学生的作文“出彩”,让学生拥有在考场上的决胜权,就必须进行文采专题点拨。高中语文作文的文采来源于对生活的有机整合,来源于阅读底蕴的深入挖掘,教师要有意识地强化和引导“整句 + 修辞”的语言表现形式。笔者对此谈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引导学生;文采展示;专题点拨;强化引导

语文教学

  “整句”在百度百科中这样定义:整句是排列在一起的一对或一组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整句的外在形式是整齐的,音韵和谐熨帖,节奏协调适中,气势前后贯通,有利于加强语言气势、强调语言深义,表达丰富感情,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唯美的印象。排比句、对偶句、反复句等等都属于整句范畴。那么,整句可以在文中哪些位置使用呢?在文章的开头,在论理的过程中,在鲜明的段首句里,在简短有力的结尾处等等都可以使用整句,都可使文章文采倍增。

  一、开篇不忘用整句——蓄积能量,表明态度

  很多议论文的第一段都可以采用“引述 + 表态 + 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时要寻句摘词,不要大段引用,以防造成“千文一面”的视觉效果,同时不忘“排比 + 设问”的使用。在文章开篇有意识、恰当地使用排比,能够让文章的表达效果更佳,使文章更容易一开篇就感染读者。设问句比陈述句更能引起注意,引人思考,让人一眼就能看到,更能突出强调这句话的重要性。【例】你是否在斑马线前,对隔岸望眼欲穿,而不由自主地迈出了一步,继而数步?你是否不耐烦于红灯刺目,无所谓地跟着身边的人横穿斑马线?你是否“从容”地在红灯亮起时跑过斑马线,冲着刚变绿灯的交通灯露出胜利的微笑?很不幸,你的行为已被贴上了“中国式”标签——“无视规则”。 ——《论“中国式”》【解析】习作者将材料中抽象的“中国式过马路”用排比句兼设问句的形式具体写出,具体刻画出了“中国式过马路” 者的动作、心理与神态,同时引发读者的思考,读者会迫切地甚至羞愧地回忆起和自己相关联的过马路的情形,当读者羞愧难当之时,深入一步,提出观点——原来是“无视规则”在作怪。这样的开篇,既形象具体,极具语言的表现力,又很容易让读者思考,极具思想的感染力。

  二、论述不忘用整句一—展示缜密的思维与丰富的储备

  在作文中,既可以用整句来说理,又可用之来举例。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在论理时用大致整齐的句式,对称的结构来逐步证明论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锤炼语言的能力,而且因为论据极为简洁,还可锻炼学生对事例的高度概括能力;因为至少要三个格式相似的句子才能构成排比句,同时也就强化了学生积累素材的意识。【例】华盛顿说:“怀疑论者是社会前进的力量。”假如当初袁隆平轻信国外权威专家的观点,认为杂交水稻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科研,还会有“中国仅用 9% 的耕地养活了 20% 的人口”的辉煌?假如当初刘翔认为在田径赛场上西方运动员不可超越,还会有 2004 年雅典奥运会 12 秒 94 的奇迹?假如当初爱因斯坦因为牛顿的伟大而放弃了质疑经典力学,怎还会有相对论的新世界?他们身上体现的,乃是一种不屈服权威的坚持,它彰显了人性的高贵与伟大而历史的进步,这正是我们时代所需要的。 ——《权威就是用来挑战的》【解析】就本段的构成而言,首先用名言表述论证中心:面对权威,勇敢质疑。尾句为终结部分,对小段中心进一步加以强调总括。中间几个事例是段的展开部分,它们不仅句式整齐,写得极为概括简洁;而且长短句参差错落,读起来跌宕起伏,朗朗上口。既让读者领悟到挑战权威的重要性,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思索,也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段首呼应不忘用整句一—展示思路脉络

  段首句起到概括并引出本段主要内容的作用,后面的文字做具体论述。段首句如果没有文采,很有可能与别人“撞脸”,毫无新意可言。【例】文化综艺,似沧海霁月,落崖惊风,引领着文化之风的回归步伐。在全民娱乐的当下,那些文化巨匠已垂垂老矣,而后起之秀则乏善可陈。而文化综艺恰似一股清流,在金钱与娱乐充斥的当下,滋润了一颗颗缺失了文化温暖的心灵。因此,这也更是价值的回归和文化发展的必然所在。文化综艺,似平沙落雁,夕阳萧鼓,呼唤着书山稗海的钩沉抉隐。文化综艺不是速效药,可以让文化缺失的时代病快速痊愈,它应是一针醒神剂,以文化那温暖而柔和的声音呼唤我们文化基因的功醒。因此,我们要在文化综艺给予我们的提醒与呼唤中,深自砥励,于书山稗海间沉潜含玩,钩沉索隐,方为文化综艺的真正意义。 ——《文化滋润,稗海钩沉》【解析】文化综艺,似沧海霁月,落崖惊风,引领着文化之风的回归步伐。文化综艺,似平沙落雁,夕阳萧鼓,呼唤着书山稗海的钩沉抉隐。这样的段首句整齐划一,灵动婉约中不乏大气磅礴,让阅读者眼前为之一亮,创设的意境足以引导读者去追寻文化综艺类节目的意义。

  四、结尾不忘用整句一—增强气势,主旨升华

  结尾是一篇作文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文中的位置虽没有开头那样夺人眼球,但也不容小觑。那么,如何使一篇文章的结尾能够妙用整句,尽显飞扬文采呢?答案是不妨使用排比、对偶或反复,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例】唯有冷静判断、理智分析,唯有尊重人道、顺应天道,方可御宇内、得人心,安天下。知战之可否,用智慧与巧力赢得作战之先机。知战之可否,是道义与人性的真切体现。知战之可否,方能真正耀千古,唤得日月不沉沦。 ——《战之可否,不可不察》【解析】对仗工整,通过铿锵有力的四字句,进一步明晰预判在战争中的具体做法;三字句于顿挫间写出了预判的伟大意义。最后一组排比句将观点、气势、文采三者合一,将文章推向高潮。

  综上所述,“有文采”“用文采”,应该是一个对文章美感品鉴的范畴,如果学生能够自觉、真诚地使用,定会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打造与养成产生良性的影响。

  相关推荐:语文教学设计论文可以发在什么杂志

论文发表问题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