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盛论文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一年级新生适应能力 培养策略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19-07-20所属栏目:教育论文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学校生活的重要阶段,学生进入一年级意味着结束了幼儿园以游戏为主的学习生活,开始进入正规、系统的学习。德国哈克教授曾做过调查,30%—40% 的孩子进入小学一年级后,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很不适应。学生的这种不适应,会影响其对学校生活的态度和情感,影响将来的学业成绩。研究学生适应性规律,提高其适应性能力,缩短不适应期,降低入学坡度,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生活,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小学一年级

  一、小学一年级新生不适应的各种表现

  小学一年级新生在入学适应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不愿意上学。一年级新生来到陌生的学校,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同学,这一切都让一些孩子感到焦虑和不安。早上上学时不愿出家门,磨磨蹭蹭拖延时间,在校门口抱着家长哭哭啼啼,不愿进校门,或者找借口,说身体这里痛,那里不舒服。

  2. 注意力不集中。一年级新生普遍存在注意力时间短,容易被别的东西吸引,上课十多分钟就东张西望、交头接耳、玩橡皮、玩铅笔等现象,或者趴到桌子上什么也不干,甚至还有个别孩子会在教室里随意走动。

  3. 规则意识不强。很多新生缺少对行为规范的理解和认识,不能自觉遵守,常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部分学生虽对行为规范有一定的理解与认识,但却不能很好地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如回答问题时不举手、在队伍里手舞足蹈、在走廊里爬行、上课铃响不进教室等。

  4. 缺乏学习意志力。一年级学生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有的孩子作业经常拖拉,没完成就往外跑;上课学习一会儿就管不好自己,做小动作、开小差;遇上稍难的题目一时想不出,便马上去问同学或干脆不做。

  二、小学一年级新生出现不适应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们在人生早期所经历的一次重大转变,对他们的心理和适应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出现不适应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 心理上不适应。一年级新生离开生活了几年的幼儿园,离开了熟悉的老师、小伙伴,对新的老师和同学有陌生感,容易出现情感依赖断层,情绪低落、焦虑,甚至不愿意上学。很多学生入学动机迷茫,认为上小学是因为家长说自己年龄到了应该上小学了,对于更具教育实效性的小学生活感到疑惑,不能深切领会这一行为的目的,不能形成明确而强烈的驱动力。

  2. 对新的环境不适应。学生进入小学,面对新的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环境,幼儿园以游戏为主的学习环境变成了分学科进行学习、以作业为导向、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新的作息时间、陌生的课堂规则、强制性的行为规范成为小学新生难以攀登的“陡坡”。

  3. 对学习内容不适应。幼儿园时儿童所学的内容大多与生活紧密相关,教学活动大多以游戏或动手操作为主,是在 “玩”中学,而小学的教学内容是已成体系的学科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进行教学。这些差别让一些学生感到不适应,导致学习上出现困难。

  4. 对行为规范不适应。孩子们刚从幼儿园来到小学,未形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易受本我需求的影响,仍然盼望着每天两节的游戏课,吃过午饭等待着睡午觉,纪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控能力,不按照要求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不习惯每天回家有作业。

  三、提升小学一年级新生适应能力的策略

  对于小学一年级新生出现的不适应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影响到其今后的学习,甚至影响到健康人格的形成。提高入学新生适应能力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氛围

  1. 引导学生熟悉学校环境。小学新生的种种不适应问题,首要的是学校的环境适应问题。老师应带领学生熟悉校园环境,寻找学校的厕所、医务室、操场等,帮助新生尽快熟悉校园环境,增强学生对新环境的认同感。

  2. 美化教室环境。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老师在新生入学前要把教室装扮得更贴近孩子的生活,以漂亮可爱的教室文化来迎接新生,缓解新生对新教学环境的陌生感。

  3. 缩短学生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一年级新生面对新的老师,心里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希望与老师进行交流,但因有陌生感而缺乏主动性。教师应以真诚的态度接纳每一位新生,主动与学生加强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家庭情况等,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

  1. 增强教学针对性。一年级新生来自不同的幼儿园,学习基础不尽相同,如果照搬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可能出现学生学习“吃不饱”“吃不了”等问题。因此,一年级教师首先要通过问询、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经历,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其次,要合理调整、删减、合并教学大纲内容,例如数学学科可以删减简单的数数与运算等与幼儿园有重复的内容;第三,要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区别对待,对能力弱的要多鼓励,增强其信心,对能力强的要适当提高要求。

  2. 采用多变的课堂形式。课堂形式单一,很容易造成学生身心疲劳,从而转移注意力。因此,可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如采用小游戏、小表演、猜谜语等方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使学生轻松融入学习中,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小主人”。

  3. 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兴趣,教学才会有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入手,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师还需做好前半节课与后半节课的衔接,不要把教学内容安排得过多,以免学生不仅没学到应学的知识,还降低了他们在下一节课中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三)培养良好的课堂习惯

  1. 培养规则意识。课堂规则是课堂秩序的保障,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是学生的首要行为准则。课堂规则包括听课、发言、讨论、坐姿等方面的规范,老师首先要做好课堂规则教育,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按规则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其次是要在日常教学中严格要求,做得好的要给予表扬鼓励,做得不好的要及时指正。

  2. 培养任务意识。对于一年级新入学的学生来说,学习任务增多,学习时段区分明显,必须完成更多的任务,所以任务意识的培养就成了一年级新生入学阶段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在任务适应方面,可以根据这个阶段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教育活动,通过有目的地组织人人都能参与的活动,有效提升他们的任务意识,如给学生安排“我是值日生”等任务。

  3. 培养集体意识。集体意识是指集体成员对集体的目标、信念、价值、规范等的认识与认同,一年级新生大多都无集体观念,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可通过争夺年级流动红旗、争创班级优秀小组等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感和荣誉感,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与集体的关系。当学生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要发动同学一起关心和帮助,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可以开展“我是集体小主人”活动,把班里的工作细化分解到具体学生身上,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综上所述,采用正确的策略培养和提高一年级新生适应能力,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能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基础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还需要大家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

  [1] 张玮 . 小学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D].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相关阅读推荐:小学教师论文投稿投哪里

论文发表问题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