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盛论文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论文

幸福感提升视域下构建多元化老年教育路径探析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19-07-09所属栏目:教育论文

  

  [摘 要] 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剧,国家日益加强了对老年人的重视,其中既包括身体健康方面的投入,也包含身心发展方面的关怀。老年教育是老年公共事业的重要部分,是实现老年人服务工作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老年教育发展大致经历了萌芽起步、迅速发展、改革创新三个阶段。教育参与者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以及教育形式及内容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是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的突出特点。当前,我国老年教育发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建立基于养教结合的现代化老年教育模式,“互联网 +”新型开放式老年教育模式,终身教育背景下多样化老年教育教学模式,以及形成以代际文化互动为支撑的老年教育新视角,是发展多元化老年人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幸福感;多元化;老年教育;教学模式

多元化老年教育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第一所老年大学的诞生,标志着我国老年教育拉开了序幕。纵观国际老年教育发展,我国老年教育兴起后发展速度很快,这种蓬勃的发展速度为世界老年教育界所瞩目。

  一、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

  我国老年教育之所以有这样突出的成就,与我国人口特点和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是我国社会结构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产物。从历史角度来看,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萌芽起步、迅速发展、改革创新三个阶段。

  (一)改革开放促进老年教育的萌芽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开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而我国第一所老年大学却成立于 20 世纪 80 年代。相比较西方老龄化社会几十年以后才建立老年大学的情况,我国老年教育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我国老年大学成立于人口老龄化现象产生之前,其中一个重要的催化剂就是 20 世纪 70 年代末的改革开放政策。它不仅使我国打开了国门,发挥本国优势加强对外贸易联系,也在思想上与外界加强了沟通和交流,开始接受和吸纳国外先进思想和经验,并进一步为我所用,探索出有利于我国发展的独特道路。老年教育思想就是在改革开放催化作用下应运而生的。由于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发展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基本的物质生活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开始关注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这种物质生活水平提升带来的对精神生活的迫切需求成为老年教育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终身学习思想推动老年教育的发展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一直把教育等同于学校教育,认为教育具有一次性和终结性。直到法国提出“永恒教育”的概念,终身教育思想才得以被发展和接受。终身教育的思想否定了传统上把人生分成受教育和生活的观念,指出人无论在哪个年龄段都同样需要受教育和不断学习,教育不单纯是谋生手段,同时也是追求精神生活享受、提高生活层次的重要手段。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开始突显出其重要作用,逐渐形成了不断学习、重视学习的传统,学习氛围空前浓厚[1]。老人开始具备了终身学习、不断提升的思想,在他们离开工作岗位后保持着对学习的渴望和需求。

  (三)国家教育发展促进老年教育改革 2010 年,我国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下称 《纲要》)。在《纲要》中,对我国未来十年的教育进行了规划和部署,其中在《继续教育》一章中,着重提到了“老年教育”的重要意义。这是我国第一次在教育规划发展纲要中将老年教育写入其中,对于老年教育的长足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老年教育发展到了新阶段,并促进了我国老年教育的规划和改革,这也体现出国家对老年教育的重视和承认[ 2 ]。这是老年教育发展的一个新起点。从这一阶段开始,中国老年教育开始朝着有目标、有方向、有任务、有创新的成熟阶段发展。我国开始探索老年教育新思路,逐步实现老年教育现代化,为建成学习型社会而贡献力量。经过几年的努力,到目前,全国老年大学已接近两万所,学员高达 200 万以上,充分体现了社会对老年教育的认可和接受,是我国跻身于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保障。

  二、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的突出特点

  老年教育区别于学校教育的最大不同点是不以讲授知识、考察能力为主,而注重精神世界的丰富,拓宽知识面,提高人文修养和实现社会价值。老年教育也属于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除了具有教育工作的共同特点外,我国老年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具有了一些显著的特性。

  (一)老年教育参与者的自发性与主动性我国义务教育以及统一的学校教育具有一定程度的法律强制性和社会需求性,属于学生踏入社会的必要教育经历。而老年教育相对于这些教育没有任何强制性,完全属于脱离工作岗位的老年人自发的、自愿的行为。老年学校或教育机构的准入也很宽松,不会对接受教育的老年人设置资质、学历、年龄等方面的硬性要求。这一特点是由我国社会结构和老年教育的方针政策决定的。我国的老年教育工作具有社会福利性质,面对日益老龄化的社会人群特点,为了维护老年人身心健康,丰富其业余生活,鼓励老年人进入老年大学、继续教育机构等参加老年教育,这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教育形式及内容的开放性与灵活性由于参加老年教育的老年人年龄、家庭背景、退休前从事行业、学历层次、兴趣爱好等都不尽相同,就决定了老年教育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具有多样性、灵活性,没有一种老年教育的固定模式和规定动作。老年教育具有相对灵活性和开放性,不同的教育内容适合不同的老年人群。老年教育是一种社会服务性质的教育类型,立足于陶冶老年人情操、培养兴趣爱好、养成良好性格、发展身心健康,因此教学形式也丰富多彩,而且实践性较强,多侧重于组织兴趣爱好班,促进特长发展。教学形式灵活多变,有别于传统的单纯授课,老年教育会给老人更多的弹性时间安排和自由发挥空间,学制没有明确规定,让老年人在整个教育和活动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快乐,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自我存在感。

  (三)教育价值的社会性与公益性老年教育属于服务型、社会性教育,对老年人的管理也是以人为本,本着关心、关爱和尊重老人的基本原则,最大限度满足老年人对兴趣爱好和教育内容的需要。老年大学和教育机构尽力为老年人提供便利舒适的教育环境,悉心、耐心、周到地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和满意的服务。比如,将有共同爱好的老年人集中起来,互相交流沟通,找到精神的寄托,让老年人的子女安心工作,也填补了老年人因子女不在身边而牵挂思念的空闲时间,对于建立幸福家庭,发展社会文化事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

  三、构建多元化老年教育途径策略

  (一)建立基于养教结合的现代化老年教育模式老年教育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力度不断加大,提高老年人社会参与程度及满足退休后老年人的生活文化需求已经成为老年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打破传统思维将“教养结合”的现代化理念融入当前的老年教育中,是构建多元化老年教育途径的有效策略之一[ 4 ]。“教养结合”是老年教育的根本所在,在这个过程中重点强调的是如何将 “教”与“养”相结合,发挥老年教育的终极目的。老年教育主要是通过社区、老年大学及养老机构来完成的,政府对老年教育机构给予的相关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是实现老年教育“教养结合”的根本保障[ 5 ]。一方面,社区可以与当地高校建立互动帮扶机制,通过高校的相关专业实习等模式对社区老年教育进行帮扶指导,深度建立护理专业、心理专业、音乐专业等教育实习基地,全面推进社区老年教育多样化工作的开展,在相关专业学生的帮助下制定合理的教育内容及教育形式,满足当前老年人的文化需求,提高其幸福指数。另一方面,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对老年大学及养老机构进行多元化扶持,通过定期向专业人员提供岗位培训等方式帮助其提高业务水平,满足当前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文化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需要,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提升他们的幸福感。

  (二)构建“互联网 +”新型开放式老年教育模式 2015 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互联网 +”行动计划。当前,互联网联系着各个行业、各个方面[ 6 ]。在老年教育方面,“互联网 +”教育模式强调的是开放、融合、合作、创新的精神,是一种竭力于满足人们所有个性化需求的模式。当前,我国老年人人口众多,地区文化差异、风俗习惯、生活环境等都会对老年人产生一定的影响,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很难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互联网技术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式,针对每个老年人的个性特征采用更适合的方式进行老年教育,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互联网教学独有的线上教育方式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学习,大大削弱了时间和地域对老年人教育的限制。“互联网 +”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在多个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从而能推动老年教育事业更高效快速地发展[ 7 ]。

  (三)建立终身教育背景下的多样化老年教育教学模式 1965 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会议上,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人保罗·朗格朗正式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它突破了正规学校的框架,把教育看成是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实现了从学前期到老年期的整个教育过程的统一。它包括了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既包括正规教育,又包括非正规教育。在发展终身教育背景下,社会对老年教育越来越重视[ 8 ]。《纲要》明确提出终身教育的发展问题[ 9 ]。终身教育理念中所提倡的是在生命各个阶段中都要进行不断学习,以获取新技能。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建立基于终身教育背景下多样化的老年教育教学模式,促进老年教育发展,是提升老年人生活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老年教育应该根据老年人实际情况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一方面可以采用问题中心教学模式。该模式中,教师主要通过各种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取知识,其主要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适应于老年教育学习的实际特点,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通过传统教学模式与合作学习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老年教育。这种教学模式往往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开展互动式教学,鼓励学习者进行自我剖析,培养老年人解决问题和应对生活的能力,实现生活质量的有效提高。

  (四)形成基于代际文化互动为支撑的老年教育新视角随着社会科技文化水平及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发展,老年人与年轻人的代际关系问题不断发生着变化,年轻人与老年人从多角度上产生的认知、行为差异程度逐渐加重。通过代际文化传播交流互动,可以有效实现老年人对当前社会文化的新认知与新学习,达到继续教育的根本目的,实现对老年人的社会人文关怀,是老年人获取当前外界最新信息及进行精神层面交往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在代际文化互动交流中,年轻群体对当前新鲜事物及信息的掌握可以传递给老年人,有效促进老年人对现代信息的掌握和多元知识的学习,实现终身教育的升华;另一方面,老年人也可以将自身的社会经验以及文化的积淀传递给年轻人,通过代际间的交流与沟通实现“互助学习”,将“互喻文化”的教育理念融入到老年教育中 [ 1 0 ]。老年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当前快速发展变革的社会中很容易被忽视,因此,构建和谐的老年教育交流平台,营造良好的社会代际文化互动氛围是老年教育的新视角。通过对教育资源的多元化合理配置,给予老年教育更多地关注与投入,从根本上提高老年教育发展效果,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社会历史发展是靠代际传承的,不同代人的相互学习与交流才能够实现共同进步,推动社会人文关怀氛围不断加深,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1 1 ]。

  参考文献:

  [1]王佳欢.回顾与展望——当前我国老年教育的研究与发展[J].成人教育,2010,(11).

  [2]任彦媛.近三十年我国老年人学习状况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天津教科院学报,2018,(04).

  [3]张维华.和谐社会视野下发展老年教育的思考[J]. 浙江社会科学,2008,(03).

  相关论文期刊你还可以了解:《提升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实践研究

论文发表问题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