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盛论文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社科论文

医学微生物学乙型肝炎病毒说课设计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时间:2019-05-25所属栏目:社科论文

  

  摘要: 说课,是教师向同行阐述自己对某一教学内容的理解、施教方案的设计以及施教效果的预测与反思等的一种教学研究方式。文章以医学微生物学教材中乙型肝炎病毒为例,从教材和学情分析、教学内容及教育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探讨,以期促进教学,提高质量。

医学微生物学乙型肝炎病毒说课设计

  关键词: 医学微生物学; 乙型肝炎病毒; 教学改革; 说课

  说课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1]。说课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保证课堂教学质量[2]。教学设计的展现,可以使教师把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解释教学现象[3]。本文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例,探讨本节课说课的教学设计。

  1 教材和学情分析

  1. 1 教材分析 教材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医学微生物学》教材,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适用于基础、临床、预防、口腔等医学类专业使用。本节课内容选自第 28 章肝炎病毒中第 2 节乙型肝炎病毒。肝炎病毒是指一类主要侵犯肝脏并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毒,而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HBV) 是乙型肝炎的病原体[4]。 2017 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显示,我国乙型肝炎发病 100 万余例,发病率居甲乙类传染病之首位[5]。因此,乙型肝炎病毒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1. 2 学情分析 根据我校的教育计划,本科临床、预防、口腔、护理、检验、中医等专业均开设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学习阶段在二年级。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组织胚胎学等相关课程,对于生物的分类、机体抗感染免疫特征、组织细胞的构成等有扎实的认知基础。但由于医学微生物学是紧密结合临床,尤其是感染性疾病的一门学科,二年级的学生在理论联系实践方面的主动性还很低,所以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教师注重启发引导,扩展思维,加强多学科之间的联系,尤其是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另外,在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授课过程中,亦应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对讲授内容进行取舍[7]。

  2 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

  2. 1 教学内容 本节课教学包括以下内容: ①概述: 包括肝炎病毒的概念、五类主要肝炎病毒; ② 乙肝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③乙肝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④乙肝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法; ⑤乙肝病毒的防治原则; ⑥小结。

  2. 2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结合我校教学大纲要求以及职业医师考试大纲,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①教学重点: 五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 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系统及其临床意义。②教学难点: 乙肝病毒的致病机制; 乙肝病毒抗原抗体系统及其临床意义。

  2. 3 教学目标 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育目标制定如下: ①教学目标: 掌握五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乙肝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系统及其临床意义; 熟悉乙型肝炎病毒的防治原则。②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学习,在理解乙肝病毒抗原抗体临床意义的基础上,能够分析乙肝两对半常见的检验结果。③素质目标: 加强德育渗透,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乙型肝炎的职业防护意识; 能够科学看待乙型肝炎的传染性并建立科普教育意识。

  3 教法和学法

  3. 1 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解法、比较法、引导法、归纳总结法等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同时借助图片插入、视频播放、数据引证等手段来讲清重点、解析难点。在授课过程中随时提出问题带动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法、病例讨论等来理解相应内容。在授课过程中,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因材施教,对不同内容进行不同程度的省略或强调。比如对于临床专业,致病机制要讲细讲透; 对于检验专业,致病机理可以简化只讲重点,但微生物学检验这一部分则要细讲; 对于影像专业,讲授临床类型的时候,可以展示一张肝硬化的 CT 影像图; 对于护理专业,要强调护理病人过程中的职业防护意识。

  3. 2 学法 对于本节课内容,学生的学习主要是课堂听课 + 自主学习。课堂听课过程中,教师在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四个主要知识点均设置问题,以“问”带“思”的方式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导听课过程中的思考。自主学习是在小结部分安排内容,包括课堂上没有讲授的非重点知识的自学,以及重点知识的加强,自主学习作业计入过程性评价的考核成绩。

  4 教学过程

  4. 1 时间安排 本节课用时 1 学时( 40 min) ,其中导入新课 5 min,课程正文( 包括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 4 部分) 30 min,归纳总结 5 min。

  4. 2 导入新课 你身边有没有肝炎患者? 是哪种类型的肝炎,甲肝还是乙肝? 以问题导入的方式,在一开始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从而引出什么是肝炎病毒,什么是病毒性肝炎。在讲述肝炎病毒的概念之后,以表格形式展示 5 种主要的肝炎病毒的主要特征,强调它们的共性和区别。接着展示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公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多年来均居我国甲乙类传染病之首位,强调其重要性。最后指出这一堂课将要对乙型肝炎病毒进行全面的分析学习。

  4. 3 新课主要内容

  4. 3. 1 生物学性状 以电镜图片展示 HBV 镜下的三种形态,然后以模式图详细解析 HBV 的结构,在此处加入问题: HBV 的结构与流感病毒有何不同? 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习过的流感病毒的结构,并对此两种病毒进行比较。结合刚讲完的病毒结构,再说明其抗原组成及其作用。最后再介绍 HBV 的抵抗力。在教材中,这部分内容还包含基因结构与功能、HBV 的复制、动物模型与细胞培养,此三个知识点安排为自主学习内容。

  4. 3. 2 致病性与免疫性 ①首先介绍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以问题引导: 乙肝病毒能不能通过消化道传播? 通过图片和 HBV 在人体体液中的含量分布表格解析 HBV 的传播途径。在此处特别引用了某高校学生因为携带 HBV 受歧视而自杀身亡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该案例带来的启示,如何科学看待乙型肝炎的传染性并建立科普教育意识。因为这案例发生在高校,可以进一步渗透德育,培养学生学会珍惜生命、关心他人和包容他人及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②接着是对 HBV 致病机制的阐述,这一知识点亦是本节的教学难点。免疫病理反应以及病毒与宿主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是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引导学生回忆医学免疫学的相关知识,同时说明乙型肝炎的发生与否以及临床类型取决于乙肝病毒和宿主机体免疫能力双方面力量的抗衡,由此导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症肝炎三种不同结局,辅以图片解析。③来用流程图的形式展现急性乙肝感染后的不同临床类型,强调幼龄感染高慢性化的特征。

  4. 3. 3 微生物学检查法 提出问题,你在入学体检时做了什么项目检查乙肝? 有学生会回忆起“抗 - HBs”,以此导入说明 HBV 的临床常规检测流程,强调“乙肝两对半”的临床应用。然后回顾前面讲过的 HBV 抗 原 系 统,分 析 HBsAg、HBcAg、HBeAg、 PreS1Ag 和 PreS2Ag 以及相应抗体的临床意义,如何对这些指标进行综合,进而分析“乙肝两对半”的检验结果。这一知识点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所以在此处引用临床检验案例,让学生们进行思考和讨论,进行分析。

  4. 3. 4 防治原则 预防部分,提出问题,你有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 介绍计划免疫的常规方案和紧急预防措施。治疗部分,乙型肝炎无特效疗法,故强调预防为主的原则。最后引用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使用 PreS1Ag 诱导 HBV 耐受模型免疫应答,研制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8],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培养科研意识。

  4. 4 归纳总结 在课程正文讲完之后,播放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视频《传染病防控科普系列专题片 - 乙肝防治篇》,加强学生的学习印象,并建立乙型肝炎的职业防护意识和科普宣传教育意识。然后再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以及自主学习安排的说明。乙型肝炎病毒这一节是医学微生物学授课过程中,课后学生提问最多的一堂课,内容涉及未理解的课堂知识点和身边亲友的乙型肝炎诊疗咨询等,除了丰富师生交流、反应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接受情况,也极好地反应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在微信公众号“病原生物学平台”上根据教学进程发布课前预习纲要、自主学习内容和在线测试以及延伸阅读资料等,学生通过这一移动网络平台,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课外的学习和拓展阅读,以及与教师进行在线交流答疑。

  5 教学反思

  反思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特点为: ①结合多种教学法进行授课,让学生充分理解教学知识点。 ②强化人文素养教育,新闻报道和科普宣传资料的引用,激发学生的职业责任心和学习动力。③应用移动网络平台,让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随身进行学习。④自主学习及在线测试的要求,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同时检验测试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本堂课的不足之处: 学生的参与感还不够强。今后在教学中可以增加案例分析的环节,讨论典型的乙型肝炎的临床诊疗病例,甚至是角色扮演等小剧场,调动学生以理论指导实践的学习主动性。说课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一种教研活动[9],教师对于教材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定、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的安排等的设计和研究,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素质[10]。目前说课主要是在中小学广泛开展,而在高校医学院校对于教学改革研究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包括说课在内的各种教研活动,不断地完善和补充,以适应现代医学改革的教学模式及发展。

  参考文献:

  [1] 贾书建. 说课论要[M]. 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3: 1 - 3.

  [2] 陈超龙,刘碧源,伍参荣,等. 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免疫学课程说课设计的理念[J]. 基础医学教育,2017,19( 12) : 932 - 935.

  [3] 刘重斌,闵顺琴,郭益民,等. 高等医学院校教研室普及说课的实践探讨[J]. 医学教育探索,2010,9( 10) : 1335 - 1336.

  [4] 李凡,徐志凯. 医学微生物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262 - 265.

  医学微生物学乙型肝炎病毒说课设计相关论文期刊你还可以了解:《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探索

论文发表问题咨询

回到顶部